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变迁从底商到社区商业 MALL
随着房产发展越来越成熟, 不少开发商开始重视社区商业的打造, 尤其对于大盘住宅来说, 社区商业的成功打造不仅能使商铺价值提升, 同时可以使整个楼盘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传统型 (底商、商业街等
业态:业态以传统小超市、餐饮、理发、洗衣等为主。
基本上没有什么主力店,而且各商家也以个体户为主。
辐射范围:服务范围较小,一般以本小区和周边几个小区为主,半径 1公里左右。
主要特点:
1. 基本上无规划定位。
2. 传统社区商业一般商铺的产权都是属于个人。
开发商在处理商铺时一般都以分割出售为主。
3. 传统型社区商业主要就是小区四周沿街的商铺或者是小区内底楼的小型便利店。
“ 街边式” 、“ 楼下便利店式” 是典型的传统社区商业。
4. 以满足本社区居民日常消费为主,主要购买人群就是社区内的住户。
5. 商业业态单一,商业物业价值难以提升。
6. 服务质量和购物环境较差。
二、邻里中心 (苏州邻里中心
规划定位:有前期的统一的规划、明确的定位及服务范围, 定位于“ 服务于社区的商业” , 不是“ 社区内的商业” 。
业态组成:商街规划有近百项必备功能,银行、超市、邮政、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点、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卫生所等现代化服务设施。
除此之外, 还有文化休闲和培训功能。
辐射范围:服务范围为方圆 1公里 8000户居民,商业总量 1万 ~2万平方米。
主要特点:
1. 建筑形式上由体量较大的单幢或多幢建筑组成, 通过规划形成商业内街。
摒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
2. 商业业态以日常生活服务类业态为主, 有 12项必备业态:超市、银行、邮政、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社区活动中心、净菜场和卫生所;经营多采取连锁形式。
同时辅以一些餐饮和休闲类业态。
3. 服务主体为周边几个社区内的居民,辐射能力不强。
4. 政府统一规划。
三、全功能社区商业中心 (万科杭州项目
全功能社区商业中心在目前杭州万科钱江湾花园和良渚文化村两个小区试行。
其主要模式是前期以“ 十全十美” 超市为基础,而吸引其他商家进入。
四、社区生活园区服务体系 (绿城蓝庭商业项目
规划定位:“ 绿城生活园区服务体系” 是一套以人的身体、精神需求为出发点的综合全面的服务体系。
体系组成:“ 绿城生活园区服务体系” 涵盖健康、教育、生活三大服务内容。
辐射范围:主要服务于开发商自己小区内的居民。
主要特点:
1. 体系的建立充分为社区居民考虑, 除了满足基本社区居民商业购物的需求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服务。
2. 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与强大的实力支撑, 是一个整合行业产业链甚至很多不同行业的系统工程。
3. 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绿城物业的一次质的提升, 更侧重人文关怀、为业主服务角度, 而不是商业角度。
4. 现阶段试点的小区对老年人养老和儿童的吸引力较大。
5. 更加侧重于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构建。
五、社区商业 MALL(北京事达广场
规划定位:集时尚、休闲、运动、娱乐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商业航母。
业态组成:“ 购物 +餐饮 +休闲 +娱乐” 。
引入最具规模的大型超市、精品百货、银行储蓄、品牌餐饮、国际速食、健身中心、儿童娱乐等业态,经营商品达 2 万余种。
辐射范围:辐射周边的几个大型社区。
主要特点:
1. 建筑形式以商业大厦 +商业街 +休闲购物广场为主。
2. 一般商铺都以开发公司自己持有、统一打造为主。
3. 综合性强, 包含了商场、商业街、娱乐城等多种形式。
在业态上, 超市、百货、餐饮、休闲娱乐、文艺演出等各类业态。
4. 以“ 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 为主题,以家庭消费为主线,以业态互动为目标,让消费者体验购物中心消费的齐全、便利和实惠。
5. 周边至少有一个超大型的住宅社区。
立足于邻近社区。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里, 社区商业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开发商们只要结合自 8000 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社区商业不但能够使整个楼盘的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达到开发商、经营者、投资客、消费者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