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课外文言文《荀巨伯》回答1~6题(10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
友人与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疾,不忍委②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③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④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胡贼:指少数民族入侵的军队。
②委:丢弃。
③辈:指同一类的人。
④班:返回。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值胡贼攻郡 值:赶上,遇上B .子令吾去 去:离去C .败义以求生 败:失败D .而敢独止 止:停,留下来 2.对句中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败义以求生 以:连词,相当于“来” B .贼既至 既:副词,相当于“已” C .而敢独止 而:连词,相当于“却”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以:介词,相当于“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4.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吾)远来相视 B .(我)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C .(却)而入有义之国 D .(贼)遂班军而还5.对故事中的荀巨伯所表现出的美好品德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B .注重友情 舍己为人 C .关心友人 热爱国家 D .讲究义气 主持正义6.反复阅读文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60字左右)(4分)(二)阅读课外文言文《陈元方舌辩袁公》回答7~12题(23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4分)⑴久而益敬( ) ⑵尝为邺令( ) ⑶正行此事( ) ⑷孤法卿父( ) 8.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⑴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⑵周旋动静,万里如一⑶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0.结合选文,简答问题。
(4分) ⑴“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⑵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1.从文段中可以看出陈元方和袁公两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用词语简单概括。
(4分)⑴陈元方: ⑵袁公:1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你觉得做人的原则应是怎样,请你简单谈谈。
(4)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回答13~18题(18分)王右军与谢太傅①共登冶城②。
谢悠然远想,有高世③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④,手足胼胝⑤。
文王旰食⑥,日不暇给⑦。
今四邻多垒⑧,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⑨,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适。
”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耶?”(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谢太傅:谢安。
②冶城:在今南京朝天宫一带。
③高世:超脱世俗。
④勤王:勤劳地处理国家事物。
⑤胼胝:茧子。
⑥旰食:晚食。
⑦给:足。
⑧四邻多垒:国家还处于战乱之中。
⑨废务:不理国家的事务。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答................题...............密..............封...............线................⑴宜人人自效:⑵非当今所适: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夏禹勤王,手足胼胝。
1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时的停顿位置。
(2分)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16.王羲之在谈论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这与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有什么联?(4分)17.你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秦二世灭亡是因为商鞅变法吗?(4分)18.王羲之和夏安对事物的看法相同吗?王羲之的观点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4分)(四)阅读课外文言文《白孝德阵斩刘龙仙》回答19~23题(22分)史思明①引兵攻河间②,使骁将刘龙仙诣③城下挑战。
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鬃上,谩骂光弼。
光弼④顾谓诸将曰:“谁能取彼者?”白孝德请行。
……龙仙见其独来,甚易⑤之,谩骂如初。
孝德瞋目谓曰:“贼识我乎?”龙仙曰:“谁也?”曰:“我,白孝德也。
”龙仙曰:“是何狗彘!”孝德大呼,运矛跃马搏之。
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首,携之以归。
贼众大骇。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史思明:唐玄宗时和安禄山一起叛乱的头领。
②河间: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③诣:到。
④光弼:李光弼,唐朝名将。
⑤易:小看。
19.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①谩( )骂②瞋( )目③狗彘( ) ④大骇( )20.解释加点的词。
(6分)①恃( )勇②运( )矛③顾( )谓诸将④环( )走堤上⑤矢( )不及发⑥追及( ) 21.下面句中的“之”字各指代什么。
(4分)①甚易之()②携之以归()22.“也”往往表示判断。
请找出文中两个带“也”的判断句。
(2分)①②23.翻译。
(6分)①谁能取彼者?②是何狗彘!③孝德瞋目谓曰:“贼识我乎?”(五)阅读课外文言文《王蓝田性急》回答24~28题(15分)王蓝田①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扔下地以屐齿碾之。
又不得。
嗔②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③闻而大笑曰:“使安期④有此性,犹当无一豪⑤可论,况蓝田邪?”(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袭封蓝田侯。
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②嗔:生气。
③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
曾任右军将军。
④安期:王述父王承的字。
王承曾任东海内史、从事中郎。
⑤豪:通“毫”。
当时士族名士尤重从容不迫,故王羲之对王述性急有此贬评。
24.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⑴以箸( )刺之不得⑵嗔( )甚⑶以屐齿碾( )之25.“复于地取内口中”一句中“内”通字,意思是。
(2分)2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27.生活中你做过像王蓝田一样的事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28.《世说新语》是一部怎样的书?(4分)(六)阅读课外文言文《学无早晚》回答29~33题(12分)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
一人鸡鸣而驾,马瘠①车敝②。
憩于涂③者数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
一人日中而驾,良马车駃④,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惰也。
(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注释】①瘠:音jí,瘦弱。
②敝:破旧。
③涂:通“途”。
④駃:通“快”。
2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4分)但:适:穷:质:30.对“始勤终随”解释正确地一项是()(1分)A.刚刚勤奋接着又随随便便B.起初很勤奋后来就随便了C.开始时很勤奋最后却又很松懈D.刚刚勤奋随便就松懈了31.“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1分)A.二人B.良马车C.鸡鸣而驾者D.日中而驾者32.翻译“作辍,其勤惰也”一句。
(2分)3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题...............密..............封...............线...............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参考答案㈠、⒈C(败坏,毁坏)⒉D(D中是介词,相当于“用”)⒊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
⒋C(并没有省略转折词语,省略的是“我辈”)⒌B⒍荀巨伯看望有病的朋友时正赶上敌寇攻城,于是不顾自己性命安全留下来陪朋友,这种精神震慑了敌寇,敌人撤退,全郡都得到了平安。
【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堤来看望患病的朋友,正赶上少数民族的军队进攻这个郡。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死定了!您应该离开。
”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看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得生存,哪里是我荀巨伯干的!”敌人进城,对荀巨伯说:“我们大军来到,全郡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单独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取朋友的生命。
”敌人互相商量说:“我们这些都是无义之人,竟然进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撤退返回,全郡人都得到保全。
㈡、⒎⑴更加⑵曾经⑶实践、实行⑷效法、效仿⒏D⒐⑴对于强悍的人,用道德感化他们;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
⑵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⑶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⒑⑴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⑵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⒒⑴明白事理,不甘示弱。
⑵倚老卖老,不可一世。
⒓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向恶势力低头;不迷信权威,不拜倒在权威脚下,要自信自强。
【参考译文】陈元方(年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㈢、⒔⑴效力,效劳。
⑵合宜,适合。
⒕夏禹勤劳地处理国事,手脚都长出了茧子。
⒖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⒗王羲之主张勤奋,不喜欢空谈,比较务实。
王羲之勤奋务实的思想,是他日后勤奋努力成为书法家的基础。
⒘不是。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强大,使它能统一中国。
而秦二世的灭亡,是残酷欺压人民导致农民起义的结果。
(言之成理即可)⒙不同。
王羲之反对空谈,而谢安对空谈不以为然。
王羲之的观点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勤奋努力不去空谈的主张。
【参考译文】王右军和谢太傅一同登上冶城,谢太傅悠闲地出神遐想,颇有超脱世俗的志趣。
王右军对谢太傅说:“夏禹勤劳国事,手脚都长满了茧子。
周文王总是过时用饭,天天忙着,没有一点空闲。
现在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出力。
如果一味空谈,荒废政务,讲究浮文,妨碍国事,恐怕不是今天所适宜的吧!”谢太傅答道:“秦国任用商鞅,结果到秦二世就灭亡了,难道是清谈所造成的祸害吗?”㈣、⒚①màn ②chēn ③zhì④hài⒛①依仗②挥舞③转过头看④绕⑤箭⑥赶上21.①他,指白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