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7(终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9.7(终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对于多元解释,并不一定都要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因为多元并不等于相悖。
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历史是一体多面的,多层次的,对待历史应当是谦 虚谨慎的。 历史学习可以以小见大,但不能以点概面,否则关 于历史的认知和解释只能是傲慢与偏见。 鼓励同学们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做出持之有据,言 之有理的解释。
3
嬗变
行省设置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借鉴汉制, 适应新形势。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 立的政权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行省官员; 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行省制度的意义: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
深远。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
1
创新
2
嬗变
3
3
嬗变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 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 侯,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 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 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 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
嬗变
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 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 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 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 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 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2.汉初诸侯王国政治、经济权力的扩大,也有利于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充分开发各 地的自然资源,从而推动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3
时代
嬗变
地方行政体制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民国 现代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道、州(郡、府)、县三级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讲到中国 古代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 了。”他评判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能否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B.能否加强中央集权 C.能否抵御外敌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 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 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 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 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 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 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 惊叹不已。” ——易中天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据材料,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 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诸侯国直属中央。
消极: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 ,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这无疑 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
1.增强了各国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主动性。 这时诸侯王国封域大多以历史、地理诸因素形成的地域为界,每一王国成为各具特点的经 济区域,故为当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 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结升华】
• 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核心是国家政 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 。其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 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总结升华】 • 2、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 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 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结构和限制地方 权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的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 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 情况在宋、明两朝尤为突出。
重细节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 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 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 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 ——柳宗元《封建论》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 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制度;中央 分寄部分权力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纵横联系】
比较点 时代 拥有权力 分封制 奴隶社会,盛 行于西周 拥有封地和统 治权 诸侯国有很强 的地方独立性 有利于稳定当时 的政治秩序,但 也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 郡县制 行省制
31.(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 年份 内容 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016.4· 浙江高考· 1 以地图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 6 分)
2017.4· 浙江高考· 31 史料考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非选择题) (2016.4·浙江高考·1)周初分封 2016.10· 浙江高考· 1 考查郡县制的作用 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
缘起
1
缘起
含义:

原因:

即封邦建国
为了巩固西周政权
晋 周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内容:周天子提供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
侯为其守土、纳贡、作战 (积极)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 影响:政治秩序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 天子权威

演变
春秋时瓦解,秦始皇用郡 县制取代分封制
近四年浙江省高考真题(部分)
作用和影响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 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 图①为行省,应是元朝;图②为道,应是唐朝;图③为诸侯国,应 是春秋;图④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斯和柳宗元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各是什么 ?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起
1
创新
2
2
创新
材料:(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 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 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他职,不 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 考课县令(长)。
分封制
郡县制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省 道 府
战国开始,盛行 封建社会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确立于元朝,沿 用至今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与中央关系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 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实现了地方权力向 中央集中,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管理,有 利于巩固和扩大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统治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明确;郡县官吏必须服从中央 统一调动;定期对郡县官吏实行分级考核。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1、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2、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 重要标志; 3、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建立
游徼(治安)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 法赋税)
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4、为后世所延续,对巩固国家统一 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影响
柳宗元:《封建论》
历史解释
……
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史实是确定的,但围绕史实的解释是主观的,可能 是多元的。 多元解释体现了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历史 学习更多的视域和维度。
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 2017.11· 浙江高考· 1 以史料切入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017.4· 浙江高考· 2 2018.4· 浙江高考· 5 考查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考查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2018.4· 浙江高考· 33
以史料切入考查秦皇“秦制”的特点(非选择)
高频考点
重史料
重书本
缘起、创新、嬗变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 缘 起
1
创 新
嬗 变
3
2
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演变的认识。
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 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参考资料: 史料实证
【总结升华】
• 3、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与 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