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愿意积极参及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及人合作,感觉到统计及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教具准备:统计表和统计图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夏天快要到了,你能说说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样?当学生说到气温时,追问: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到了中午呢?出示例题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提问:观察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你能很快找出来吗?)大家想很快就知道结果吗?揭示课题: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二、主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1、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图所表示的数据吗?让学生指着图说说各时刻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是怎样看出来的。

2、深入观察折线统计图。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逐一思考这四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1).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如何?(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3).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4).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的最快呢?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通过交流使全班学生明确:(1)折线统计图也有标题,纵轴和横轴。

(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3)折线上最高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高,折线上最低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低;(4)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线由下往上说明气温上升,反之说明气温下降;(4)某段折线越陡,说明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得越快。

3、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出: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上发现了很多的信息。

现在将折线统计图及前面的统计表相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它很多的好处,现在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完成一个折线统计图?2、观察思考:先观察“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根据表下面提供的尚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该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注上数据)3、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4、重点交流:(1)是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的点的位置的;(2)连线时要注意些什么;(3)数据是否注明,制表日期是否填好.5、小组内交流: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由折线的样子判断数量的变化情况)四、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再要求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说说小红每分心跳次数是怎样变化的,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图。

交流时,先要求说说是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有关数据的,再要求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五、全课小结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打算如何巩固所学的知识?“统计”说课本节课是是在学生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和折线统计图相比较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重点: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难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本节课的设计上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验统计及生活的联系。

通过合作交流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节课共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揭示例题: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的统计表.因为折线统计图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知识,因而在学生初步了解统计表中的内容后通过提出问题随后便出示折线统计图。

第二个环节是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引导学生看懂横轴上的信息;通过“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引导学生根据纵轴上的刻度确定有关的点所表示的数据;通过“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的状态判断数量的变化情况。

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学生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对折线统计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课本95页“试一试”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第四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学生做“想想做做”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读一个关于小红跳绳后心跳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这是每个学生都曾有过体验的素材。

让学生思考“小红每分的心跳次数有什么变化",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图中每个点所表示的数据,又启发学生根据折线图的走势发现心跳的前后变化情况,这就涵盖了折线统计图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2题是让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及前面几幅相比这个图为了更好地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纵轴上省略了0~110区间内的刻度,让学生对此有所认识,便于提高实际读图的能力。

最后是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打算如何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参及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标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及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

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价.六、作业:新学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认识折线统计图第94-96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对折线统计图所描述的统计量作简单的分析、判断。

2、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及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明白折线越陡或越斜,数据变化越大;制作时会准确描点.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1、夏天到了,你能说说昨天的气温情况怎么样变化吗?2、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收集了5月24日白天室外的气温,并制成了统计表.出示并提问:说说你从表上知道些什么信息?3、揭示课题:从这个统计图,我们只看到了数量的多少,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新的统计图,它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我们要认识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板书)(二)、认识折线统计图1、知道标题、横轴、纵轴2、出示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3、好了,刚才我们的同学从折线统计图中了解到了很多的信息,我们的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三个问题好不好?4出示问题(1)每隔几个小时测量一次气温?追问:你是从哪些数据中知道的?(2)几时的气温最高?几时的气温最低?追问:你是以怎样的方法能快速的知道呢?(3)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追问:你是从哪些数据中知道答案呢?5、好了,刚才我们的同学一下子解决了三个问题,非常的厉害。

现在你们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及统计表,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呢?(课件出示图例比较)5、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