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课件-教案(9)

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课件-教案(9)


(三)实行行为与刑法学中相关的重要概念
1、实行犯——实施实行行为的人,是实行犯(我国 刑法理论) 2、帮助犯——没有实行行为,仅有帮助行为的人,是 帮助犯 3、教唆犯——没有实行行为,仅有教唆他人实行犯 罪的人,是教唆犯 4、预备犯——仅仅进行了犯罪的准备行为,因为意 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开始实施实行行为的,是预备犯 5、着手—— 开始实行行为的,是犯罪的“着手”
●有些同学对犯罪预备的概念、未遂的概念很清楚, 但是,一遇到具体案例分析的时候,就会感到困难, 容易出错。 原因是什么呢? 2、犯罪未得逞 ● 这是与犯罪既遂相区分的主要标志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也即犯罪行为 没有完整地实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 事实
未得逞的标志,分为三种情况: ——前面学过的 (1)在结果犯中:应当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为 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 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造成被害人 死亡的,是既遂; 未造成 。。。。。 (2)在行为犯中,应当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 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志 如,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 节,故意。。。,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既遂 还有如诬告、非法拘禁、刑讯逼供
(二)犯罪预备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实质上的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侵害法益(客体) 杀人、强奸犯罪中,行为人跟踪、尾随被害人,到 底是预备行为还是实行行为? 属于制造条件的范畴,是预备 但是,如果行为人实行了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 即使是为了另一犯罪作准备的,也是实行行为,因为 具有了独立的意义。
结 语: 一定要有区别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的意识。凡是分则条文有规 定,而又被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叫做实行行为。为实行行为所 做的准备活动,同时又不是被刑法分则直接禁止的行为,统统 是预备行为。






徐久生
E-mail:
beispiel @
第八章 故意犯罪的形态 第一节 概 述 一、关于犯罪的阶段与犯罪形态的基础知识 (一)犯罪阶段 ——是指犯罪的自然进度 划分为:1、预备阶段 2、实行阶段 两者的联系 区分点——着手。通常理解为实行行为的开始,而 非。。 在预备阶段,可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和中止形态 在实行阶段,可能出现犯罪未遂、中止、既遂形态
(三)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
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分则条款规定的犯罪的客 观方面的行为 ●因此,凡与具体的犯罪构成事实没有直接关系的行 为,不是实行行为
预备行为:是指为实施犯罪行为而进行准备活动 两者区别要点 : ●预备行为是总则第22条规定的 ●实行行为是由分则的不同条文规定的,如杀人罪、 抢劫等
提示: 在判断犯罪人是否已经“着手”,应当注意五点 第一,着手“因罪而异”—— 不同的犯罪,其 实行行为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杀人;盗窃;绑架,等等 关键点: 是要看行为人是否开始了实行行为
第二,着手 “ 因方式、场合而异 ” 同为杀人罪,有用枪杀,有用刀杀,有用毒药杀, 有用电杀等,因行为方式的不同,着手的特点也就不 同 再以盗窃为例:盗窃罪因方式、场合的不同,犯罪 的着手也有所不同 第三,不作为犯罪的着手 第四,间接正犯的着手 第五、原因自由行为中的着手
●提示:
未完成形态只对故意犯罪有意义
过失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不存在未未 成形态,但例外情况下除外(不纯正不作为) 三、犯罪的既遂 (一)既遂的概念 —— 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 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如张三意图杀掉李四,实施了杀死李四的行为,李 四事实上被张三杀死,就是完整地、充分地实现了 故意杀人且已经将人杀死这一法定的犯罪构成事实 张三杀人既遂,应当承担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典型试题】 关于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形态只取决于犯罪人的主观方面,与犯罪阶段 无关 B.犯罪形态不仅取决于犯罪人的主观方面,还取决于 犯罪阶段 C.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二者所处的 犯罪阶段不同 D.进入犯罪实行阶段后,就不可能再成立犯罪预备了 【答案】选项B C D是正确的
6、实行终了——实行行为实施完毕的,是犯罪行为的 “终了”
7、未遂——已经开始实施实行行为(着手),因为 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8、中止
A. 实行中止——在着手实行犯罪行为以后自动放弃 犯罪的,是实行过程中的中止,简称实行中止 又可细分为:消极中止 和 积极中止 B. 预备中止——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前自动放弃犯罪 的实行的,是预备过程中的中止,简称预备中止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23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 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第1款)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2款) ●未遂犯, 是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一 (二)主要特征(要件) 3个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这一特征是与犯罪预备相区分的主要标志 着手 —— 区分预备 和 未遂的标志 已着手实行犯罪,指开始实施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犯 罪行为
(五)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
罪状(狭义的犯罪构成)+法定刑 如果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分则条文前半部分(罪状), 就应当完整地适用条文的后半部分(法定刑)来对 行为人进行定罪处罚。 这是犯罪和处罚的基准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犯罪 既遂———也即犯罪的完成形态

二、犯罪形态的划分
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
完成形态 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法律所确定的标准形态 未完成形态 (特殊形态、既遂的修正形态) 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四)犯罪的实行 —— 指行为人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行为
实行有三个阶段:1、着手,即开始实行行为;2、 实行; 3、实行终了,即将实行行为实施完毕 实行终了 ≠ 犯罪既遂 请注意一个问题: 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与犯罪既遂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是法定犯罪构成事实被犯罪行 为全部实现。如果实行行为实行终了,但并没有全部 实现犯罪构成事实的,属于犯罪未遂 一般情况下一致:例如枪杀仇人,一枪致命 有时候并不一致:开3枪,实行枪杀行为终了,但未死
【答】:一个实行行为,一罪,杀人罪 【课堂讨论】 甲为了杀乙,从镇武装部盗窃手枪一把,子弹若干发, 后成功地将乙枪杀。问:本例中有几个实行行为?构 成几个罪? 【答】:有两个实行行为,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罪 和 杀人罪两个罪 ,理由在于——盗枪 和 杀人 都是实行行为
第三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责任
第二节
犯 罪 预 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22: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 备(第1款)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 除处罚(第2款)
●犯罪预备(预备行为)——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 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预备犯—— 有犯罪预备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 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是预备犯 预备犯,是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一
【课堂讨论】 甲持刀前往被害人乙家,准备杀乙。当甲走到被害 人乙家附近的时候,肚子疼痛难忍,只好放弃杀人 计划,返回家中 问:这种情况是杀人预备还是杀人未遂? 答:是杀人犯罪的预备 —— 要处罚吗??
解析:因为行为人甲还没有着手实行杀人行为。本例 中,行为人是在接近犯罪地和被害人,为杀害乙创造 条件,在犯罪预备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 能着手实行犯罪,是预备犯
2、未遂形态: 如果在准备好杀人工具的情况下,。。 在刺杀被害人两刀后,发现有行人。。。行为人未完 成杀人行为,是杀人罪的未遂。
3、中止形态: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的过程中, 由于良心发现或者出于同情被害人,。。。自觉自愿 地放弃杀人行为,就构成杀人罪的中止犯。 以上杀人罪的三种情况,行为人显然还没有完整地实 现杀人罪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因此,未完成犯罪, 是杀人罪的未完成形态,也叫做杀人罪的修正形态
(二)犯罪形态 (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是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 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犯罪形态可以分为: 完成形态 和 未完成形态
完成形态—— 犯罪既遂 未完成形态—— 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 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是不同的概念。犯罪阶段表示的 是犯罪的。。,而犯罪形态是对不同的自然进度。 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没有犯罪 目的,不存在为了犯罪而进行准备、制造条件的预备 行为。没有出现法定的。。,不成立过失犯罪
以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为例,解说不同的犯罪形态 ●完整的故意杀人事实是:行为人将杀人行为实施
终了,并事实上将被害人杀死。将被害人杀死了, 是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是该罪的标准形态 提示: 如果行为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将被害人杀死, 可能出现下列不同情况:
1、预备形态: 想杀仇人,准备了杀人用的刀具。但 准备杀人用的刀具的行为被告发,杀人行为停留在杀 人罪的预备阶段。
三、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第22条第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 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四、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和实行行为的区别 (一)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区别的要点: 主要看有没有实际的 犯罪准备行为 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犯罪意图的流露,属于思 想范畴,在没有外化为客观行为前,无社会危害性 而犯罪预备行为已经是行为人主观意思的外化, 有社会危害性
9、共 犯 A.简单共犯——所有的共同犯罪人都是实行犯的共同 犯罪,称为简单共犯 B. 复杂共犯——并非所有的共同犯罪人都参与犯罪 的实行的,是复杂共犯
10、一罪与数罪 一罪—— 有一个实行行为的,是一罪——充足一个 数罪—— 有数个实行行为的,是数罪——充足数个 【课堂讨论】 甲为了杀乙,从商店买来一把尖刀,感觉刀不够锋 利,又在家使劲磨刀,直至非常锋利。一日,甲对 乙连刺数刀,将乙杀死。 问:有几个实行行为?成立几个罪?
2、危险犯—— 只要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成立既 遂 的情形。如破坏交通工具、放火、投放。。等
3、行为犯—— 只要实施了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行 为,就成立该罪的既遂 的情形 如非法拘禁、 诬告、刑讯逼供 、伪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