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体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岩体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岩体力学
Rockmass Mechanics
第七章 岩体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概述 岩石的本构关系 岩石强度理论 岩体变形及本构关系 岩体破坏机制及破坏判据
概述
--岩体的力学性质表现为弹性、塑性和粘性或三者之间的组合,如
粘弹性、弹粘性、弹塑性、弹塑粘性等。
如何求解岩体的基本力学问题呢?

3

(12c)1
1 3c
3(12)t
那么最大正应变强度判据可写成:
f C tg
1 1 3 c
当岩石应力条件满足以上判据时,岩石发生张破裂。取其中最小的
比较。 该强度理论适用于无围压和低围压及脆性岩石。
0
0
2. (二次)抛物线型 岩性较坚硬至较弱的岩石,
如泥灰岩、泥岩、砂岩、泥页 岩、页岩等岩石的强度包络线 近似于二次抛物线。
3.双曲线型 岩性坚硬、较坚硬的岩石,
如砂岩、灰岩、花岗岩等,其强 度包络线近似于双曲线。
二次抛物线型莫尔强度包络线 双曲线型莫尔强度包络线
0
说明:莫尔-库仑判据(强度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剪应力强度判据(理 论),既适用于塑性岩石,又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应用很广。
那么,岩石承受低于瞬时强度的荷载作用,是否会破坏?
只要收到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流变作用,岩石完全可能发生破坏。 而且岩石强度随外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常将时间t→∞的强度 (最低值)称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对大多数岩石,长期强度/瞬时强度(S∞/S0)一般为0.4~0.8,软的 和中等坚固岩石为0.4~0.6,坚固岩石为0.7~0.8。
2.莫尔-库仑强度理论
(Coulomb-Mohr Strength theory)
十 八 世 纪 末 , 库 仑 ( Coulomb ) 提 出 了 最 大 剪 应 力 理 论 , 后 来 纳 维 尔
(Navier)在此基t) g
岩石流变理论
流变性质就是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材料变 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象称为流变现象。包括蠕变、松弛和弹性后效。
不稳定蠕变
稳定蠕变
在一系列岩石流变试验基础上建立反映岩石流变性质的流变方程,通 常有两种方法:
(1)经验(方程)法
根据岩石蠕变试验结果,由数理统计学的回归拟合方法建立经验方 程。其通式一般为:
当材料中的点可能滑动面上的τ超过该面上的剪切强度时,该点就产生剪切 破坏,而剪切强度又是法向应力σ的函数:
τ=f (σ)
通过试验方法(单轴拉伸、压缩及三轴压缩),可以确定破坏时的莫尔应力 圆的包络线(强度曲线)。
为了便于计算,他提出了包络线的型式:(斜)直线型、抛物线型、双曲线 型等。
1.斜直线型(与Coulomb-Navier基本一致)
31312 0
t
E
当σ3-μ(σ1+σ2)<0时,ε3<0即张应变。那么,
E 强度判据写成:
[σ3-μ(σ1+σ2)]=-Eε0
图4.25 岩石张破裂图
0
极限张应变值ε0的确定:
①单向拉伸破坏瞬间的极限应变:0 σt—岩石抗拉强度

1极Ec
②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极限应变,即: 3(12)t
岩石名称 粘土 石灰岩 盐岩
砂岩
S∞/S0
0.74 0.73
0.70
0.65
白垩 粘质页岩
0.62
0.50
0
岩石的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变(强度)理论 莫尔-库仑(Mohr-Coulomb)强度理论 Griffith强度理论-修正的Griffith强度理论 八面体强度理论
-米赛斯(Mises)强度判据 -德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判据
岩体微元→建立力学平衡方程、几何方程(位移和应变关系)和 物理方程或本构方程→引入边界条件→应力场和位移场。
--岩体本构关系是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应力或应力速率与其应 变或应变速率的关系。对于静力题,本构关系是指应力与应变,或 者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间的关系。
岩体本构关系
区分
岩石本构关系
弹性本构关系-弹性阶段
坏判据的理论。
岩石的本构关系
岩石力学中的符号规定
①力和位移分量的正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 ②压缩的正应力和应变取为正,拉伸的正应力和应变为负。
岩石弹性本构关系
平面弹性本构关系
岩石塑性本构关系--自阅!
应力应变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只能建立应力增量和应变增量间的 关系。包括三组方程:屈服条件、加卸载准则和本构方程
典型的岩石蠕变方程有: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幂指数对数混合方程等。
(2)理论模型模拟法-(蠕变模型法或流变模型理论法、微分方程法)
把岩石材料抽象成一系列简单的元件(如弹簧、阻尼器等)及其组合 模型来模拟岩石的蠕变特性,建立其本构方程。
一般情况下,当荷载达到岩石瞬时强度(通常是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时,岩石发生破坏。

石 本
线性和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
弹塑性本构关系-与时间无关


塑性本构关系-塑性阶段

流变本构关系-与时间有关
--岩石强度是指岩石抵抗破坏的能力。破坏是指岩石材料的应力 超过了它的极限或者变形超过了它的允许范围,但教材主要指应力 超过了它的极限。
--岩石强度理论是指研究岩石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或破
0
1. 最大正应变(理论)强度判据 (Maximum Positive Strain Criterion)
物体发生张性破裂的原因是由最大延伸应变ε达到一定极限应变ε0。
其强度条件(判据):
张应变控制下的张破裂力学模型如图4.25所示,岩石张破裂是侧向应
变ε3 ≥ε0 所致。
由广义虎克定理(Generalized Hooke’s Law):
破坏判据可写成:
/2 sin
f 1 f 2
13 13
sin 令f=tgφ
1
2C3( 1
1 f 2 f2f

f
)
()/2Cctg2C Coulomb-Navier判据
13
13
库仑-纳维尔理论强度包络线
0
1900年,莫尔在库仑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Mohr理论,认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