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地进行十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减法中各部分名称及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复习导入
1.口算。
9+1= 8+2= 10-7= 5+4= 9+0= 4-4=
(2)小组交流:怎样排的?
(3)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学生可能汇报:小丽和小字之间有4个“三角形”,也就是说明小丽和小字之间有4个小朋友。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直接数数,11、12、13、14总共是4个数。
教师提问:请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注意什么?
11~20各数的写法………………………1课时
十加几、十几减几或十…………………1课时
排队中的学问……………………………1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者
陈红琴
执教时间
2019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陈红琴
执教时间
2019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11—20各数。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
11 + 2 = 13
加数加数和
(3)教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2-
教师提问:得数是多少?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1个十和3个一里去掉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算式填完整。
(2)教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
教师提问:10+3等于多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3)教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出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园答后,教师板书:3+10=1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结合算式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13-2 = 11
被减数减数差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提问: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训练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十加几、十几减几或十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三、自主探究
1.利用计数器写数
一捆零一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问:这是多少?(11)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一个十和1个一)强调:有一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一。边说边操作,并找几个学生到前面练习拨数。
2.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说明:写数时,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就在十位写1,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1个珠子,就在个位写1,表示1个一。谁来写一写?先请学生拨珠,再请学生试写,最后教师讲解纠正。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15-10=5这个算式不对,应该列式为:15-10-1=4。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减1呢?减10又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4、拓展训练
1.请20个同学上台排以,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到右排的位置,台下的同学闭上眼睛先听台上的两名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出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解决求两个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解决求两个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放学的时候都要记得排着队伍走出校门哦!在排队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2.说一说,加深理解。
认识11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
教师板书:十一。
三、合作交流
(1)认识15、19、20的组成
(2)同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动画演示摆放15、19和20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提问: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19呢?20呢?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
1.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们刚才的回答中有没有数呀?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到现在为止你们和哪些数成为好朋友了?(学生说,老师写0到10)
2.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屏幕上的数字(例如:14、19、20)提问:这些数字你们见过吗?(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这两个数。
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字,而题目问的是他们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刚刚我看到了有同学是用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结果不是4,大家一起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课题
十加几、十几减几或十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者
陈红琴
执教时间
2019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让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感知数位的概念。
四、拓展训练
1.请学生快速地拿出13、18根小棒。
2.完成书上74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读作:十一 15 读作:十五 20 读作:二十
课后反思
1.
2.
3.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1—20各数的写法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者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
1.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投影出示小棒,并说出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二、自主探究
1.交待学习内容。
我们已学会11—20各数,并知道了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今天,我们来学习写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2.介绍计数器,利用计数器写数。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计数器。右起第一个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谁知道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用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重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熟练口算十、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难点:建立“十位”“个位”的数位概念及实际运用知识。
单元教学时间
建议共分5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
二、自主探究
在活动中体险排队问题
1.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2.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
些有用的信息?小丽排第几?小宇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3、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圆圈”代表小丽,“正方形”代表小宇,其他同学用“三角”表示,动手排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