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多余人”形象发展

俄国“多余人”形象发展



叶甫盖尼·奥涅金


毕巧林


罗亭

奥勃洛摩夫
平卧不起的废物—奥勃洛摩夫
(地主知识分子)奥勃洛摩 夫养尊处优,视劳动与公职 为不堪忍受的重负。尽管他 设想了庞大的行动计划,却 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 能躺在沙发上混日子,成为 一个彻头彻尾的懒汉和废物 一个完全丧失实际活动能力 的极端懒惰的 “寄生虫”
俄国史上“多余人”形象的演变
杨海华 李涓 莫秋英 林月翔 陈斯敏 黄绮婷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 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 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 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 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 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 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 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 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 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 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 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 改变俄国的现状。
奥勃洛摩夫是“多余人”的终结,他是一个完全无用的人
总结
“多余人”是封建制度崩败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发展时期,贵 族同农民对抗日益尖锐时期的产物。 “多余人”的人物特点是时代与社会 背景 的反映,“多余人”的演变 过程则是按时代的发展 轨迹变得日渐丰满和生动
谢谢观看
(进步贵族青年)一个鄙视功名富贵, 不趋炎附势,努力探索着新的人生道路, 矛盾和冲突的共同体的“怪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毕巧林


罗亭

奥勃洛摩夫
充满时代热情,为民主革命摇旗呐喊过的罗亭
(进步贵族知识分子 )有过人的 天赋才智,与玩弄权术、贪图安 逸无缘,常为思考和讨论社会、 人生、哲学问题热血沸腾。但却 无能为力,不侏儒”。

叶甫盖尼·奥涅金


毕巧林


罗亭

奥勃洛摩夫
充满激情、骚动不安的奥涅金
徒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上找不到 自己的位置、在爱情中也遭失败的 一 位既被排斥于贵族社会之外,又不被 劳动人民所接受,不被理解的 “聪明的废物”

叶甫盖尼·奥涅金


毕巧林


罗亭

奥勃洛摩夫
忧郁、悲观、矛盾、孤愤的毕巧林
“多余人”的秘密在他的时代里(19世纪俄国)
奥涅金
毕巧林
罗亭
奥勃洛摩夫
年代 时代特征
比较
20年代
贵族革命家 成长时期
30年代
农奴制最黑暗 最反动时期
40年代
民主力量逐 渐兴起
50年代
农奴制度崩溃 前夕
毕巧林比奥涅金表现出了更 多的贵族阶级的劣根性
罗亭在精神世界上高于前两者,能够用自己 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励人们去追求崇高的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