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散文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史记·孔子世家》
走进孔子
真诚的人 性情中人 一起了解圣人的喜怒哀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 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 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论语·里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参也鲁”(《论语·先进》)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 屯。(在鲁之南)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 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 我以群婢故也夫!”(《史记·孔子世家》)
▪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 不暇。”
▪ (《论语·宪问》)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於师。韩愈《师说》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子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论语·子罕》)
自古才命两相妨”(李商隐《有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 语·述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於门………谓子贡曰: “………夏人殡於东阶,周人 於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 。”後七日(四月己丑卒,公元前479年农历4月18日)卒。 (《史记·孔子世家》)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 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四书五经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诗、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鼻祖——孔子
▪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 ▪ 拯救乱世、恢复周礼 ▪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
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
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
孔子的言行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 党》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 如也。
内心高贵的人一定是害羞的。 就像小人永远不害羞一样。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 (《孟子·尽心章句上》)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 孔子父亲叔梁纥 母亲颜征在 ▪ 公元前551年10月27号这一天,孔子诞生了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
“四书五经”里面的“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春秋 》、《周易》,都是孔子在他晚年 集中力量整理而成的。
大学语文之散文
文化教研室
1
回归经典
▪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正在重 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古典文化的营养
▪ 民为贵、君为轻 ▪ 公允公能、德才兼备 ▪ 如临深渊、朽索驭马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 温良恭俭让 ……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 “见之,虽少,必作”《论语·子罕》 “过之,必趋”《论语·子罕》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
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
孔子的修养之路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 《论语·子罕》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 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也。 (《论语·公冶长》)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