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浅谈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浅谈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应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中日文化交流观;政府积极引导、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形式。

标签:文化交流;中日;友好;条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大国,其文化瑰宝不计其数,而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就以日本文字为例,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组成了日本文字中的片假名,而汉字草书则是日本文字的平假名,两者共同构成的具有中国汉字特点,又独具日本特色的日本文字。

而日语基础的五十音图是由中文的笔画简化而来,其发音和中国的吴语地区的发音有所类同,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早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绝对的主导作用。

可是即使日本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说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但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主体,中日两国的文化必然存在诸多的差异,并且各具特色。

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也朝着各自的方向快速发展着。

现就以新形势下中日两国如何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应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中日文化交流观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年以上的文化交流历史,双方的文化都属于东方文明的体系,也先后接受了西方文明的积极成果。

《论语》里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如果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首先中日两国人民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兄弟。

中日文化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

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强调创新、推崇和谐的新世纪,两国人民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多看对方的长处,使自己的创新活力得到增添。

文化的交流主要着眼于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的增强,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日益的频繁,就目前形势来看,中日两国文化正处于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状态中。

就日本文化而言,其扩张性是极其可怕的。

就以日本动漫为例,其行业发达可谓是无人能及,而且通过动漫行业日本掌握了全球大量青少年的心理走向,这也是日本文化极为厉害之处,毕竟如今的青年一代将会是未来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领军者。

即使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中国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日本有种本能的排斥,但实际上仍然是有很多人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去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而且由于诸多的局限性,目前中国国内所了解到的日本很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或者消息都十分片面,缺少对日本文化的一个整体了解,这无疑也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阻碍。

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固然是建立在两国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之上,但更重要的仍然是在于民间的交流和碰撞。

而且正如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一样,日本文化也有自己的劣根性,这一点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免俗。

每个民族的文化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历史上的对与错,两国关系的优与劣都不应该成为阻碍文化交流发展的绊脚石。

即使未来中日两国可能会存在冲突和对抗,但文化的交流也不会停止。

为此,加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民间许多人固有的日本观,
引导让人民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从而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政府积极引导、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是沟通中日两国人民感情的桥梁,特别是民间文化交流亦可成为沟通两国政府的桥梁。

并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友谊,向着世世代代友好的前景做出最大地努力。

当然加强与日本的民间文化交流并不是说中国忘记了曾经发生过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也不代表我们原谅当时的日本对我们的同胞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但是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日两国必须走和平、友好、合作的道路,只有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国内的发展才会更加的稳健,而且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不仅要求我们在经济层次进行交流与合作,也暗示了文化的融合和兼收并蓄,所以只有走和平之路,才是真正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为此,政府应该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的引导和促进民间文化交流。

比如说积极引导并加大对中日留学生的派遣,让两国的优秀学子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氛围,取长补短。

又比如说积极搭建各种文化论坛,拓展民间文化交流的渠道。

再比如,政府还可以积极引进日式企业,加强与日本的经济交流,为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三、丰富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形式
自唐代开始日本就是中国开展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国家,交流的种类、形式、项目一直居于首位。

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中日两国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日文化交流对中日关系的缓和及不断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对两国的政府、企业、尤其是学界实现互惠互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不可缺少的。

为此,丰富并活跃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就显得必不可少。

而采用何种形式则不必拘泥于一种特定的形式,而应该多样化,例如加强中日两国民间学术交流。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有不少的民间学术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说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基金机构日本学术振兴会,该学会主要资助以大学为主体的学术研究以及国际交流活动。

而且该会的一个中日据点大学群交流项目惠及了千千万万的中日学子,不仅为中日两国提供了知识贡献和积极的人才支持,而且还为两国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参与高尖端领域研究和接受顶级优秀研究者指导的机会,同时还为这些人才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开阔学术事业的平台。

又比如说中日留学生数量的增长也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5月1日为止,日本大学中的在读中国留学生已达到94399人,占在日本留学生总数的51.3%。

从1978年以来,中国到日本的留学生累计已有大约15万人以上,中国是在日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且新形势下随着中日政治、经济交流的日益广泛,在华的日本企业也日益增多,来华的日本留学生也与日俱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本会需要大量中国人才,而中国也会需要日本人才。

笔者认为由于留学生在别国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不禁左右了他们自身对日本或中国的印象,也影响着周边的日本人和中国人,所以留学生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