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27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颀长(qí) 踉跄(1àng) 精神矍铄(jué) 踌躇(zhù)B.龟裂(guī) 星宿(sù) 丢三落四(1à) 和面(huò)C.嗤笑(chī) 伛偻(1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D.淑女(shū) 痉挛(jīm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晨曦沉湎浩瀚无垠引颈受戳B.荫蔽攫取融会贯通惨绝人寰C.荣膺侧隐吹毛求疵鳞次栉比D.巉岩窒息断璧残垣如坐针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沁人心...脾.。

.B. 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 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

D. 他们原来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毕业后各自回到故乡,从此便天各一方....了。

4.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B.广深高速公路是广州和特区深圳的重要交通要道。

C.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随着电脑的普及,网民越来越多,随之而生的网络性心理障碍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他的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4分)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书是7.默写填空。

(13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宁为百夫长,。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5)《雁门太守行》中歌颂将士们誓死杀敌报国的句子,。

(6,。

(7),弟兄羁旅各西东。

(8)初三毕业,同窗好友要到外地去读高中,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判断词) B.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病)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通“避”) D.贤者能勿丧.耳(放弃)9.下句中加点词“而”所表示的前后词句的关系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气可以养而致B.文不可以学而能C.舍生而取义者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10.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11.上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请用横线在原文中划出正面论证的句子。

(2分)三、现代文阅读(13分)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

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

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

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

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

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

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

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

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

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

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的吗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

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

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

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

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载《视野》12.给选文加个标题 (2分)13.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轮回:14.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

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15.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说说比喻句回答的好处。

(3分)16.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

(4分)四、作文(50分)“世间不缺少美丽,而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仔细观察,认真体验,美丽无处不在。

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最美丽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后的文章。

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B卷(50分)一、综合性学习(13分)读书活动主题班会,你会怎么做?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

不少于两条。

(2分)2、请给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3、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活动形式来开展?说出两种以上。

(2分)4、请你设计出活动开场白。

(2分)5、请你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比喻。

(2分)6、请向同学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并说说理由。

(3分)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忠.之属也()(4)君.人者()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答:10.【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分)答:11.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答:(二)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5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2.判断下面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2分)(1)“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2)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1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答:三、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