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政 策的根本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教 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制度保证。
第一节
• 一、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概述
• 二、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 三、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 •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 英语中的“制度”:
• “system” • “institution”
•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到7岁的幼儿。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成人的为业余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和业余中学。成人教育的为各类业余中学。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 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思考:我国现行学制特点?
• 重建
•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 1958年 六个并举 • 1964年《学制改革初步方案(征求意见稿)》
• 文化大革命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 1976年 学制系统逐步得到改善
变革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 1902年
表现
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校”措施 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
• 汉语中的“制度”
• 共同遵守的、一定规程——规则 • 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 • 《辞海》 • 《韦伯斯特字典》
• 综合而言,“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 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 软制度 • 硬制度 • 制度的实施机制
二、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 不注重教学规律
教育体制的弊端
• 教育垄断化——
•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从体制上的原因来说就 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经济 成分过重。 • 向上级负责
• 教育产业化——
• 比如研究生扩招
• 民办学校师资不足——
教育发展不公平
• 过分强调重点建设
• 另外,越是贫穷的地区,教育投入越少,越是 经济发达的地区,投入越多。东部与西部,城 市与乡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大城市的小 学教育设施可称奢侈,而有些乡村小学连基本 的课桌都没有。 • 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
•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993年
80年 代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双基”
1999 年
1999年
1985年 《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
1993 年
《面向21世 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
• 学制改革的国际趋势
•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 •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和。 • 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职业中学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通常分为初中和高中, 学习年限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学习,还有一部 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等专科学校学习,学制为3─5年。
• 高等教育 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中 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 专科学校。高等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 服务三大任务。 • 中国高等教育分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中央其它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省、自治区、 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地方中心城市办的高 等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中国大学与独立设置 的学院是属于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 基础教育发展不足 • 过分强调精英教育
• 对于未来职业方向并没有很好的规划。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个 人的学术创新能力,这与工作技能是有 着很大差别的。
教育理念的弊端
• 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 • 在课程设置上,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设计性课程设置过少
• 知识灌输
• 在校期间学生所学课程设置过难,同时这些课程与实践过于 脱节——“再也不必学习了”。
专题
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及评价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
• “科教兴国”战略
• 教育优先发展 • “普九”
• 扫盲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研究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鹏
• 入学制度:小学一般实行就近入学制 度和择校制度;初中实行免试入学和 择校制度;
• 中考;高考。
• 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 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 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 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 • 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 中安排解决; • 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 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 予适当补助; • 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 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 向社会募捐等)。
• 原始时代:没有学校,因此没有教育制度
• 古代教育制度:蒙学和大学 •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终身教育制 度
第二节
• • •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确立的依据 §2.现代学制的形成 §3.现代学制的类型 §4.现代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1. 学制确立的依据
• (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制约着教育结构与学校教育制度 •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制约教育结 构与学制的重要因素
• 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 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 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 中国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学前教育 是指 3─5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的教育。 • 小学教育 为6─11岁儿童设立。实行五四制的,小学 学制5年。实行六三制的,小学学制为六年。 • 中等教育 为12─17岁的少年提供的教育。一般都是 由地方政府和业务部门兴办。中等教育机构为普通中学、
康永久对教育制度的分类: 按实践领域
教育基本制度 《教育法》
三、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
• 社会制度——掌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 教育权 • 经济、科技——“有钱才能办教育” • 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 教育发展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 • 形式化教育的特点——陈桂生
• 中国大陆建国以来首屈一指的教育学家之一, 主要从事教育基本原理方向的研究,以擅长精 密的逻辑思维和对教育细致的审视著称,著述 颇丰,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教育 科学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现代学制的改革与发展
• • • • 幼小衔接 普及教育向两端延长 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 加强实践,“一体化”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 一、历史演变
• A.清末 • 1902“壬寅学制” • 1903“癸卯学制” • B. 1912 “壬子—癸丑学制”:定型 • C.1922 “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也称 “六三三学制”。
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 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 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近代学校系统。
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 又分为三级,包括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 高等小学堂3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实行中学 堂4年一贯制。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也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第二级为大学 堂3年,由第一级升入,设政治、文学、商务、农 业、格致、工艺、医术七科。第三级为大学院, 年限不定,以研究为主,是整个学校教育系统的 最高级别。 除大学院,整个学制年限共计20年。学校主系列外, 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 平等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 平行的有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仁学馆等。
1922年学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
• 背景:新文化运动中,进步人士要求改革教育; 由于美国对华政治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剧,留 美学者也日渐增多,美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 大。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讲学,对新一轮学 制的改进起了很大作用。 • 形成:1915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成立 ,湖 南省率先改革,1922年,召开全国学制会议 , 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 案》
我国现行学制仍需进行改革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根据《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 的精神,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案例——留学中的“教育制度” • 当前,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的学子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留学“低龄化”现象。 • 问题:假如出பைடு நூலகம்留学的人是你,那么你需要 去了解所去国家的教育制度吗?如果是,你 了解多少? • 现行教育制度、学校考试制度,会降低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吗?
•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包括成人技术培训、成人 非学历高等教育以及扫盲教育。全国成人技术 培训学校46万所,在校生6293万人;全国各类 成人高等非学历教育结业人数280万人;成人 初等学校5万所,在校生227万人。
二、中国教育制度的评价
办学方向 教育理念
体制的弊端
教育发展的不公平
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但这个学制未及实施。
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 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 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癸卯学制主系列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内分三级,包括蒙养院4年、 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5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高等 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第二级大学堂3—4年,分 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 共8科;第三级为通儒院5年,属研究性质。全 学程共计25至26年。在主系列外,还有实业教 育和师范教育。师范教育分为与中等教育平行 的初级师范学堂和与高等教育平行的优级师范 学堂。实业教育有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初等实 业学堂,与中等教育平行的中等实业学堂和与 高等教育平行的高等实业学堂。此外还有译学 馆、方言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