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网络填报死因常见问题及纠正一、ICD-10相关名字的定义(一)死亡原因定义: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
死亡原因可以有多个,包括疾病、损伤中毒及外因;不包括临死时的表现形式,如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等。
(二)根本死亡原因定义: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根本死亡原因只有一个,用于进行单原因统计分析,对疾病导致的死亡需一直报告到最早的那个疾病。
对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需报告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所有报告的死因均可以被用于进行多原因统计分析。
二、国际死亡通知书表格基本格式各国在填报死亡原因的时候,都需要使用国际死亡通知书,其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叫做基本格式。
这里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如图1(国际死亡证明书基本格式)(一)第一部分死亡原因中间的罗马字的第一部分(图1黄色部分),照ICD-10的格式,设计成ABCD四行。
这四行之间,他们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按照表上的提示,报告在A行的这个死亡原因是直接导致死亡的这个疾病或情况,所谓的情况,可以把它理解为损伤或者中毒这样的一些疾病。
而当A行的一个疾病或者损伤中毒是由下面更早的一个原因所引起的话,那么就要把它报告在B行,也就是第一部分要求B行比A 行报告的更早的疾病,同样的道理,如果B行的疾病,还可能由更早的疾病引起,那么就要依次把那个疾病报告在C行,甚至D行、E行上面,一直报告到最早的一个疾病为止。
(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就是在死亡原因中间的罗马字的第2部分(图1蓝色部分)。
第二部分的死亡原因,应该是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者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当值的临床医生,对导致该病人死亡的疾病,以及损伤、中毒进行了考虑以后,其中有因果关系的直接导致死亡的那些内容,按照顺序填写在罗马字的第1部分里面,而这个人身上同时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疾病的影响,而且这些疾病促进了这个人的死亡,那么就可以依次地把它填写在第2部分各行上面,在第2部分填写的内容彼此之间,不要求他们有什么顺序。
(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就是右面的一列(图1绿色部分),此处记录发病至死亡至今的大致时间间隔。
每一种情况从发生到死亡大概的时间写在对应的右面的各行里面,那么在这个里面,时间间隔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第一部分的死亡原因,因为前面已经提到报告在第一部分各行A、B、C、D各行之间他们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顺序,所以从时间间隔上大致可以看出来,在第1部分A行的时间间隔,应该是距离死亡时间是最近的,B行,就应该时间要远一点,C行,更远,D行是最远的,如图2。
每一个死亡原因,它从发生到死亡之间大概的时间间隔,应该尽可能地填写在右面的各行上面。
因为在ICD的编码里面,当对某些疾病进行编码的时候,ICD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其中提到有一点就是有些疾病在它发生的期间导致的死亡,要编到疾病本身,而当这个疾病从发生到死亡已经超过一年了,而且疾病也禁止、停止了,而是由于这个病的后移的影响造成的死亡,那么要编码到疾病的晚期效应。
(四)举例说明基本格式的填写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式,对于因为疾病造成的死亡,和因为损伤中毒造成的死亡,如何填写,自此分别举例说明。
1.首先来看一下疾病的死因链以及填写在这里面所谓的死因链,就相当于是链条一个这样的一个形容词,因为导致一个人的死亡,常常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那么在这里面很可能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死亡的原因,它们彼此之间一个引起一个,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死因链,如果在导致病人死亡的这样一些疾病,它的死因链的情况,能够搞清楚以后,那么在填写证明书基本内容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了。
比如(图2)说在死亡原因的第一部分A行可以填写肺心病,这样的一个导致,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
而它从发病到死亡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知道是5年的话,那么在右面很快就写上5年。
而肺心病,追溯上去,认为是B行的肺气肿所引起的,那么肺气肿写在B行,它的时间间隔大概是10年,而肺气肿,又是由于更早的C行的慢性支气管炎所引起的,那么就要把慢性支气管炎写在C行,它的时间间隔大概是30年。
按照这样填写的内容,说就基本上能够满足ICD填写的要求了。
2.报告损伤、中毒造成的死亡时还应该写明它的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对于损伤、中毒造成的死亡,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来填写(图3)。
但是在报告任何一例损伤、中毒它的死因链的过程中间,至少应该有两个环节,一个就是直接导致死亡的这个损伤或者中毒它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医生能够看到,能够诊断的这样一些情况,而另外一点,就是在任何一例损伤、中毒中间,都要进一步的追溯导致这个损伤或者中毒的外部原因是什么,要填写在下面,而且这个外部原因,应该是尽可能的详细,内容,会更多一些,使在将来编码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更精确的编码。
图33.举例说明:所以看下面,在第一部分的A行可以填写一个颅内损伤。
那么它从发生到死亡大概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而在B行,假如认为这个颅内损伤是由于几乎同时发生的颅骨骨折造成的,那么也可以在B行继续地填写一个损伤的表现形式,颅骨骨折,但是由于它的时间间隔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所以就不再在对它区别了,时间间隔写1小时就可以。
最重要的是在下面的C行,假如了解到,这是由于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这样的一个外部原因造成的损伤,那么就要在C 行详细地来描述这个外部原因,而它的时间间隔,因为几乎是同时,所以就填写1小时,在这样的一个填写里面,可以看到,除了要正确的填写导致死亡的不管是疾病、还是损伤、中毒它的一些表现形式,特别是要注意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从发生到死亡大概的时间间隔,这样一些情况,这就能够保证了的填写是基本上能够符合ICD的要求。
三、基本要求(一)必须由熟悉死者情况的医生填写一个人的死亡对他情况最了解的往往是直接经治这个病人的医生,那么他可以把导致这个人死亡的生前的一些疾病、一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后,能够列出一个符合逻辑关系的这样一个死因链条正确地来填写。
如果由其他医生,或者非医生来填写的话,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填写过程中间,就不能够把准确的这样一些导致死亡的一些原因提供出来,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二)第Ⅰ部分按顺序填写直接死因在第一部分填写中间,一定要按照顺序填写直接死因,也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他们是有顺序的,而且由于这样一个顺序,导致一个人的直接的死亡。
(三)第Ⅱ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罗马字第2部分,则只要求按照程度来填写其他的死因,那么当有一些病人身上存在的情况,并没有促进死亡的话,也可以不填。
(四)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时间间隔对于判断顺序是否准确,以及在编码中间涉及到疾病本身和后遗症影响的这样的情况,都非常有用,所以希望尽量地能够把时间间隔也填写上,填写在上面。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每行只能填写词,尽管证明书的格式中间只保留了三行或四行,但是在对每一例导致死亡的原因填写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情况增加行数,如果一个合理的顺序是由三行组成的,那么就填三行,如果是由五行组成的,就可以增加行填写五行,总之,要按照要求把它有关的内容尽可能地填上。
(五)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不要再一行上面填写两种以上的死亡,因为这样的填写会导致后面来确定哪一个是所需要的根本死亡原因,发生困难。
(六)临死前的表现不需填写由于这样的一些临死前的表现,它没有特异性,不能够代表一种具体的疾病,所以在ICD里面实际上是不去把它作为死亡原因来看待的。
(七)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一般不需填写如果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间,已经有明确的疾病诊断的话,就不需要再填写了。
除非是导致这个人死亡的所有原因都是不明确的情况或者症状、体征,那么不得不把这些不明确的情况按照顺序或者依次填写在证明书上面。
(八)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这一条也特别的重要,因为在ICD编码中间,有很多的编码是用来表达那些更特异的疾病诊断,所以在填写过程中间,千万不要图省事,把一些复杂的诊断简单化,因为这样可以会影响编码的细致程度。
(九)损伤中毒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对损伤中毒特别需要注意,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两方面的内容。
千万不要仅仅报告临床表现,或者只报告外部原因,因为这样,都会对将来确定根本死因和正确的编码造成一些影响。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应用网络填报死因常见问题及纠正(二)一、临死方式的填写(一)尽量向知情人了解死者生前有关的健康情况,并客观填写到证明书背面的调查记录里面来院已死、死于途中、死于家中、死时无人在场、死因不明等这样的一些叙述,虽然可以给它编出一个ICD-10的编码R99,这些描述都没有给出任何与疾病、损伤中毒有关的情况,既不是死因也不是证明书中需报告的内容。
也就是说一旦遇到这样一些情况,确实由于来院已死,已经于途中、家中,等等这样一些情况,发生了,那么就必须要向其他的知情人,向家属去了解死者在临死前他都因为是哪些疾病,或者哪些临床的病变,哪些异常的情况,导致了这样一个人的死亡。
然后把这样情况,填写在证明书背面的调查记录里面。
这就表明不是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死因不明来报告,而是由于已经千方百计的去收集了这样一些导致这个人死亡的临死前的情况,最终究竟哪些是根本死亡原因,要由更进一步的专家或者有关的一些专业人员来进行推断。
(二)疾病表现形式不应作为病因填写在报告中临死方式的报告中间,也经常能够遇到报告为各种各样的衰竭,如呼吸衰竭J96.9、循环衰竭 R57.9、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J96.9、多器官功能衰竭 R99、多脏器衰竭 R99、全身衰竭 R53等,虽然同样也可以给他编上ICD-10的编码,甚至有一些编码确实也对应到某一个系统的疾病上面去,但是实际上,这些仍然都是一个疾病或者一个损伤中毒在临死时的各种表现的形式,这些都不是死因统计中需要报告的内容。
可以不填。
但是由于目前的一些填写的习惯和包括医生、包括家属的一些想法,所以为了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所以当医生认为一定要把这些内容填写在A行的话,那么就强调必须要从B行开始,按照真正的顺序,来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并且更早的原因,因为既要能够比较满意的使死者的家属、同情人,得到一个答复,同时,又要尽可能的把按照ICD-10的要求,需要填写的这样一些死亡原因,填写在证明书上,使这样的一些材料,才能够更客观,更科学的来描述一个死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