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语法单位、语法形式和意义、语法范畴、词组和句子的基本类型等内容。
【重点、难点】语法形式和意义;语法范畴。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一、语言是有规则的你有没有吃饭?→没有。
*有。
(吃了。
)昨天我有找错谁钱了吗?昨天我找错谁钱了吗?*昨天我见面了老师和同学。
昨天我跟老师和同学见面了。
Mary posted a letter.→*Mary writed a letter.Bill likes to swim.→*Bill enjoys to swim.Δ来吃饭、吃饭来、来吃饭来二、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具体的句子是无限的,但规则是有限的。
例如:我吃饭。
你看书。
他写字。
SVO(Subject Verb Object)主动宾语法就是要找出规则来,但很多规则是隐藏在语言现象后面的,并不容易找出来。
(1)公赐之食,食舍肉。
(双宾)(2)赠之以芍药。
(动宾补)(3)献之于帝。
(动宾补)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是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正因为语法有递归性,所以才能用有限的规则造出无限的句子。
规则是有限的,而可以造出来的句子则是无限的。
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小王知道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小张认为小王知道小李昨天来过了。
{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语法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每一条规则都和其他规则处在互相对立、互相制约的关系之中,其中一条规则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相关规则的变化,一个语法现象的改变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语法系统或相关语法系统的改变,不符合语法系统的现象也早晚会变得符合语法系统。
还是以“去吃饭去”为例。
曾子云:“尔将何之?”(《礼记·檀弓上》)师问黄蘖:“去什么处?”对云:“择菜去。
”(《沩山和尚》)哪儿去?干什么去?吃饭去。
去吃饭去。
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砍累了砍倒了砍坏了砍钝了周迟明(先秦);太田辰夫(宋代);梅祖麟、蒋绍愚(南北朝)扑灭(扑而灭之)这实际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很可能先秦萌芽,两晋南北朝发展,宋代成熟。
三、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的关系1.语法和语音想了(想起床);想了(重读、轻读)你今天来呢?(来的方式)你今天怎么呢?(来的原因)(重读、轻读)我们/两个人一组;我们两个人/一组(停顿)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江蓝生):坐在地上(坐著膝前)→坐的地上→坐地上→坐地上2.语法和语汇长2米(长度是2米);长2米(长出来2米);短2米(只能表示差2米)3.语法和修辞很女人、很香港、太阿Q山顶、山腰、山脚(隐喻):80%的语言是隐喻语言。
4.语法和语境买一张北京。
我膝盖,今天没开会。
5.语法和逻辑第二节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一、语法研究的内容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语法规则却是不完善的。
1.共时语法与历时语法:之、乎、者、也→的、了、呢、吗为什么原来的一套语气词会被新的一套语气词所取代,这中间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这种成系统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等,这类问题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
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索绪尔首先区分共时和历时。
语法化理论。
他在教师里/他在教师里上课。
2.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计算机语法)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计算机语法要求精确和可靠。
一方面机算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就允许给出的语法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不像人那样具有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一万个动词,八千个类。
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
我给他两本书;我给两本书他。
二、语法现象的分类1.词法部分与句法部分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综合性语言中词法比较重要,分析性语言中句法比较重要。
slow,slowly,slowness语序(例:我吃饭)、虚词(例:我和他、我的书包)、结构(主谓、动宾)2.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3.核心语法层面与外围语法层面小语法、大语法这种分法一方面把语法的范围缩小了,因为核心语法只管语言片断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这就是所谓小语法;另一方面又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为外围语法要管词语的搭配,意义的表达和语音的实现等,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法。
公赐之食,食舍肉;赠之以桃,报之以李。
三、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语言单位。
句子:语言片断就可以看作是句子。
语法规则带有主观性。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这两个定义有循环论证之嫌,但能说明问题。
语法形式:要体现类的观点。
(1)重叠,是两个音节的重叠,但重叠能造成一定的意义。
如看看、鼓动鼓动、红红的、漂漂亮亮的。
形容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
(2)语调。
上海(降调);上海(升调)(3)-s。
workers,desks(4)-ed。
worked,studied(5)-了。
吃了、红了语法意义:类的意义。
(1)汽车。
一辆汽车(能称说)、高级汽车(有属性)、开汽车(受支配)。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因为词本身就是语法的单位,而每个词语都是有意义的,如“街道、楼房、汽车”。
(2)我开汽车。
我+开;主谓;开+汽车:动宾。
来吃饭。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连动)句子也是一种语法单位,而每个句子也都有意义。
句子的意义也有两种:一种只属于个别句子即只是词语搭配所表达的意义;另一种是从一类句子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
(3)的二、语法形式的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类别就叫语法手段。
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经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当然说词法手段也并非跟句法无关,只是说这些形式是围绕着词而表现出来的,它们也叫综合性手段;而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它们也叫分析性手段。
1.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词形变化a.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加上词缀。
-s、-ed。
如:英语名词“book/books(书)”;动词:work/worked/working(工作)。
有些语言的名词有格的变化,如俄语名词有六个格,都是通过词的后缀(也叫词尾)来表现的。
汉语的“了、着、过”不是词形变化,因为它们本身是词。
b.屈折:词内部的语音变化。
man/men foot/feet汉语没有这种语法手段。
一种是给词的外部加点东西;一种是改变词的内部的某个东西。
c.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be/is/are/am/was/wered.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原形式。
book/books desk/desks(2)轻重音:record/recordimport/import东西/东西买卖/买卖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一般说轻重音中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作“重音移动”。
“重音移动”一方面强调移动,即不固定的重音;另一方面也更强调重音,即不是轻音。
因为在很多语言中只有重音能产生语法意义,也就是重音位置必须重,轻则只是相对的。
(3)重叠:白白(的)、黑黑(的)、漂漂亮亮(的)、雪白雪白(的)看看、尝尝、研究研究2.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1)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命名用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
我的领导(偏正)/我和领导(并列)1)辅助词:助动词、冠词。
have the a(an)。
汉语的“将、能、会、愿、可能”(能愿动词)也可以叫做助动词。
辅助词中再有种是冠词,如英语的冠词“the”和“a(n)”分别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是有定或无定的。
2)功能词: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
包括:介词、连词、语气词。
介词:是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的关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工具、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
如:用斧子砍。
连词: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
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
如:吗、了、吧、呢、呀(2)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给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言中各种结构都是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构成的。
这种关系不等同于词义搭配,而主要取决于参与组合的词或词组的类。
语类选择包括两个方面:词类对结构的选择;结构对词类的要求。
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例如:读书:对动词“读”来说,它要进入动宾结构,需要占据V的位置;对动宾结构来说,V的位置上需要动词“读”。
对名词“书”来说,它要进入动宾结构,需要占据N的位置;对动宾结构来说,N的位置上需要名词“书”。
从另一方面来说,形容词不能进入动宾结构,如“好”。
这从反面说明了语类选择的重要性。
(3)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语序和前面说的语类选择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只不过语类选择是讲词的类别,语序是讲词的顺序。
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序的形式,但语的作用有所不同。
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
如:天气好/好天气(4)语调主要使用词法手段的语言叫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句法手段的语言叫分析性语言。
三、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类别就叫做语法范畴。
这里我们只讲词法范畴。
语法范畴也可以大致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凡是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
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1.体词属性范畴(1)性: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阴性、阳性、中性。
英语的性范畴只保留一些遗迹。
如:waiter/waitress。
汉语没有性范畴。
男人/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