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隐球菌病PPT课件

新型隐球菌病PPT课件

• 3.皮肤新型隐球菌病:血行播散时约5%出现皮 肤病变,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破溃时可形成溃疡 或瘘管。
• 4.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约占10%,表现为 局部疼痛,溶骨性病变表现冷脓肿。
• 5.播散性或全身性新型隐球菌病:可波及全身部 位,类似结核病。
14
15
实验室检查
• 1.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一般正常,部分患者可 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血沉可 正常或轻度增加,累及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常规异 常。
• 肺新型隐球菌病是另一个常见临床类型,表现 为慢性咳嗽、黏液痰、胸痛等。
3
概述
• 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深部真菌,易发于细胞免 疫功能受损的人群
•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重要致病菌,属环境 腐生菌,可从土壤和鸽粪中分离到,并被认为 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 但并不引起发病
4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小丘疹、斑疹、表皮下坏死形成 溃疡,炎症反应较轻,周围淋巴结不肿大。
10
•骨骼:可出现溶骨性病变,形成冷脓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变化多样。
11
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 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常见。患者起病缓慢,病初症状
不明显,常有头痛,可位于前额、双侧颞部、枕后或眼 眶后,多为胀痛或钝痛,呈间歇性。伴低热或不发热。 以后头痛程度逐渐加重,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在 数周之内,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头痛剧烈, 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和性格改变等表现,体检可发 现步态蹒跚,颈项强直、布鲁津斯基征或凯尔尼格征等 脑膜刺激征阳性。在老人可仅表现为痴呆,其他神经系 统的表现不明显。
• 2.脑脊液检查:腰穿前应用甘露醇预防脑疝,压 力明显增高,外观澄清或稍混浊,细胞计数4040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 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16
实验室检查
3.病原学检查: •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泌物、冷脓肿穿
刺液和血液等标本分离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的最 好方法,墨汁染色直接镜检,可发现出芽的酵母 样菌,外周有透亮的厚壁荚膜。
病原学
• 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10um,外周围绕一层宽厚的多 糖荚膜,为主要的毒力因子。
• 以芽生方式进行繁殖,有两个 变种:新型变种(A、D和AD) 与盖特变种(B、C)。
•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差异分为A、 B、C、D和AD五种血清型,A 型最常见。
5
流行病学
传染源:从鸽粪、水果和土壤中可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也 可从健康人的皮肤、黏脱和粪便中分离出来。由于新型隐 球菌在44 ℃停止生长,鸟类的正常体温为42℃,阻止新 型隐球菌不向肠道外侵袭,所以,鸟类并不发病。与其他 鸟类的生活习性不同,鸽子保留废弃物在鸽巢中,有利于 新型隐球菌的繁殖,使鸽粪中新型隐球菌的密度可高达 5X107/g。
进新型隐球菌在脑组织的生长。
9
病理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脑膜炎,脑膜增厚,以颅底最 为明显,蛛网膜下腔充满含大量新型隐球菌的胶冻样物质和少 量的巨噬细胞,有时有血管内膜炎、形成肉芽肿,脑膜和脑组 织可出现粘连。沿血管周围间歇进入脑组织形成小囊肿,严重 时发展为脑膜脑炎。
•肺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直径1.5cm。活动性 病灶:1.5-7cm,呈胶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膜,有时中心 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显微镜下,肉芽肿内可见大量新型隐球 菌和少量巨噬细胞。
斑点状肺炎、浸润性肺结核样阴影或空洞形成, 血行播散时,可出现粟粒性肺结核的影像,一般 不出现纤维性病变和钙化,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 萎缩少见。 • CT/MRI:可了解肉芽肿病变的大小和部位以及 脑室系统受累扩张情况。 • 可显示溶骨性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流行特征:新型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呈高度散发。青 壮年多见,男女比例大约为3:1,没有明显的种族和职业 发病倾向。
7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8
发病机制
•未完全阐明
•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溶胶胶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 肺部定位
宿主
的防御功能:补体和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12
等炎症细胞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发挥对新型隐球菌
传染途径:环境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皮 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疾病,或使成为带菌者。人体通 常是通过吸人环境中气溶胶化的新型隐球菌孢子而发生感 染。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6。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一些正常人体内存在新型隐球菌感染,有严 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 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器官移 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等易 感染和发病。艾滋病患者对新型隐球菌的易感性增加。
12
临床表现
2.肺新型隐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肺进入人体,但是,肺新型隐球菌
病所占的比例少于15%,远比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 病少见。肺新型隐球菌病可发生在无肺外病变的情况下; 同样,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等肺外感染,肺也可 没有感染病灶。
• 临床表现轻重差别很大,决定于免疫力。
13
临床表现
新型隐球菌病
六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1
主要内容
• 概述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并发症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预后
• 治疗
• 预防
2
概述
• 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 及脑膜、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器官和 部位。
• 隐球菌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慢性或亚 急性起病,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的吞噬作用,自然杀伤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通过氧
化和非氧化机制杀伤新型隐球菌 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
能限制新型隐球菌复制,使新型隐球菌被局限于肺,不发生活
动性病变。
•在免疫防御功能不全的个体,可引起肺部出现侵袭性病灶,
或经血行播散到肺外器官,由于脑脊液中缺乏补体,可溶性抗
隐球菌因子,脑组织中缺乏针对新型隐球菌的炎症细胞等,促
• 除了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型隐球菌, 凡是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 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均提示侵袭性 感染。
17
18
实验室检查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其他真菌来说 较高。
5.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 受治疗的影响。
19
实验室检查
6.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单个或多个结节样阴影,也可表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