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例:《三国志˙华陀传》记载:有一郡守病,陀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陀。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守瞋恙纪甚,吐黑血数升而癒。
?例:张子和治一妇人失眠,认为是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医药无疗,两手脉俱缓,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与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
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进,脉得乎平。
?例:邱汝诚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诊,问生平所爱何衣?令着之,使母与对饮,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胜喜。
?3. 惊恐疗法—喜伤心者,以恐胜之;惊伤胆者,以恐解之?翁寿承指出:「心有所乐谓之喜,何反谓伤心哉?凡人之气,以平为期,不及者病,过者亦病。
经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试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乐之过而失其正也。
当此乐以忘忧之际,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涣散乎?至於恐能胜喜,其义为何?盖喜为心志,恐为肾志,水能制火,既济之道也。
抑更有显而易见者,人当极喜之时,适有恐惧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为忧者,惟以喜之情缓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会,而不知胜复之道本乎人情,实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门事亲》:庄先生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
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
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
庄知其将癒,慰之。
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
?「惊」与「恐」是一组情志态势的渐进词,由见惊继而出现恐惧的心理效应,就是以恐惧死亡之言,忧愁悲哀之语,采用突然袭击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间内,神志惶恐,使患者当时处於心内空虚、思绪紧张、神态惊慌、表情恐惧,使神惮散而不藏之气闭郁而结塞,是一种应激保护性心理反应,使怒狂除、嘻笑停、歌乐休、躁忧宁,适用於精神亢奋、狂、躁、动、怒为特徵的狂症。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
」所以以恐胜喜只是权宜之计,中病即止。
反之则要「以恐胜之,以怒解之」,或则采用喜乐疗法,使气机复而涣散。
?张子和《儒门事亲》: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
惟习可以治惊。
?例:卫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
自後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
家人辈摄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
诸医作心病治之,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无效。
张子和诊治时,乃命二侍女执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几。
张说:「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其妇大惊。
张说:「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少定,又击之,惊也缓;又连击三五次,同时暗中遣人以杖击门和击背后之窗。
妇徐徐惊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张子和说;「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
」是夜复使人去击其门窗,自夕达曙,无惊状,不药而癒。
嗣後,虽闻雷亦不惊。
系通过用惊恐的方法进行练习,使病人明白自己受惊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4.悲哀疗法—怒伤肝者,以悲治之?以「隐恻死亡之言」或伤感悲泣之语,感化患者的狂乱喜乐状态,使之趋於正常或锐减,使患者意志消沉、思绪悲哀、表情伤感、行为孤僻,而使狂言止,嘻笑休、妄想断、多动除;或使思虑解、结气消、内郁除,是一种逆反性心理治疗,因此可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治疗因素,适用於狂症中某些症状与前述合拍者。
郁症与癫症患者禁用。
?翁承寿指出:肝为木脏,欲散而苦急。
经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又曰:「怒则气上」。
夫以将军之官,至刚之脏,复以嗔怒而助其气,是急也,非散也,故曰伤也。
若夫悲者,有所哀痛而然也。
经曰:「悲则气消」,则当气逆之时,适以此消气者值之,谓之曰胜,谁曰不然。
怒为肝志,何独非肺志之忧胜之,而云「悲胜怒」乎?盖喜怒忧思悲恐惊,其情有七,而五脏止有五志,故遣去悲与惊二者,以悲与忧相类,皆属不遂其心也;惊与恐相类,皆有所怯也,惟悲之情较急於忧,故其胜怒为更切耳。
由此观之,即谓之忧胜怒,亦何不可。
《吴医汇讲》?忧极不表现为悲,便表现为怒,因而怒与忧固其一也。
所以在治疗上,治怒既可用悲胜,也可以喜制。
?例: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
众医处药,半载无功,求治於张子和。
张诊之曰:「此难以药治。
」乃使二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其妇大笑。
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
其旁常以两个能食之妇,夸其食美,其妇亦索其食而为一尝之。
不数日,怒减食增,不药而癒,后得一子。
《儒门事亲》?例:明代农民李大谏,世为农家,突然考中了举人,其父闻之,以喜故,失声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谏又考中了进士,其父笑弥甚,历十年…遂成痼疾,初犹间发,後宵旦不能休,大谏甚忧之,从容与某太医相商,因得所授。
令家人绐乃父云:「大谏已殁」。
李父得悉後,哭得死去活来,十分悲伤,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
接着又寄信告诉李父说:「大夫治大谏,绝而复苏」。
李父听後,不再悲伤,历时十年的狂笑病,不药而癒。
乃以悲胜喜之案例。
?5. 思虑疗法—恐伤肾者,以思解之?就是通过医务人员恳切的的语言或循环渐进的如实表演,使患者心境回复到惊恐产生的根源中去,使之重新认识、认真学习、复反思考,并对有关事物或事情引起的病加以思虑,消除致病因素,以解脱和对抗恐惧的病态情绪使精神紧张、思想慌恐、情态畏惧之症减轻或消除。
这主要因「思则气结」,使惊恐惧怕所耗散之神气,得以上行而存于脾、归於心神统领,使理智恢复,主要适用於癫症。
?翁寿承指出:思虑之志出於神,以思胜恐,亦即以土制水,论情论理,亦适合也。
《吴医汇讲》?《晋书˙乐广传》记载:河南地方有官员名叫乐广,尝有亲客,文阔(别)不复来。
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化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於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呵顿癒。
」乃「杯弓蛇影」中以思解恐的作法。
?贰、劝慰导惑疗法?相当於现代医学中的精神支持疗法、精神分析法。
是通过医务人员以语言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解释、劝说、宣传、引导、解疑、辨惑,使之联想等方法,宣传癫狂的有关防治知识,分析其发生发展,解除患者为情志所苦的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使情志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灵枢˙师传篇》、《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有许多篇幅曾对用语言开导法治疗疾病提出很多名言。
总之,我们治疗癫狂就要遵循经旨,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明确认识,并与医务人员合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吐出真情,这里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照之以法」,这时要分为个人治疗或集体治疗,通过自由联想,让患者将心中所想的复杂问题毫不掩饰、无所顾忌、无约束、不选择、自由尽情地诉发出来,达到消除患者压抑於内心的心理创伤;或通过详尽的解释,使患者了解无意识的内容如何支配自己的思想、情怀、行为、语言,使其克服神志压抑状态而趋於正常,解释的内容包括不常正的态度、不协调的举动、患病中的特异症状及过失、语言、梦中的思想动态、机理及思想变异等。
这时患者理解了病态涵意,就启发患者的自我认识,使其对自己的价值、工作能力、理智缺陷有一重新充份的认识,使心理活动趋於正常或减轻。
这些主要通过解释、安慰、保证、鼓励、解惑来实现的,引导患者逐步面对现实,从而消除内心焦虑、紧张、苦闷;或解除患者由疑心误解所导致的幻觉症、抑郁病等;采取破疑释误、阐明真相、剖析本质,使误解疑惑得以解除,但是对於性格抑郁、沉默寡言之人,其症状难以消除,这时就造「循因解释、据理举例解惑」,如无效者可采取以假物相欺,以谎释疑。
「诡诈谲怪」,以假乱真,但其中必须形象逼真,运用自如,方可巧转意志,中肯系而疗效显,盖弥彰而达目标。
适用於癫狂症,相当於现代医学中的歇斯底里病、焦虑症、恐怖症、性变态、反应性精神病及重型精神病人的恢复期治疗,医院社会均可施行。
?总之,追溯癫狂症的发病原因,采用循因辨治的情志疗法,在某些特定症状中可收到成效,是因病种的特异性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是一种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医疗法丰富多彩,妙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佳话,大有“喜怒”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传说战国时代的患了,请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经人举荐,一位前往诊治。
老中医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竟好了。
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有个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第二年又中了,第三年又,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李大谏不得已请某治疗。
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
”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
”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
”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
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
从心理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疗法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