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丧葬习俗旧时丧葬,很重视棺木,年逾,就开始购备殓衣,请阴阳先生下罗盘看风水,择坟地。
棺木以松柏为料,内外用漆。
寿衣以绸缎为料,备至件,甚至件,男女皆用长袍。
家贫者,临时制备,无力讲究,甚至卷席掩尸。
初丧,先请邻居老翁老妪整容穿衣,蒙面,抬置地上。
男停正寐中堂,女停内室。
点灯一盏,合家穿白戴孝,焚纸哭泣,称为烧到头纸。
小殓完毕,按男左女右,门外挂纸撮,大门旁立丧牌讣文,上书死者生死时辰孝子姓氏。
当日向主要亲戚报丧。
与此同时,由护丧带领孝子向家族邻舍逐户叩头报丧,家中诸仪则由主丧善理。
主丧普通由村中老成懂事者担任。
亲友闻悉,带烧纸前来吊丧。
各方到齐,将尸入棺,称作大殓。
随后,将棺柩放在灵堂围孝帘,挂魂幡,立铭旌,祭饭菜。
孝子守灵,通宵不眠,俗称爬草窝。
第三日制孝服。
第四日盖棺。
盖棺,男,由户族家长下银钉棺盖上面用以连接棺体的扣;女,由娘家舅属下银钉,俱为木匠固钉。
发矧前一天,村中人及亲邻朋友开始送礼,献挽幛挽联花圈,女儿送大斋纸幡金银斗,并一一在灵前烧纸叩头,焚香奠酒,请道士诵经。
至夕,进行棺灯,所有参加奠祭之人,高擎火把,沿出殡路转一圈。
殡日,焚草于门。
葬时,先祀土题主。
程式大略为:主祭宾就位柱香焚表奠酒鞠躬跪;初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诣神位前跪;行初献礼献帛献爵献肴馔读祝文;行献礼,献帛献爵献肴馔;行三献礼。
余同前。
平身复位,四叩首五叩首六叩首,起,诣神位前;宾辞神一揖,焚祝帛文礼毕。
继点主,程式大略为:宾就位,孝男持杖出帷,歇杖,请宾鞠躬拜四拜;收杖入帷。
宾行,宾就位,孝男持杖出帷,请主鞠躬拜四拜;捧主膝行,宾迎主一揖,磨墨,润笔,刺左血,宾受笔掉尘,去魂,启内惶,平主;占内主通灵,合内函;点外主通神,点耳通窍,点天地,宾送主一揖,安主鞠躬拜四拜;谢宾鞠躬拜四拜;收杖入帷,烧纸,哀,礼毕。
发葬多在早晨进行,村人起灵人抬,孝子扯纤,孝女扶棺,鼓乐开路,疾趋而行。
沿途扔撒纸钱,鸣鞭炮,遇十字路口则甩纸盆,棺柩入穴后,邻人好友填埋拥冢孝子行礼。
焚纸致祭。
葬后三日,孝男孝女要到坟地掊土圆墓。
从死之日,以七计数称为头七二七三七直至终七。
每逢七’’要到坟地请灵,特别是三七百日周年三年,亲友都来祭奠,属父母之丧,必持服三年,士不应试,官不莅任。
以上诸仪式,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解放后,不断地进行丧葬改革。
国家干部职工丧后,一般都进行吊唁仪式,亲友臂戴黑纱,胸佩白花,俯首致哀绕灵柩一周,与遗体告别。
机关单位多送花圈挽幛,并召开追悼会,致悼词。
以土安葬或火化。
农村中虽还有旧俗,但仪式已大简,守孝三年已经消失婚娶订婚,意为男女婚事初定。
先由媒人互相串通,就说想对亲戚,男家就请算命先生合婚。
如合,男女双方就互换庚帖,媒人便将彩礼衣物妆奁送往女家。
聘礼一般是二石四斗小麦,二十四块银圆。
男女两家商定吉日后,便举行结婚仪式。
也有不写庚帖,单凭媒人口头说媒定亲的。
解放后,由介绍人架桥引线,男女见面互赠礼物,初步同意后,女方家属赴男方看家。
历经一段,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双方偕同介绍人购买衣物,约定日期,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时,一般是男方请来亲朋好友设席款待。
从此,婚事即定,年时节下,礼尚往来。
有的婚姻完全自主,自由恋爱,毋需媒人说合。
也有不受彩礼的,不举行订婚仪式。
结婚,俗称娶媳妇。
旧时,由男方择定良辰吉日,女方同意后,即备办结婚之事。
亲友为出嫁女子送礼物衣服和钱币,称为添箱;为娶媳妇男子送贺礼钱币,称为贺喜。
结婚之日,男女盛装,备轿车迎娶。
女方送亲的妇女称之为送亲奶奶,另有一小孩称之为压轿儿。
陪新郎伴娶者必须是人或者人,其中有一妇女称为娶亲娘娘。
至女家,将所带盘馍个大馍头送给,并备有压礼。
用饭后,礼炮三遍,新娘由姐妹或嫂搀扶上轿车。
也有抱轿的,即出嫁女坐在盛满粮食的斗上,由兄长连人带斗抱上轿车。
后来坐斗除了,由兄长直接抱上轿车。
至男家门口,男家以红毡铺地,迎新娘下车,有司仪唱礼:新人下轿,大吉大利。
进街门时,男家事先在门槛前放上骡鞍套簧驴子拉磨的套具。
新媳妇要跨过骡鞍套簧,然后进街门。
这时唱礼的就唱:新人跨骡鞍,一世保平安,新人跨套簧,进门就顺当。
也有在车前布骡鞍的,跟前面讲的一个意思。
然后拖婚,即新郎用一条红布由新娘牵着。
踩着毡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先。
礼唱领进新人拜宝堂,专借宝壶上面安。
礼毕,则入洞房,夫妻互拜。
此时,小伙姑娘们俱来闹洞房,多以要喜物红头绳荷包香袋等打趣猜谜偷房等方式取闹。
取闹时不拘礼节,习惯上有三日不空房三日不熄灯三日无大小之俗。
夜有看酒铺床诸仪。
三日,新娘入厨行参灶礼,新妇调羹,并敬祖先公婆等人。
是日,亲友作贺,东家酬以酒馔,尽欢而罢。
婚俗传至民国中叶,如换庚帖,行彩纳币等仪,逐渐消失。
解放后婚俗大改,繁礼缛节,大都取消。
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持介绍信到乡镇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选定日期举行结婚仪式。
婚前仍有添箱之俗,男方向女方送箱柜衣物棉花钱币等。
迎亲时,新郎新娘多乘自行车手扶拖拉机或汽车轿车。
结婚仪式较简单,一般为参加婚礼者入席,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向来宾致敬鞠躬新夫妇谈恋爱过程,亲友赠送礼品。
主人设席,新郎新娘斟酒敬宾客,女家向帮事每人赠一手帕或一双鞋垫,表示谢意。
是晚,仍有闹洞房的习惯。
近年来,有的还旅游结婚,一般只邀请亲朋好友,以糖果烟茶招待。
第二篇:农村丧葬习俗字农村丧葬习俗武绍智收集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
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
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吃有穿。
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斤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烧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
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一入棺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中,下垫白布,上盖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向往丢出。
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
左右和底数量一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二领地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
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三编扎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四做法事做法事前要扎好孝房,孝房扎好后,按孝家的要求,有的做三晚法事,有的还要念经,也是三晚上,如两样都做就是六晚上,有的要搭架子点天灯,点天灯也要按老人的岁数,有一岁点一盏,另加三盏。
棺材头上,放一只斗一只半升,装满粮食,点一照七星灯,棺材下面,放七盏灯,都要用香油,也有用腊烛代替的。
如果做三晚上,叫跑五方一晚上绕棺一晚上撒花一晚上,孝男孝女按先生的安排,跪于棺前,先生念经书,喊跪就跪,喊起就起,献酒献茶扣手。
五出殡出棺的日子定下后,头天自亲要来上祭,上祭一般是姑娘家儿媳的后家,儿女多的祭多,儿女少的祭少。
上祭的人家,根据本人情况,有抬猪拉羊的,有抬一块肉粮食祭张花圈金山银山要备齐全。
请起人抬起,吹吹打打到孝家,孝家见有人来上祭了,要去迎接,迎接的时候孝男孝女要男左女右跪着迎接,上祭方看到此情要把孝男孝女拉起来,念,起了起了,以示吉利。
六出纸出纸是根据时间,把打好的钱,用簸箕装好,由孝子顶着,到选好的地点,栽好杆子,把钱挂在树上。
先生念经书,孝男孝女跪地,念完后回家。
七出棺出棺时,要起棺,起棺就是从原放棺材的地方把棺材起出来另放一个地方。
孝子按照先生的安排,请点祖官点祖,点完祖后要引钉引钉要请族宗长老用一块布男的,请叔伯,又的请妇舅舅,用把斧头孝子跪地,长老从棺材四方敲棺喊引钉了,孝子要喊爹妈躲钉了。
出棺前孝子要到棺材边吃饭,按古时要求要跪着吃。
另外姑娘要喂马给佣人交代,告诉佣人,要听亡人的话,扶侍好亡人。
出棺时,用一人扛着风花雪柳,提着供品上前开路,一边走一边花买路钱,走出一定路程孝子搭了三孔桥后,抛掉哭丧棒,丢了草鞋。
八下葬出棺到达坟地,开井人开好井,到了吉时,先生把坐马佣人烧在井内,然后画好八卦,把采棺鸡丢入井内,让它吃八卦米,看它先吃哪个字,如鸡吃遍井里的字,把鸡赶出就下葬,晚上回来请先生念经压扫,孝家众人接火把点燃火把用香面铁砂洒向火把。
念:天煞恶煞错!,压扫完,就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