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病因】 【临床表现】
52%发病率
【治疗】 1. 冠周冲洗上药
2. 龈瓣盲袋切除
冠周炎冲洗针头
冠周炎冲洗
【并发症】
感染蔓延途径
1. 沿外斜线 #36或#46 根尖感染或瘘管 2. 向外前方沿颊肌和咬肌间 颊间隙感染 3. 沿升支外侧向后 咬肌间隙感染 4. 沿升支内侧向后
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间隙感染、 翼颌间隙感染
2. 局部跳痛\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穿刺抽出脓液者,
3. 腐败坏死性感染 尽早切排 4. 脓肿穿破, 但引流不畅者 5. 小儿口底蜂窝织炎,
易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手术要点】
1.切口 隐蔽,不超过脓肿边界,
腐败坏死性感染做广泛切口
2.操作: 轻、快、准 3.保持引流通畅 :
当天放盐水纱条,次日更换成引流条(管) 每天更换引流条(管)并冲洗脓腔
咽旁间隙感染
【治疗要点】
小儿 : 穿刺 、抽脓、注药 成人脓肿切排切口:
五、口底蜂窝织炎
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mouth
【局解】
【感染来源】
1.牙源性感染 2.其它感染 3.其它间隙感染扩散 4.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口底诸间隙弥漫性肿胀, 舌体抬高, 双侧颈上份肿胀 (下颌下缘消失呈牛颈状) 化脓性多见 腐败坏死性严重Ludwig’s angina
切口:
目的: 减压、排毒、改善局部氧浓度
术后 :3% 双氧水或1/5000 高锰酸钾 冲洗,
置引流条
3.气管切开
4.强心
毒K 0.25 mg
25% Glucose 20~40ml iv. Drop
5.高压氧舱
大多数无芽胞厌氧菌对氨基糖甙类不敏感,对四环素耐 药,对青霉素G敏感 。
脆弱类杆菌,厌氧菌中最多见,能产生β-内酰胺酶,故对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耐药,应选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
颞下间隙 有颞浅A 、腮腺、面N、耳颞N 、在颧弓上3cm做切口
颞间隙
同上,切口与肌 纤维方向一直,勿弧形切口,以免张口受限
一、眶下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infraorbital space
【局解】
界限: 内容: 眶下AV
面前V 面A分支、内眦动脉
【感染来源】 1— 4 鼻侧、上唇
氯霉素几乎对所有的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在内均有效, 但缺点是有骨髓抑制的危险性。
甲硝唑对厌氧感染有效,此药价格便宜,即使长期使用也 无严重并发症。
林可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仿,如病人对青霉素过敏 时可选用。氯林可霉素对厌氧菌感染的疗效优于林可霉素, 但它和林可霉素一样,有时会引起致命的假膜性结肠炎。
切口: 同咬肌间隙
四、下颌下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submandibular space
【局解】
内容物:颌下腺、面A、面前V、 颌下淋巴结、
面N下颌缘支
【感染来源】
【临床表现】
腺源性 牙源性
早期 硬结 蜂窝织炎 脓肿 肿胀广泛、凹陷性水肿、波动感
【并发症】 舌下、颌下、翼颌、颏下、
5.沿升支内侧向前 颌下间隙感染、
口底蜂窝织炎
第三节 颌面部间隙感染
fascial space infection of maxillofacial region
【病因】
1.牙源性: 早期脓液形成 2.腺源性: 早期为浆液性炎症
(后期脓液形成)
3.血缘性 4.损伤性 5.医源性
【临床表现】
1.化脓性: 病原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1.全身中毒症状重,T不高,WBC可不高 2.广泛软组织坏死、液化
(口底水肿剧烈、硬如木板) 3.触诊 捻发音 4.舌体抬高 5.穿刺 稀薄、恶臭、棕褐色组织坏死液 6.可导致 通气障碍(窒息)、 感染性休克
【治疗】
1.大剂量抗菌素、补液、输新鲜血、给氧、激素
2.扩创和引流: 尽早切排
口腔颌面部感染
oral and maxillo-facial infection
第一节 概述பைடு நூலகம்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 口、鼻、窦、扁桃体 2.牙源性感染 3.多个彼此相通的间隙: 4.静脉瓣不完善或阙如 5.丰富淋巴管、结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pericoronitis of the third molar of mandible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抗菌素
(厌氧菌感染合用甲硝唑)
清热解毒中药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荆防败毒散、银黄注射液 2~4 ml im. Bid.
2.局部治疗: 外敷药: 二味拔毒散(枯矾、雄黄各1份) 、六合丹、
金黄散、鱼石脂软膏
切开引流:
【 切开引流】
目的: 排毒、减张、防蔓延
指征: 1.抗菌素治疗5~7天肿不退或中毒症状重
其次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 近年来绿脓杆菌、 变形链球菌增多
特征: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腐败坏死性: 病原菌: 无芽孢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有时可见梭形芽孢杆菌 特征: 发病急、进展快, 软组织广泛坏死液化、产气, 中毒症状重, 无化脓倾向
(为稀薄、污秽、臭味、有气泡的棕褐色液体)
3.特异性感染: 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放线菌、破伤风杆菌
4.避开重要解剖结构:
参考内容:
颌下间隙
面神经下颌缘支
咬肌、翼颌间隙
腮腺、面N下颌缘支
眶下间隙
眶下NAV、面NAV
舌下间隙
舌N、颌下腺导管、舌下腺小管、舌下A、舌下N
咽旁间隙
切口在翼颌皱襞内侧仅达黏膜下
茎突前 有 咽升AV 、 面A 的扁桃体支
茎突后 有颈内AV、舌咽N、迷走N、副N、舌下N、颈交感干
【临床表现】
以眶下区为中心肿胀、疼痛
病牙根尖部红肿、压痛,前庭沟丰满
眶内扩散 颅内扩散
(眶周、眶内蜂窝织炎) (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要点】
口内切排:
二、咬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submasseteric space
【局解】
【感染来源】
【临床表现】
【并发症】 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腮腺咬肌区、 颌下区感染
【治疗要点】
(进入脓腔后应探诊骨面有无粗糙感)
三、翼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局解】
内容物:下牙槽NAV 、 舌N
【感染来源】
【临床表现】 【并发症】
颞下、颞间隙感染甚至波及颅底, 颊间隙、咽旁间隙、颌下间隙
【治疗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