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背景 普希金的代 表 作《叶 甫 盖 尼 · 奥 涅 金 》是 一 部 诗体小说,是一部用诗描写成的小说,兼有诗的强烈 情感和小说的细致刻画、完整情节的特点。它的发 表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确立的标志,是俄罗斯 文学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别 林斯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首先我 们在《叶甫 盖 尼 · 奥 涅 金 》中 看 到 一 幅 描 绘 俄 罗 斯 社会的诗的图画,并且选取了这社会发展中最有意
2012 年第 02 期
第 28 卷 ( 总 302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浅析“多余人”形象
No. 02,2012 Vol. 28
Total No. 302
李蹊
( 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北京 100872)
从 1823 年 5 月到 1831 年秋,伟大的俄国民族诗 人普希金用了 8 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叶甫盖尼·奥 涅金》的创作。19 世纪的俄国是欧洲领土最大、人 口最多的国家,但当西欧主要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 行工业革命时,俄国仍是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而当时的俄罗斯正处在一场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之 中,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浪潮席卷俄罗斯,贵族 知识分子在欧洲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纷纷成立自己 的组织团体,普遍对俄国社会的现状表示不满,并开 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使贵 族知识分子社会变革的热情消退,沙皇政府则变本 加厉地加强控制。在这一动荡的历史过程中,贵族 知识分子始终充当着这个时代的思考者和领路人的 角色,试图唤醒俄国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而 此时,原来和十二月党人一起同属于积极浪漫主义 诗人的普希金,先后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的戏剧、小 说和诗 歌,因 此 被 尊 为“俄 罗 斯 近 代 文 学 之 父”。 《叶甫盖尼 · 奥 涅 金 》正 是 完 成 于 这 样 的 社 会 背 景 之下的。
三、《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多余人形象浅析 作品就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在小 说刚开始便介绍了主人公奥涅金有过和一般的贵族 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 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 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 的 诗 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 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而叔叔 的逝世让他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到乡村,并试 图从事农奴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 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 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 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
历史命运 的 那 一 部 分 贵 族 知 识 分 子。 自“多 余 人 ” 鼻祖奥涅金之后,出现了毕巧林、罗亭、奥勃洛莫夫 等形象系列。“多余人”的“多余”按照赫尔岑所说, 他在其所安 身 立 命 的 环 境 中 是“多 余 的 人,他 并 不 具有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性格的必要 力量”。他们“固 有 一 种 高 度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追 求精神理 想,不 满 足 于 平 庸 的 物 质 生 活 ”。 这 种 特 点决定了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美好理想和生活现实 之间的巨大 落 差,也 就 是“多 余 人 ”之“多 余 ”的 根 源。所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当贵族知识分子的 软弱、犹豫不决和无力积极干预生活成为社会前进 的障碍时,具有清醒的理智和实践能力的平民知识 分子就取代了他们。由此可见,时代特征和俄罗斯 贵族知识分 子 的 自 身 特 点 共 同 促 成 了“多 余 人 ”形 象的出现,而“作 家 只 不 过 反 映 了 生 活 中 客 观 存 在 的一种典型罢了”。
收稿日期: 2011—12—05 作者简介: 李 蹊( 1990—) ,女,辽宁沈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 俄语。
101
义的一段时期。”他称这部诗作是“俄罗斯生活的百 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诗人塑造了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表达了那个时代俄罗斯青年的 思想和苦闷,探求和觉醒,不幸和悲剧,并且通过人 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揭示了沙皇主义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种种矛 盾和丑恶,《俄国批评界中的普希金》中曾评价此书 “几乎是俄 国 社 会 觉 醒 的 第 一 个 行 动,然 而 对 这 个 社会来说,是向前跨越的多么巨大的一步啊! ”
摘要: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普希金在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涅金。“多余人”形象是那个时代人物的一个典型。而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后的作家塑造了不同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新 “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多余人”; 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19 世纪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2) 02—0101—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 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出现了一组特殊形象群 体———“多余 人 ”。 这 一 典 型 形 象 是 当 时 传 统 俄 罗 斯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的产物。普希金笔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可谓“多余人”的 “鼻祖”,是俄国文学上第一个“多余人”。在俄国沙 皇的高压政策下,普希金只能让他笔下的奥涅金停 留在苦闷、彷徨、探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个人反抗阶 段,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专制农奴制度的危机和新一 代年轻人的觉醒。
一、“多余人”形象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赫尔岑 在《往 事 与 随 想 》中 提 出,“多 余 人 ”是 19 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 典型,是对当时一种文学典型的命名。他们的特点 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 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 实,却 缺 少 行 动,他 们 是“思 想 上 的 巨 人,行 动 上 的 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 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 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 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这一名称最早出现 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中,后来被俄罗斯文学 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