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关于智者学派表述不确切的是()A.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2、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3、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A 让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参和国家管理B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C 国家应该由少数精英分子来管理D 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4.下图两人分别是早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孔子苏格拉底A.思想研究的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肯定人的价值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主要是为了()A.振兴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寻找更符合自己人生态度的文化C.提高欣赏古典作品的能力D.扩大意大利的影响6.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8.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男女平等B.否定宗教信仰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9、下列关于李贽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10、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1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1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13、"......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 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14.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15、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
这主要是因为它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6、“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1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
”这主要体现了A.社会契约思想 B.三权分立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18、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断,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B.提倡摆脱宗教的束缚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19、下图所示名言中,“枷锁”的本质含义应是( )A.宗教压迫B.君主专制C.法律制度D.自然理性20.右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A.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都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C.都因为农耕经济的发展而产生D.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2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2、15 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23、1521年有教皇代表和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4、革命实践和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霍布斯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25、下列关于李贽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
(5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5分)材料三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4分)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2分)(4)你认为一种进步思想能够导致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27、(16分)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4分)材料二(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6分)人物思想主张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6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和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3分)(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