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间接抒情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末句中的“却听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末句中的“却听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 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6分 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分)
环境烘托 塑造人物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 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5 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 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 (2分)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 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 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 僧人的情趣高雅; 挂僧衣” 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 闲洒脱。( 。(3 闲洒脱。(3分)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 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 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 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 法。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 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 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 体味诗的意境, 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 无穷的艺术效果。 无穷的艺术效果。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寒冷、寂静( 冷峭)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寒冷、寂静(或:冷峭) 的环境。 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垂钓江边 清高孤傲的渔翁 形象。 在漫天大 垂钓江边、 渔翁形象 是一个 垂钓江边 、 清高孤傲的 渔翁 形象 。\在漫天大 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 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 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 曲折地表达出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 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 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写法有什么好处? 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前三句写军中置酒饮乐,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尾句轻 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 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 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与前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第四句不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 第四句不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 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 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 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 ,,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 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 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诗歌鉴赏 之 间接抒情
西 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钩疏箔: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 这首诗描写了 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 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 , 在北风的呼啸中波 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浪不断拍打堤岸 , 又咆哮着远去 。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 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 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 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 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2 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 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 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 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 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2分)(从“以响衬静”角 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2 )(从 以响衬静” 。( 度作答亦可) 度作答亦可) 讲究炼字。 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③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 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 的感受。( 。(2 的感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