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训练学——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发展一般 运动能力
3-5
2. 多项基本技术 3. 一般心理品质
4. 基本运动素质
提高专项 竞技能力
4-6
体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运动素质
技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运动素质
创造专项 优异成绩
4-8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战术的 具体的 多变的
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 0.5-6 个月或 中短期集训 2-25 周
周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7 天或 3-20 次课
课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0.5-4 小时
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准备部分
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

划分训练阶段、

确定各阶段训练任务



指导部分
确定基本对策
定 的
安排比赛序列
高水平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 预备性训练阶段
俄 罗 斯
马特维也夫 (MaTBЧeB)
• 初期专项训练阶段 最高竞技水平训练阶段
• 顶峰前训练阶段
• 最高成就训练阶段
运动长寿阶段
预备性训练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俄 佩特罗夫斯基 基础训练阶段
罗 (пeTpoBckuǔ ) 运动提高阶段

保持竞技青春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葛欧瑟
建设训练阶段
德 (Grosser) 竞技训练阶段

高水平竞技训练阶段
著作/年
训练学 1969 年
运动 训练原理 1977 年
运动训练 的组织 1978
运动 素质训练
1980
优秀长跑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潘炎民)
阶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
竞技训练阶段

过渡阶段 强化阶段 提高竞技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结束阶段
年龄(岁) 9-16 17-20 21-22 23-25 26-30 31-34
二、年龄特征
1、开始训练的年龄 2、达到高水平的时间、年龄 3、退役的年龄
三、负荷特点
阶段
主要任务
基础训练阶 段
专项提高阶 段
最佳竞技阶 段
竞技保持阶 段
发展一般运动能 力
提高专项竞技能 力
创造专项优异成 绩
保持专项竞技水 平
负荷特点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逐渐增加 逼近极限
保持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基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及内容 •趋势 •发现其潜力 •培养兴趣 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二、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特征与任务 2、负荷特征 3、高原現象:达到高水平 停滯、下降。 4、集体运动项目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 现实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 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 1992年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奥运选手系统培养的年限7.6-11.2年; 现代培养的年限缩短些,时间短更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起 码一届奥运会周期需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战略性 系统性 全程性 指导性 可变性
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
5
10
心理能力
全面 发育 成熟 期
15
20

技能 体能
25
30
我国第23届、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训练成才年限
运动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特点
训练计划类型 适应范围 组成
战略的 框架的 稳定的 多年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2-10 几年
年度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1-3 个大周期


规划负荷变化的趋势
、 内

选择训练方法及手段

实施部分
确定各手段负荷量度
指 标
确定恢复措施
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阶段划分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阶段
基础训 练阶段
专项提 高阶段 最佳竞 技阶段
竞技保 持阶段
主要任务 年限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1. 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检查、评定
满意
实现训练目标
不满意
提出反馈信息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起始状态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 运动能力诊断 训练负荷诊断
社会需求
目标状态建立
运动成绩指标 运动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
社会需求
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构成的完整体系
运动能力
后天能力 先天能力
生活环境 训练环境 遗传因素
运动能力获得的不同途径
运动训练学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理解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2.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 3.掌握运动员各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 过程中发展。 4.掌握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 分。 5.掌握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起始状态诊断
确定训练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实施
发出反馈指令
努力保持
1. 训练、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
专项竞技 2-5 2. 专项运动素质(体)或专项技战术(技)
水平
3. 专项技战术(体)或专项运动素质(技)
世界各国全过程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国别
姓名
阶段划分
初期训练计划

哈雷
• 基础训练阶段

(Harre)

惠格尔
• 建设训练阶段 • 联接训练阶段

(Hoger)
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 要求;
•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 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 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 训练的愿景规划
• 训练的战略规划
• 训练的宏观设计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运动员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 响下生物适应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优秀运动 员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为了顺利地培 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不同项目对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 的年龄、进入专项训练的年龄、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以 及竞技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都有某些特定的要求。这里, 核心的问题在于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在最适宜的年龄 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 征的主要依据。
一、多年训练计划基本意义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安排,都属于 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制订多年训练计划主体要求: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结构性改造的缓慢性;技术稳定的长期性
二、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阶段任务的差异性/竞技能力结构优化的层次性/不同素 质敏感期非同步性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 2、负荷特征 3、趋势
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一、生物学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