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著名城市名称、城市争取自由的手段、城市居民身份的构成、大学兴起的时间、原因、拥有的特权等基本史实。
2:阅读教材与材料,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归纳其斗争的目的、手段,城市的特点,认识自由和自治城市的区别。
3:阅读教材,说出西欧城市居民的构成,认识市民阶级的出现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
4:阅读教材,说出欧洲早期大学的发展历程及课程设置。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与材料,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归纳其斗争的目的、手段,城市的特点,认识自由和自治城市的区别。
2:阅读教材,说出西欧城市居民的构成,认识市民阶级的出现和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
3:阅读教材,说出欧洲早期大学的发展历程及课程设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知识链接
师:播放视频:威尼斯风景
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它是何时出现的,这一时期的城市有哪些特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去探寻它的历史。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著名城市名称、城市争取自由的手段、城市居民身份的构成、大学兴起的时间、原因、拥有的特权等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西欧新的工商业城市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炼答案。
生:原因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找出城市开展反领主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采取斗争常用的手段有哪些?取得自治权的标志是什么?
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
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
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
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
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归纳出答案。
生:目的: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标志:取得“特许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阅读教材P42页相关史事和第一子目内容,归纳西欧城市的特点。
生:交通便利、规模较小、自由和自治
师强调:局限性:不能完全摆脱国王或领主的控制
4.阅读教材P43页正文第2段,说出自由城市与自治城市的区别。
生:自由城市: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生:自治城市:
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师强调:自治城市的自由和权利大于自由城市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说出西欧中世纪城市居民有哪些人构成?
生回答。
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
出示思考题:判断甲、乙两个同学谁说的更有道理。
甲:我国北宋的东京(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比同时期西欧的城市大得多,人口多,商业更繁荣,市民中也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因此也产生了市民阶层,这比西欧更先进。
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西欧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权,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是,这种独立性是我国古代的城市没有的。
我国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政治中心,东京和临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能像西欧那样产生资产阶级。
学生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讲解。
乙同学说的更有道理。
西欧封建社会城市中的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的利益取向比较一致,并希望建立“市民城市共同体”的形式,在城市内部实行自治权,重要的是随着市民经济力量的壮大,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封建社会主体,再加上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也就不可能分裂出更多的、专一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就不具备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环境。
设计意图: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看到西欧城市的进步性。
2.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后,教师总结讲解。
经济:
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政治:
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贵族。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新形成,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出示任务:任务四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类型有哪些?
生: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2.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生: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中世纪的大学需要上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有什么特点?
生:基础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神学
生:特点:
●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师补充:巴黎大学形成于12世纪初期,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巴黎大学是学生和教师联合组成的。
当时全校共设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四个学科。
在巴黎大学,文艺学科为普通学科,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七艺”,修业完成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只有普通科毕业的学生才能升人神学、法律和医学三个高级学科,修完后可获得硕士学位,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它的诞生源于英法关系恶化。
英国国王于1167年禁止学生在巴黎大学学习,英国学者开始向牛津会聚。
13世纪初期,牛津大学从罗马教皇手中获得了特许状。
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高的办学经验。
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不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对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在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学校,这就是后来中世纪大学的基础。
这些由各种学校逐渐演变而成的大学成为当时培养人才的提篮和传播知识的基地。
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1.中世纪德国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最有利于()
A.教会B.封建主C.国王D.市民阶级
2.“有的则围绕着城堡或其他堡垒发展起来……直到现在……还可以见到‘爱丁堡’‘汉堡’‘匹兹堡’这样的名称。
”材料反映了()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罗马教廷的统治
C.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D.巴黎圣母院的修建
3.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
下列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B.一般是作为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
C.这些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初建时,并不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城市的发展()
A.形成了雅典民主政治B.促使阿拉伯半岛统一
C.最终淘汰拜占庭文明D.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5.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6.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
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下列与西欧大学兴起无关的是()
A.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B.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人西欧。
C.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D.欧洲封建庄园广泛出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