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录前言 (1)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 (2)(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2)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2)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3)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3)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3)(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 (3)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 (3)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3)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 (4)(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4)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4)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 (4)(二)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1、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5)2、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 (5)3、“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三)规划依据 (6)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定位 (6)(三)发展目标 (7)(四)发展战略 (8)1、“旅游即城市”战略 (8)2、创新驱动战略 (8)3、资源整合战略 (8)4、旅游国际化战略 (8)5、区域合作战略 (8)(五)“十三五”展望 (8)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9)(一)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 (10)(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 (10)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 (10)2、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 (11)(三)全面提升大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 (11)1、大灵山景区 (11)2、鼋头渚景区 (11)3、惠山景区 (12)(四)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12)1、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12)2、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12)3、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13)4、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13)(五)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14)1、整合观光旅游产品 (14)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14)3、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4)4、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5、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14)(六)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5)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 (15)2、旅游市场开拓 (16)3、旅游营销策略 (17)4、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17)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8)6、环境影响评价 (18)(七)保障措施 (19)1、理顺管理体制 (19)2、创新运行机制 (19)3、建立引导基金 (19)4、做强产业主体 (19)5、加快人才培养 (20)6、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20)7、确保规划实施 (20)五、“十二五”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20)前言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系数大,促进就业机会多,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好而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无锡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条件,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无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无锡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旅游休闲名城”的关键时期。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时指示:要把无锡建成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以温家宝总理连续三次视察无锡为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无锡旅游业重大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无锡旅游业正处于大发展、大提升的黄金期,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依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以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提出的无锡要充分发挥山水旅游资源优质,建设旅游度假中心的定位,紧紧围绕无锡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业城”,为加快无锡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编制《无锡市十二五(2011-2015年)旅游发展规划》,为政府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性、前瞻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方案。

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无锡实施“旅游即城市”战略,围绕打造“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的目标,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旅游休闲名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七区一体、一体两翼”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十一五”期间,在经历了2007年太湖“水危机”,2008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5月汶川地震、夏季奥运安保、入秋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甲流感等多重夹击的情况下,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

旅游业运行情况良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品”(景区精品、文化名品、休闲新品)战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线路更加多样,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

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评比中,无锡排名第7位。

图表1 十一五时期无锡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增长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预测)“十一五”年均增长%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65.8776.1776.1564.9666.16 824.48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2638 3033 3351 3682 431051714.40旅游总收入亿元302 377 446 520 619 74019.63其中:外汇收入亿美元 2.63 3.17 3.62 3.35 3.494.3510.59国内旅游收入亿元280 351 418 497 595 71020.45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5.6 5.76 5.45 5.29 5.405.85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旅游饭店达90家,客房1.5万间,床位2.4万余张。

其中五星级饭店8家、四星级饭店20家,三星饭店39家,并有希尔顿等国际酒店品牌落户无锡。

全市旅行社达132家,其中:出境游组团旅行社13家。

无锡中旅、康辉、华西、春秋等4家旅行社为全国百强旅行社。

全市国家等级旅游景区达35家,其中:5A级景区2家; 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省市农业旅游点(村、镇)66家。

全市共有40家旅游推荐单位,其中:旅游购物商店16家、旅游餐饮单位12家、旅游休闲单位5家、旅游车船单位7家。

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博览园、历史文化街区、古镇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点)。

无锡博物院、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鸿山遗址博物馆、惠山古镇、荡口古镇、荣巷、小娄巷、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一批名人故居相继建成并逐步开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增强了无锡旅游区域竞争力。

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初步建成蠡湖、十八湾大型休闲型开放式景区。

大力发展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旅游休闲餐饮娱乐集聚区,先后建成了站前1912、崇安寺步行街区、保利广场、湖滨假日、金太湖广场、新天地、欧陆风情街等特色集聚区。

环城古运河文化旅游与“夜间文化旅游工程”建设,以及太湖高尔夫、游艇俱乐部等产品打造已有一定基础,标志着无锡建设“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名城”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十一五”时期,结合城市形象建设,完善了旅游标牌指示系统,旅游形象宣传系统建设。

在建设“数字无锡”引领下,旅游主管部门围绕旅游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与市信电局、电信行业合作,建设并开通了集旅游咨询、服务、投诉于一体的“无锡旅游呼叫中心”,数字化旅游咨询与信息中心,旅游客流集散动态调空中心、以及网络旅游信息发布平台等,为无锡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具有独特性(垄断性)、精品性尤其是具有世界级品牌影响力的精品极少,在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同时还面临周边城市同质化的严峻挑战。

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传统景区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开发建设的旅游产品与景区(点)数量虽多,但单体规模小、容量小且空间上分散,要素配套不完善,较难形成旅游产业化运行和旅游区域效应,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有待提高。

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目前,无锡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旅游处于成长之中。

蠡湖、十八湾休闲型开放式景区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功能缺失,设施供给不充分。

新建的各类主题型文化、休闲类景区(点)重生态环境、绿地建设而轻休闲度假类产品配套。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呈现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等,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高级专业人才不足,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需求;旅游商品开发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旅游购物体系与环境。

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是全球重要的服务贸易行业,也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

未来10年里全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6.7%左右,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3%的1倍以上。

预计到2015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2亿人次,2020年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旅游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十二五”是我国大众旅游日益成熟、国民度假制度初步形成时期,城乡居民文化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旺盛,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时就会进入休闲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人们将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闲暇时间投入旅游休闲消费之中。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步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旅游休闲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长三角历来是我国最大的出入境、国内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区。

2009年上海市GDP达到14900亿元,人均达到11742美元;江苏省GDP为34061亿元,人均6475美元;浙江省GDP为22832亿元,人均649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旅游休闲需求强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