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全册 共214页)

新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全册 共214页)

新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全册)_1.1导数的概念1.1.1 平均变化率假设下图是一座山的剖面示意图,并在上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 是出发点,H 是山顶.爬山路线用函数y =f (x )表示.自变量x 表示某旅游者的水平位置,函数值y =f (x )表示此时旅游者所在的高度.设点A 的坐标为(x 0,y 0),点B 的坐标为(x 1,y 1).问题1:若旅游者从A 点爬到B 点,则自变量x 和函数值y 的改变量Δx ,Δy 分别是多少?提示:Δx =x 1-x 0,Δy =y 1-y 0.问题2:如何用Δx 和Δy 来刻画山路的陡峭程度? 提示:对于山坡AB ,可用ΔyΔx 来近似刻画山路的陡峭程度.问题3:试想Δy =y 1-y 0x 1-x 0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Δy Δx =y 1-y 0x 1-x 0表示直线AB 的斜率.问题4:从A 到B ,从A 到C ,两者的Δy Δx 相同吗?ΔyΔx 的值与山路的陡峭程度有什么关系?提示:不相同.ΔyΔx的值越大,山路越陡峭.1.一般地,函数f (x )在区间[x 1,x 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x 2)-f (x 1)x 2-x 1.2.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或者说,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化”.在函数平均变化率的定义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函数在[x 1,x 2]上有意义;(2)在式子f (x 2)-f (x 1)x 2-x 1中,x 2-x 1>0,而f (x 2)-f (x 1)的值可正、可负、可为0.(3)在平均变化率中,当x 1取定值后,x 2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不一定相同;同样的,当x 2取定值后,x 1取不同的数值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不一定相同.[对应学生用书P3][例1] (1)求函数f (x )=3x 2+2在区间[2,2.1]上的平均变化率; (2)求函数g (x )=3x -2在区间[-2,-1]上的平均变化率.[思路点拨] 求出所给区间内自变量的改变量及函数值的改变量,从而求出平均变化率. [精解详析] (1)函数f (x )=3x 2+2在区间[2,2.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f (2.1)-f (2)2.1-2=(3×2.12+2)-(3×22+2)0.1=12.3.(2)函数g (x )=3x -2在区间[-2,-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g (-1)-g (-2)(-1)-(-2)=[3×(-1)-2]-[3×(-2)-2](-1)-(-2)=(-5)-(-8)-1+2=3.[一点通] 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步骤为: 第一步:求自变量的改变量x 2-x 1; 第二步:求函数值的改变量f (x 2)-f (x 1); 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f (x 2)-f (x 1)x 2-x 1.1.函数g (x )=-3x 在[2,4]上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____. 解析:函数g (x )=-3x 在[2,4]上的平均变化率为g (4)-g (2)4-2=-3×4-(-3)×24-2=-12+62=-3.答案:-32.如图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则:(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解析:(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1)-f (-1)1-(-1)=2-12=12.(2)由函数f (x )的图象知,f (x )=⎩⎪⎨⎪⎧x +32,-1≤x ≤1,x +1,1<x ≤3.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2)-f (0)2-0=3-322=34.答案::(1)12 (2)343.本例条件不变,分别计算f (x )与g (x )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并比较变化率的大小.解:(1)f (2)-f (1)2-1=3×22+2-(3×12+2)2-1=9.(2)g (2)-g (1)2-1=3×2-2-(3×1-2)2-1=3.f (x )比g (x )在[1,2]上的平均变化率大.[例2] t =1 s 到t =(1+Δt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思路点拨] 求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求位移的改变量与时间的改变量的比值.[精解详析] 物体在[1,1+Δt ]内的平均速度为 S (1+Δt )-S (1)(1+Δt )-1=(1+Δt )+1-1+1Δt=2+Δt -2Δt =(2+Δt -2)(2+Δt +2)Δt (2+Δt +2)=12+Δt +2(m/s).即物体在t =1 s 到t =(1+Δt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2+Δt + 2m/s.[一点通] 平均变化率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加速度、膨胀率、经济效益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4.圆的半径r 从0.1变化到0.3时,圆的面积S 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解析:∵S =πr 2,∴圆的半径r 从0.1变化到0.3时, 圆的面积S 的平均变化率为S (0.3)-S (0.1)0.3-0.1=π×0.32-π×0.120.2=0.4π.答案:0.4π5.在F 1赛车中,赛车位移(单位:m)与比赛时间t (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S =10t +5t 2,则赛车在[20,20.1]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赛车在[20,20.1]上的平均速度为S (20.1)-S (20)20.1-20=(10×20.1+5×20.12)-(10×20+5×202)20.1-20=21.050.1=210.5(m/s).[例3] 甲、乙两人走过的路程s 1(t ),s 2(t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比较两人的速度哪个大?[思路点拨] 要比较两人的速度,其实就是比较两人走过的路程对时间的平均变化率,通过平均变化率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精解详析] 在t 0处s 1(t 0)=s 2(t 0), 但s 1(t 0)-s 1(t 0-Δt )Δt <s 2(t 0)-s 2(t 0-Δt )Δt,所以在单位时间内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因此,在如图所示的整个运动状态中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一点通] 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反映函数在给定区间上变化的快慢,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大,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率越快;平均变化率的绝对值越小,函数在区间上的变化率越慢.6.汽车行驶的路程s 和时间t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时间段[t 0,t 1],[t 1,t 2],[t 2,t 3]上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v 1=s (t 1)-s (t 0)t 1-t 0=k OA ,v 2=s (t 2)-s (t 1)t 2-t 1=k AB ,v 3=s (t 3)-s (t 2)t 3-t 2=k BC ,由图象知:k OA <k AB <k BC , 所以v 3>v 2>v 1. 答案:v 3>v 2>v 17.A 、B 两机关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机关每天的用电情况如图所示,其中W 1(t )、W 2(t )分别表示A 、B 两机关的用电量与时间第t 天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两机关节能效果一样好; ②A 机关比B 机关节能效果好;③A 机关在[0,t 0]上的用电平均变化率比B 机关在[0,t 0]上的用电平均变化率大; ④A 机关与B 机关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 解析:由图可知,在t =0时,W 1(0)>W 2(0), 当t =t 0时,W 1(t 0)=W 2(t 0), 所以W 1(t 0)-W 1(0)t 0<W 2(t 0)-W 2(0)t 0,且⎪⎪⎪⎪W 1(t 0)-W 1(0)t 0>⎪⎪⎪⎪W 2(t 0)-W 2(0)t 0.故只有②正确. 答案:②1.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应注意的问题(1)平均变化率的公式中,分子是区间两端点间的函数值的差,分母是区间两端点间的自变量的差.(2)平均变化率公式中,分子、分母中被减数同时为右端点,减数同为左端点. 2.一次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一次函数y =kx +b (k ≠0)在区间[m ,n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f (n )-f (m )n -m =(kn +b )-(km +b )n -m=k .由上述计算可知,一次函数y =kx +b ,在区间[m ,n ]上的变化率与m ,n 的值无关,只与一次项系数有关,且其平均变化率等于一次项的系数.3.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1)平均变化率f (x 2)-f (x 1)x 2-x 1表示点(x 1,f (x 1)),(x 2,f (x 2))连线的斜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2)平均变化率的大小类似函数的单调性,可说明函数图象的陡峭程度.[对应课时跟踪训练(一)]一、填空题1.函数f (x )=x 2-1在区间[1,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解析:f (1.1)-f (1)1.1-1=(1.12-1)-(12-1)1.1-1=0.210.1=2.1.答案:2.12.函数f (x )=2x +4在区间[a ,b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解析:f (b )-f (a )b -a =(2b +4)-(2a +4)b -a =2(b -a )b -a =2.答案:23.某人服药后,人吸收药物的情况可以用血液中药物的浓度c (单位:mg/mL)来表示,它是时间t (单位:min)的函数,表示为c =c (t ),下表给出了c (t )的一些函数值:服药后30~70 min 这段时间内,药物浓度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解析:c (70)-c (30)70-30=0.90-0.9840=-0.002.答案:-0.0024.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在时间0到t1范围内路程的变化情况,则在0到t 0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乙的平均速度,在t 0到t 1范围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乙的平均速度(填“等于”、“大于”或“小于”).解析:由图可知,在[0,t 0]上,甲的平均速度与乙的平均速度相同;在[t 0,t 1]上,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答案:等于 大于5.函数y =x 3+2在区间[1,a ]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1,则a =________. 解析:(a 3+2)-(13+2)a -1=a 3-1a -1=a 2+a +1=21.解之得a =4或a =-5. 又∵a >1,∴a =4. 答案:4 二、解答题6.已知函数f (x )=2x 2+1.求函数f (x )在区间[2,2.01]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函数f (x )在区间[2,2.0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2×2.012+1-2×22-12.01-2=8.02.7.求函数y =sin x 在0到π6之间和π3到π2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解:在0到π6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sin π6-sin 0π6-0=3π;在π3到π2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sin π2-sin π3π2-π3=3(2-3)π. ∵2-3<1,∴3π>3(2-3)π,∴函数y =sin x 在0到π6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3π,在π3到π2之间的平均变化率为3(2-3)π,故在0到π6之间的平均变化率较大.8.已知气球的表面积S (单位:cm 2)与半径r (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 (r )=4πr 2.求:(1)气球表面积S 由10 cm 2膨胀到20 cm 2时的平均膨胀率即气球膨胀过程中半径的增量与表面积增量的比值;(2)气球表面积S 由30 cm 2膨胀到40 cm 2时的平均膨胀率. 解:根据函数的增量来证明.由S (r )=4πr 2,r >0,把r 表示成表面积S 的函数: r (S )=12ππS . (1)当S 由10 cm 2膨胀到20 cm 2时,气球表面积的增量ΔS =20-10=10(cm 2),气球半径的增量Δr =r (20)-r (10)=12π(20π-10π)≈0.37(cm). 所以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Δr ΔS ≈0.3710=0.037.(2)当S 由30 cm 2膨胀到40 cm 2时,气球表面积的增量ΔS =12π(40π-30π)≈0.239(cm 2).所以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Δr ΔS ≈0.23910=0.023 9.1.1.2 瞬时变化率——导数如图P n 的坐标为(x n ,f (x n ))(n =1,2,3,4…),P 的坐标为(x 0,y 0).问题1:当点P n →点P 时,试想割线PP n 如何变化? 提示:当点P n 趋近于点P 时,割线PP n 趋近于确定的位置. 问题2:割线PP n 斜率是什么? 提示:割线PP n 的斜率是k n =f (x n )-f (x 0)x n -x 0.问题3:割线PP n 的斜率与过点P 的切线PT 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当点P n 无限趋近于点P 时,k n 无限趋近于切线PT 的斜率. 问题4:能否求得过点P 的切线PT 的斜率? 提示:能.1.割线设Q 为曲线C 上不同于P 的一点,这时,直线PQ 称为曲线的割线. 2.切线随着点Q 沿曲线C 向点P 运动,割线PQ 在点P 附近越来越逼近曲线C .当点Q 无限逼近点P 时,直线PQ 最终就成为在点P 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l ,这条直线l 也称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 =8-3t 2,其中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问题1:该质点在[1,1+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提示:该质点在[1,1+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8-3(1+Δt )2-8+3×12Δt =-6-3Δt .问题2:Δt 的变化对所求平均速度有何影响? 提示:Δt 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常数-6.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一般地,如果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运动物体位移S (t )的平均变化率S (t 0+Δt )-S (t 0)Δt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瞬时速度,也就是位移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3.瞬时加速度一般地,如果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运动物体速度v (t )的平均变化率v (t 0+Δt )-v (t 0)Δt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常数称为物体在t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也就是速度对于时间的瞬时变化率.1.导数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有定义,x 0∈(a ,b ),若Δx 无限趋近于0时,比值ΔyΔx =f (x 0+Δx )-f (x 0)Δx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则称f (x )在x =x 0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 为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2.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 =f (x )P (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 3.导函数(1)若f (x )对于区间(a ,b )内任一点都可导,则f (x )在各点的导数也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自变量x 的函数,该函数称为f (x )的导函数,记作f ′(x ),在不引起混淆时,导函数f ′(x )也简称f (x )的导数.(2)f (x )在x =x 0处的导数f ′(x 0)就是导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函数值.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可求曲线上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然后由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2.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就是导函数f ′(x )在x =x 0处的函数值,所以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一般先求出函数的导函数,再计算这点的导函数值.[对应学生用书P5][例1] 已知曲线y =x +1x 上的一点A ⎝⎭⎫2,52,用切线斜率定义求: (1)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 (2)点A 处的切线方程.[思路点拨] 先计算f (2+Δx )-f (2)Δx ,再求其在Δx 趋近于0时无限逼近的值.[精解详析] (1)∵Δy =f (2+Δx )-f (2)=2+Δx +12+Δx -⎝⎛⎭⎫2+12=-Δx 2(2+Δx )+Δx ,∴Δy Δx =-Δx 2Δx (2+Δx )+Δx Δx =-12(2+Δx )+1. 当Δx 无限趋近于零时,Δy Δx 无限趋近于34,即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是34.(2)切线方程为y -52=34(x -2),即3x -4y +4=0.[一点通] 根据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的定义,要求曲线过某点的切线方程,只需求出切线的斜率,即在该点处,Δx 无限趋近于0时,ΔyΔx无限趋近的常数.1.曲线y =-12x 2-2在点P ⎝⎛⎭⎫1,-5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________. 解析:设P ⎝⎛⎭⎫1,-52,Q ⎝⎛⎭⎫1+Δx ,-12(1+Δx )2-2,则割线PQ 的斜率为k PQ =-12(1+Δx )2-2+52Δx =-12Δx -1.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k PQ 无限趋近于-1,所以曲线y =-12x 2-2在点P ⎝⎛⎭⎫1,-5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答案:-12.已知曲线y =2x 2+4x 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6,则P 点坐标为________. 解析:设P 点坐标为(x 0,y 0),则f (x 0+Δx )-f (x 0)(x 0+Δx )-x 0=2(Δx )2+4x 0Δx +4ΔxΔx =4x 0+4+2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4x 0+4+2Δx 无限趋近于4x 0+4, 因此4x 0+4=16,即x 0=3, 所以y 0=2×32+4×3=18+12=30. 即P 点坐标为(3,30). 答案:(3,30)3.已知曲线y =3x 2-x ,求曲线上一点A (1,2)处的切线的斜率及切线方程. 解:设A (1,2),B (1+Δx,3(1+Δx )2-(1+Δx )), 则k AB =3(1+Δx )2-(1+Δx )-(3×12-1)Δx=5+3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5+3Δx 无限趋近于5,所以曲线y =3x 2-x 在点A (1,2)处的切线斜率是5.切线方程为y -2=5(x -1),即5x -y -3=0.[例2] 2s),若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8 m/s ,求常数a 的值.[思路点拨] 先求出质点在t =2s 时的平均速度,再根据瞬时速度的概念列方程求解. [精解详析] 因为ΔS =S (2+Δt )-S (2)=a (2+Δt )2+1-a ·22-1=4a Δt +a (Δt )2,所以ΔSΔt =4a +a Δt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 无限趋近于4a .所以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4a m/s. 故4a =8,即a =2.[一点通] 要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只要给时间一个改变量Δt ,求出相应的位移的改变量ΔS ,再求出平均速度v =ΔS Δt ,最后计算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 无限趋近常数,就是该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4.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是S =3t -t 2,则此物体在t =2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解析:由于ΔS =3(2+Δt )-(2+Δt )2-(3×2-22)=3Δt -4Δt -(Δt )2=-Δt -(Δt )2,所以ΔS Δt =-Δt -(Δt )2Δt=-1-Δt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ΔSΔt 无限趋近于常数-1.故物体在t =2时的瞬时速度为-1. 答案:-15.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S (t )=⎩⎪⎨⎪⎧t 2+2,0≤t <3,29+3(t -3)2,t ≥3,试求该物体在t =1和t =4时的瞬时速度.解:当t =1时,S (t )=t 2+2,则ΔS Δt =S (1+Δt )-S (1)Δt =(1+Δt )2+2-3Δt=2+Δt , 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2+Δt 无限趋近于2, 所以v (1)=2; ∵t =4∈[3,+∞),∴S (t )=29+3(t -3)2=3t 2-18t +56,∴ΔS Δt =3(4+Δt )2-18(4+Δt )+56-3×42+18×4-56Δt=3Δt 2+6·Δt Δt=3·Δt +6,∴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3·Δt +6→6,即ΔSΔt →6,所以v (4)=6.[例3] 已知f (x )=2(1)求f (x )在x =2处的导数; (2)求f (x )在x =a 处的导数.[思路点拨] 根据导数的定义进行求解.深刻理解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精解详析] (1)因为Δy Δx =f (2+Δx )-f (2)Δx=(2+Δx )2-3-(22-3)Δx=4+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4+Δx 无限趋近于4, 所以f (x )在x =2处的导数等于4. (2)因为Δy Δx =f (a +Δx )-f (a )ΔxΔx =2a +Δx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2a +Δx 无限趋近于2a , 所以f (x )在x =a 处的导数等于2a .[一点通] 由导数的定义知,求一个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的步骤如下: (1)求函数值的改变量Δy =f (x 0+Δx )-f (x 0); (2)求平均变化率Δy Δx =f (x 0+Δx )-f (x 0)Δx ;(3)令Δx 无限趋近于0,求得导数.6.函数y =x +1x 在x =1处的导数是________.解析:∵函数y =f (x )=x +1x ,∴Δy =f (1+Δx )-f (1)=1+Δx +11+Δx -1-1=(Δx )21+Δx ,∴Δy Δx =Δx 1+Δx ,当Δx →0时,Δy Δx→0, 即y =x +1x 在x =1处的导数为0.答案:07.设f (x )=ax +4,若f ′(1)=2,则a =________. 解析:∵f (1+Δx )-f (1)Δx =a (1+Δx )+4-a -4Δx =a ,∴f ′(1)=a ,即a =2. 答案:28.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 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为f (x )=x 2-7x +15(0≤x ≤8).求函数y =f (x )在x =6处的导数f ′(6),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解:当x 从6变到6+Δx 时,函数值从f (6)变到f (6+Δx ),函数值y 关于x 的平均变化率为:f (6+Δx )-f (6)Δx=(6+Δx )2-7(6+Δx )+15-(62-7×6+15)ΔxΔx当x →6时,即Δx →0,平均变化率趋近于5,所以f ′(6)=5,导数f ′(6)=5表示当x =6 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即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速度.也就是说,如果保持6 h 时温度的变化速度,每经过1 h 时间,原油温度将升高5℃.1.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1)若已知点(x 0,y 0)在已知曲线上,则先求出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然后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切线方程y -y 0=f ′(x 0)(x -x 0).(2)若题中所给的点(x 0,y 0)不在曲线上,首先应设出切点坐标,然后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列出等式,求出切点坐标,进而求出切线方程.2.f ′(x 0)与f ′(x )的异同[对应课时跟踪训练(二)]一、填空题1.一质点运动的方程为S =5-3t 2,若该质点在时间段[1,1+Δt ]内相应的平均速度为-3Δt -6,则该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解析:∵当Δt 无限趋近于0时,-3Δt -6无限趋近于常数-6,∴该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为-6.答案:-62.函数f (x )=1-3x 在x =2处的导数为________. 解析:Δy =f (2+Δx )-f (2)=-3Δx ,ΔyΔx =-3,则Δx 趋于0时,Δy=-3.故f (x )在x =2处的导数为-3. 答案:-33.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在点M (1,f (1))处的切线方程是y =12x +2,则f (1)+f ′(1)=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f ′(1)=12,f (1)=12+2=52,所以f (1)+f ′(1)=52+12=3.答案:34.曲线f (x )=12x 2-2在点⎝⎛⎭⎫1,-32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 解析:∵f (1+Δx )-f (1)Δx =12(1+Δx )2-2-⎝⎛⎭⎫12-2Δx=12(Δx )2+Δx Δx =12Δx +1.∴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f (1+Δx )-f (1)无限趋近于常数1,即切线的斜率为1.∴切线的倾斜角为π4.答案:π45.已知曲线y =2ax 2+1过点P (a ,3),则该曲线在P 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y =2ax 2+1过点P (a ,3), ∴3=2a 2+1,即a 2=1.又∵a ≥0,∴a =1,即y =2x 2+1. ∴P (1,3).又Δy Δx =f (1+Δx )-f (1)Δx =2(1+Δx )2+1-2×12-1Δx=4+2Δx . ∴当Δx 无限趋近于0时,ΔyΔx 无限趋近于常数4,∴f ′(1)=4,即切线的斜率为4.由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为y -3=4(x -1), 即4x -y -1=0. 答案:4x -y -1=0 二、 解答题6.已知质点运动方程是S (t )=12gt 2+2t -1(g 是重力加速度,常量),求质点在t =4 s 时的瞬时速度(其中s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