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选修2-2 2.3.1数学归纳法教案
选修2-2 2.3.1数学归纳法教案
设计意图: 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审视, 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 (四)方法的应用 例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等差数列,则 an=a1+(n-1)d 对于一切
n∈ N*都成立。(学生板书,教师在教室走动看同学们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情况 及做题规范)注:张老师建议将本例题换成 1²+2²+3²+.+n²=n(n+1)(2n+1)/6 证明: (1)当 n=1 时,左边=a1,右边=a1 +(1-1)d=a1,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出 发。在教师组织启发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师生之间、学生之 间共同探究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原理,并类比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原理,探究数学归
纳法的原理、步骤;培养学生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进而应用数学归纳法,证 明一些与正整数 n 有关的简单数学命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既强调独立思考,又提倡团结合作;既重视教师的组织引导,又强 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平等性、交流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第一步中的起点 1 可以恰当偏移(如取 k=n0),那么由 第二步,就可证明命题对 n=n0 以后的每个正整数都成立;而第二步的递推方式也 可作灵活的变动, 如跳跃式前进等,但必须保证第一步中必须含有实现第二步递 推时的基础. 数学归纳法名为归纳法, 实质上与归纳法毫无逻辑联系.按波利亚的说法 “这 个名字是随便起的”.归纳法是一种以特殊化和类比为工具的推理方法,是重要 的探索发现的手段,是一种似真结构;而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严格的证明方法,一 种演绎法,它的实质是如庞加莱所说“把无穷的三段论纳入唯一的公式中”,它 得到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在皮亚诺提出“自然数公理”后,数学归纳法以归纳 公理为理论基础,得到了广泛的确认和应用.而自然数中的“最小数原理”,则 从反面进一步说明了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可靠性. 数学归纳法虽不是归纳法,但它与归纳法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在数学结论 的发现过程中, 往往先通过对大量个别事实的观察, 通过归纳形成一般性的结论, 最终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论断是以试验性的方式发现的, 而论证就像是对归纳的一个数学补充,即“观察”+“归纳”+“证明”=“发现”.
;
第二步:
; 第三步,
(由
推
)
;
(由
推
)
第四步, 推 ) „„
;
(由
第 99 步,
;
(由
推
)
第 100 步, 问 2:我们能否只用最少的步骤就能证明这个结论呢?
. (由
推
)
预设:除了第一步论证之外,其余 99 个步骤的证明都可以概括成一个命题的证 明,即转化为对以下命题的证明: 若 n 取某一个值时结论成立,则 n 取其下一个值时结论也成立,即
二、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 (1)对正整数的特点的感性认识; (2)对“无穷” 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3)在数列的学习中对递推思想有一定的体会; (4)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到一些具有递推性质的事实; 但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的方法,且不论其方法的结构形式,运用技巧, 就是对其自身的可靠性, 学生都有一定的疑虑, 具体可能会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为什么要引进数学归纳法?验证为何不可行? (2) 数学归纳法的两步骤中, 对第二步的认识往往难以到位.将解决由 P(k)到 P(k+1)的传递性问题, 误解为证 明 P(k+1)的真实性.由此造成对证明中何以用“假设”的不理解.(3)数学归纳 法的第二步中由 k 到 k+1 的递推性应保证 k 从第一个值时的任意一个整数都能成 立,由此只要第一个值成立,就能确保可以一直递推下去.(4)数学归纳法中的
������
f(40)=1 681=412 是合数.
问题 1、2、3、4 的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如何寻找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证明结论 的正确性呢?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归纳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二)实验演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米诺骨牌:有若干块骨牌竖直摆放,若将它们全部推倒,有什么办法?一 般地,多米诺骨牌游戏的原理是什么? (1) 推倒第一块骨牌; (2) 前一块骨牌倒下时能碰倒后一块骨牌 (三) 方法的形成
P(k)真 P(k+1)真 „
著 《中学数
因此得到对于任何正整数 n,命题 p(n)都为真.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中,第一步是证明的奠基,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即 验证由任意一个整数 n 过渡到下一个整数 n+1 时命题是否成立.这两个步骤都非 常重要, 缺一不可.第一步确定了 n=1 时命题成立, n=1 成为后面递推的出发点, 没有它递推成了无源之水;第二步确认了一种递推关系,借助它,命题成立的范 围就能从 1 开始, 向后面一个数一个数的无限传递到 1 以后的每一个正整数,从 而完成证明.因此递推是实现从有限到无限飞跃的关键,没有它我们就只能停留 在对有限情况的把握上.
若
(
),则
.
(*)
(
.)
问 3:你能进一步说明命题(*)的证明对原命题的证明起到什么作用吗?
问 4: 有了命题 (*) 的证明, 你能肯定
吗?你能肯定
吗?你能肯定
吗?甚至你能肯定
吗?„
问 5:给定
及命题(*),你能推出什么结论呢?
预设:通过步步递推,可以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 n,结论 成立.
都
问 6:试写出此命题的证明:(教师板书,一边板书一边做相应的强调说明)
数学选修 2-2
2.3.1 数学归纳法教案
北师大附中京西 江冬梅
注:本教案是在参考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主要参考人教官网上浙江 省黄岩中学 李柏青老师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以及罗增儒 学课例分析》P246-275 课例 14“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解析 由于正整数无法穷尽的特点,有些关于正整数 n 的命题,难以对 n 进行一一 的验证, 从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推理方法,以便能通过有限的推理来证明无限的 结论.这是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 N 有关的 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主要用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中 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可以理解成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 然数相关的命题的方法, 但主要证明一些与正整数 n 有关的简单数学命题?看了 一些资料都有不同的表述,对此有些疑问)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的重要方法。它的独到之处便 是运用有限个步骤就能证明无限多个对象,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就是递推思想。 设 p(n)表示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证明主要有两个步骤:(1)证明 p(1) 为真;(2)证明若 p(k)为真,则 p(k+1)为真;有了这两步的保证,就可实现以 下的无穷动态的递推过程: P(1)真 P(2)真 P(3)真„
∴ 当 n=1 时,结论成立 (2)假设当 n=k 时结论成立, 即 则当 n=k+1 时 ak+1= ak+d = a1+(k-1)d+d = a1+[(k+1)-1]d ∴当 n=k+1 时,结论也成立 由(1)和(2)知,等式对于任何 n∈N*都成立。 例 2: 已知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 an=2n-1,试猜想该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Sn,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解:(1)S1=a1=1 S3= S2+a3=4+5=9 (2) 猜想 Sn=n2, S2= S1+a2=1+3=4 S4= S3+a4=9+7=16 ak=a1+(k-1)d
递推是一种无穷尽的动态过程, 学生对于不断反复地运用步骤二来进行推理的模 式缺乏清晰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归纳的原理与实质.掌握两个步骤;会证明简单的与 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论证的能力, 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辨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的意识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 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 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研究数学 问题的一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 神.
������
问题:已知数列{an},a1=1,an+1=������ +2an,求 a4,a100 以及 an。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推理后,展示思考结果.
教师追问: (1)根据递推公式 an+1=������ +2an,可以由 推出 ,说说你又是如何求得 呢?
������
出发,推出
,再由
推出
,由
预设:由前四项归纳猜想
.
(2)归纳猜想的结果并不可靠,你能否对 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
给以严格的证明
的求解以及多米诺骨牌游戏所渗透的思想,体会到只
需知道某一项, 就可求出其下一项的值.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 教师可进行追问: 问 1 :利用递推公式,命题中的 n 由 1 可以推出 2,由 2 可以推出 3,由 3 可以 推出 4,···,由 99 可以推出 100. 这样要严格证明 n=100 结论成立,需要进 行多少个步骤的论证呢? 第一步,
已知数列{an}:
,求证:
.
预设:证明:(1) 当 n=1 时,
,所以结论成立.
(2) 假设当 n=k(k∈N*)时,结论成立,即 则当 n=k+1 时
,
即当 n=k+1 时,结论也成立.
由(1)(2)可得,对任意的正整数 n 都有 问 7:你能否总结出这一证明方法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