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

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

0.1 1 10 100 渗透率(md)
平均喉道界限
4.00
平均喉道半径(微米)
3.00 2.00 1.00 0.0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大庆 长庆
0.10 1.00 渗透率(md)
10.00
喉道均质系数界限
均质系数界限图
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
70 60
可动流体百分数(%)
长庆油田
50 40 30 20 10 0 0.01
四类
长庆 (md) 0.19 0.19 0.11 0.09 1.38 大庆 (md)
(md)
37.0 17.78 35.59 58.2
0.26
0.27 0.99
0.48
0.39
16.03 24.73
9.61 5.3
0.37 0.69
0.54
2.5 2.27
2.84 2.47
评价结果与开发效果吻合
1 2.5 0.8 2
参数 渗透率 渗透率 1 3 1 1 2
主流 半 径 0.333 1 0.333 0.333 0.5
粘度 0.5 2 0.5 0.5 1
3 很重要
明显相当 5 重要 8 极其重要 综合评价标准:
主流半 径
可动流 体 启动梯 度 粘土
粘度
2
0.5
2
2
1
1
一类>0.75; 三类<0.5--->0.25 ;
二类<0.75—>0.5; 四类<0.25
长庆区块分类结果
大庆区块分类结果
不同区块分类结果对比
一类
长庆 (md) 6.54 2.20 5.06
二类
大庆
长庆 (md) 1.66 1.34 0.59 1.26 大庆 (md) 25.87 18.29 22.18 12.76
三类
长庆 (md) 0.68 大庆 (md) 3.53 2.75 2.65蒙混层含量
流体性质
对储层有效渗流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 影响储集层水敏特性的参数
对9项参数逐一进行统计归纳分析,进一 步精选出5项参数作为评价分类的依据,各项 参数分界标准如下:
分类参数界限汇总表
参数 一类 二类 界限 三类 四类
主流喉道半径(微米) 可动流体饱和度(%)
低渗透油藏分类 和评价方法
2009.3.
1、 问题的提出
原来 我们把渗透率为(0.1~50)×10-3μm2的储层统称为低 渗透油层。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可以进一步把低渗透 油层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层,油层平均渗透率为(50~10)×103μm2。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层,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层,其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累计百分数( %)
2) 渗流研究所研究的评价分类参数和 分类界限 渗流研究所近几年来在储层微观孔隙 结构、渗流特征和敏感性特征方面做了大 量深入细致地研究工作,揭示了影响不同 油区相同渗透率油层开采效果不同的因素, 并提出了储层分类评价参数界限。 (1)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类 包括:最大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 平均孔喉半径、喉道均质系数、可流动流 体饱和度。见下表、图:
评价值 产量
0.6
1.5
0.4
1
0.2
0.5
0
庄19 庄9 吴410 沿25 庄40 耿40
0
日产量(m3/d)
综合评价值
3、新的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界限初 步建议
油藏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用途有不同的 分类方法和参数标准。 另外应把油藏分类和油藏评价区别处理,油藏分类指标 和类别宜少一些,眉目清楚;油藏评价指标和类别可细一些, 甚不同专业、不同油区,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 例如,渗流所对各地区不同油层藏的微观孔隙结构、渗 流特征和可动流体饱和度等问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 究工作,得出了一些新的识和看法。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很有 意义,可以作为油藏工程专门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历史和现状,考虑各方面意见, 提出新的低渗透油藏分类方法初步建议。
1.000
1.00
大 庆
0.100
0.10
长 庆
0.010
大庆 长庆
0.01 0.01 0.1 1 10 100 渗透率(md)
0.001 0.1 1 渗透率(md) 10
(3) 敏感性特征分类
界限 参数 低渗透一 低渗透二 低渗透三 低渗透四 类 类 类 类 <0.3 0.3-0.5 0.5-0.7 >0.7
1) 油藏分类主要参数迭择
(1)渗透率,分为三类: ●一般低渗透,渗透率>10-50md; ●特低渗透,渗透率1-10md; ●超低渗透,渗透率<1md。 (2)流度, 分为三级: ●一级,高流度: >10md/mPa.s; ●二级,低流度: 1-10md/mPa.s; ●三级,特低流度: <1md/mPa.s。
已开发低渗透油田评价分类汇总表
油评价 项目 较好 油田 中等油田 差油田 特差油田 极差 油田
类别
Ⅰ1
Ⅰ2
Ⅱ1
Ⅰ3
Ⅱ2

1
Ⅱ3

2
Ⅲ3
油田数
储量 %
28
64
5
21
28
0
0 0
26
83201 26.5
0
0 0
11
12476 4
40184 73729 6649 12.8 23.5 2.1
12391 84882 4 27.1
1)流度分类法
初步调查,低渗透油藏按流度分类,有四个分类标准 表 按流度(K/μ)分类表
类别
咨询中心 大 庆
一 >10 >1.5 >1 >30
二 1-10 1.5-1 1-0.5 1-30
三 <1 1-0.5 <0.5 <1

<0.5
采收率所 开发所
我们统计了177个已开发低渗透油田流 度的资料,图。资料说明,其流度分布在 三个区段:流度>9md/mPa.s的油藏,储 量占14.9%;流度0.8-9md/mPa.s区间的 油藏,储量占59.2%;流度<0.8md/mPa.s 的油藏,储量占24.6%。分段界线在0.8及 9md/mPa.s,与咨询中心低渗透研究组提 出的分类界线比较接近,考虑到界线之间 的储量差别较小,界线取整数,还是合理 的,是符合自然分类的。
Ⅲ3
延长:0.6/5.2= 0.11 两井:0.85/5.7 =0.15 桂花:0.1/1.7 =0.06
未动用储量开发初评分类意见
未动用储量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为现金流法。 评价指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用公式表达为:
(CI CO)t NPV (1 i)t t 1
n
式中:NPV------净现值; CI、CO---分别为某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i--------折现率; t--------评价期的某评价年; n--------从评价起始年至结束年的时间段。
上述分类虽然基本符合我国低渗透油藏状况,但在生产实践中 也出现一些矛盾问题,例如有些渗透率相近似的油藏,而开发难度 和效果很不一样。 出现上述矛盾现象说明,只以渗透率分类过于简单,因为影响 油藏开发难度和效果还有其它因素。 由于以上原因,最近一些单位提出了对低渗透油藏,按多因素 分类的方法。
2、低渗透油藏一些新的分类方法 简介
0.5-1
0.3-0.4 35-50
<0.5
<0.3 20-35
最大喉道界限
10 9
最大喉道半径(微米)
8 7 6 5 4 3 2 1 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大庆 长庆
0.10
1.00
10.00
渗透率(md)
主流喉道界限
8 7
主流喉道半径(微米)
6 5 4 3 2 1 0 0.01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启动压力梯度(MPa) 粘土含量(%) 原油粘度(mPa.s)
4-6 >65
<0.01 5 <2
2-4 50-60
0.01-0.2 5-10 2-5
1-2 35-50
0.2-0.5 10-15 5-8
<1 20-35
>0.5 >20 >8
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从单因素分类过程中发现相邻的储层类型参 数有交叉,因此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
Ⅱ1
鄯善:6.2/0.46 =13,6
Ⅲ1
10---1
(10-3um2 /mPA.S)
Ⅰ2
新立:20.0/6.7 =2.99 朝阳:10.7/10=1.1 ( 肇州p: 55 / 9.6 =5.7)
Ⅱ2
靖安:7.3/1.1= 6.6
Ⅲ2
<1
(10-3um2 /mPA.S)
Ⅰ3
Ⅱ3
安塞:3.5/3.8= 0.92 西峰1.2/1.66= 0.71 新民:4.7/8.7 = 0.54 榆树:2.0 5/3.8= 0.54
孔隙结构参数分类表
界限
参数
最大喉道半径(微 米) 主流喉道半径(微 米)
低渗透一类 低渗透二类 低渗透三类 低渗透四类 6-8 4-6 4-6 2-4 2-4 1-2 <2 <1
平均喉道半径(微 米)
喉道均质系数 可动流体饱和度 (% )
2.5-4
>0.6 >65
1-2.5
0.4-0.6 5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