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_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第1章_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物质名称
氢气 氨气 一氧化碳 二硫化碳 乙炔 氰化氢 乙烯 苯 甲苯 邻二甲苯 氯苯 甲醇 乙醇 丙醇
表1-4 某些常见物质的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下限
上限
4.0
75.6
15.0
28.0
12.5
74.0
1.0
60.0
1.5
82.0
5.6
41.0
2.7
34.0
1.2
8.0
1.2
7.0
1.0
7.6
1.3
(2)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物质发生急剧化 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 质的变化。
(3)核爆炸 核武器或核装置在几微秒的瞬 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案例1-1] 2004年,浙江省台 州市某制药厂,发生甲苯反应釜 爆炸事故,造成二人死亡,一人 受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某车间 的液氨、甲苯等化工原料泄漏遇 高温而引发爆炸。
4.0
17.0
2.1
11.5
1.2
7.6
4.3
45.0
注: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知道它们的危险程度。
[案例1-2 ] 2005年四川某高速公路隧道工 程右线隧道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 台车附近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模板台车的 配电箱附近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 正在施工的隧道右洞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共造 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
11.0
5.5
36.0
3.5
19.0
1.7
48.0
物质名称
丁醇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甲醛 乙醚 丙酮 汽油 煤油 乙酸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硫化氢
爆炸极限/%
下限
上限
1.4
10.0
5.0
15.0
3.0
15.5
2.1
9.5
1.5
8.5
7.0
73.0
1.7
48.0
2.5
13.0
1.4
7.6
0.7
5.0
2.爆炸极限
(1)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纤维与空气形 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在空气中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在空气中能引爆炸下限时,因含有过量的空 气,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混合物中可燃物浓 度高于上限时由于空气量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所以,浓 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都不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下限 和爆炸上限范围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表1-2 某些可燃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名称
二硫化碳 乙醚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乙酸 乙酸酐 乙酸甲酯 丙酮 甲胺
自燃点 /℃
102 170 455 422 405 340 485 315 475 537 430
物质名称
苯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氯苯 萘 汽油 煤油 重油 原油 乌洛托品
爆炸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 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使周围建筑物或者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受破 坏。
2.爆炸的分类
(1)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是指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急剧变 化而引起的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
自燃点 /℃
555 535 430 465 590 540 280 380~425 380~420 380~530 685
物质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水煤气 天然气 一氧化碳 硫化氢 焦炉气 氨 半水煤气
自燃点 /℃
537 515 466 365 550~650 550~650 605 260 640 630 700
3. 点火源。
二、燃烧过程
o 放热
o 燃烧
o 自行着火


o 氧化分解

蒸发
熔化蒸发或 分解
气体
液体
固体
加热
物质燃烧过程
物质燃烧时的温度变化
三、燃烧类型
(1)闪燃和闪点
各种可燃液体的表面空间由于温度的影响,都有一定 量的蒸气存在,这些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点火 源就会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3) 着火和着火点
足够的可燃物质在有足够的助燃物质存在下,遇明 火而引起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又叫燃点。
表1-3 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点
燃点 /℃ 物质名称 燃点 /℃ 物质名称 燃点 /℃ 物质名称
赤磷
160 聚丙烯
400 吡啶
482
石蜡
158~195 醋酸纤维 482 有机玻璃 260
硝酸纤维 180 聚乙烯
400 松香
216
硫黄
255 聚氯乙烯 400 樟脑
70
问题讨论 1. 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共同
存在一定燃烧吗? 2. 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温度将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人为控制燃烧的 关键在什么时期?
二、爆炸
1.爆炸的定义
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 出大量的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闪点 / ℃
-19 -45 -11.1 4.4 30 40 49 -20
物质名称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氯苯 二氯苯 二硫化碳 氰化氢 汽油
闪点 / ℃
-10 -4.4 28 66 -30 -17.8 -42.8
(2)自燃和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下,常温中自行发 热,或由于物质内部的物理(如辐射、吸附等)、化学(如 分解、化合等)、生物(如细菌的腐蚀作用)反应过程所提 供的热量聚积起来,使其达到自燃温度,从而发生自行燃烧 的现象,叫做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 最低温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 灾危险性越大。
表1-1 某些可燃液体的闪点
物质名称
戊烷 己烷 庚烷 甲醇 乙醇 丙醇 丁醇 乙酸丁酯
闪点 / ℃
-40 -21.7 -4 11 11.1 15 29 22
物质名称
丙酮 乙醚 苯 甲苯 二甲苯 乙酸 乙酸酐 甲酸甲酯
化工安全与 环保
第一章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 第二节 防火防爆技术 第三节 消防灭火技 术
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
一、 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
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
放热 燃烧特征: 发光
生成新物质
燃烧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助燃物;
(2)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变 化。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 初始温度 混合系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增大。 ② 初始压力 系统初始压力增高,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 ③ 惰性气体含量 爆炸性混合物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到某一值时,混合系不再发生爆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