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史口镇中心小学曹艳艳2015年5月11日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
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
(课件出示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1)相同点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
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2)不同点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它们的方式不一样。
师:对,它们呈现的形式不一样。
(3)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你们觉得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之间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预设:折线统计图上有点和线。
师:那我们先从点开始研究。
谁愿意找一个点来介绍一下?预设:2007年上的点表示那年的参赛人数是394人。
师:除了这个还能发现什么吗?预设:这一年的参赛人数最少。
师:非常正确,我们能从一个点观察到这么多的信息,那别的点又表示什么呢?谁愿意再来说一说?师;现在我们能知道点的高低代表什么了吗?预设:表示参赛人数的多少。
小结: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师:现在我们来研究统计图上的折线,请你找一段折线,说说这一段表示什么。
预设: 2009年到2010年的这段线,表示人数增加了。
师:那你能知道人数增加了多少吗?预设:人数增加了35人。
师:很好啊,现在我们一起拿出我们的手,用手势来比划一下表示数量上升的折线。
师:都表示好了吗?既然这样倾斜是表示数量上升的,那你还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别的上升的线段吗?谁能来找一段人数增加最大的线段?预设: 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表示人数增加最多。
师:都同意吗?倾斜的角度越大,表示增加幅度越大。
那减少的呢?你能找到表示人数减少的线段吗?预设: 2006年到2007年这段线表示参赛人数减少了。
师:所以,你知道这条线的作用是什么吗?小结:折线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师:看来啊,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表示数量多少,看出数量增减变化。
4、分析发展趋势师: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你能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是多少吗?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在前面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了解两者各自的特点,结合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以后数据进行预测,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它的优势。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师: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并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师: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师:小结方法:描点、标数、连接。
学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1)陈东从()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岁。
(3)陈东岁时的身高可能是( 4 )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岁时?年龄/3岁0123567891210(4)陈东会一直这样长下去吗?身高/厘米5074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考虑生活实际。
要8593101108115120130135141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学习数学才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的特点,并为后面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埋下伏笔。
】四、拓展延伸,强化认知(一)基础练习1、学生()月的阅读量最高,()的阅读量最低。
2、2月份学生的阅读量是()本,学生阅读量是58本的是()月。
3、学生4月份的阅读量与8月份的阅读量相差()本。
(二)综合练习1、这是()统计图,在这个统计图中()年级的近视人数最少,()年级的近视人数最多。
2、三年级和四年级近视人数相差()人。
3、通过上面的折线图,你发现学生近视人数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三)拓展练习小伟在4月7—9日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篇二: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明确如何看统计图——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线统计图特有的变化等。
四、教学的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
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
五、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六、学法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观看课件师:请看屏幕,(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师: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生1:科技真好玩,里面高科技的产品真多。
生2:人类太伟大了,创造出这么多的新鲜玩意,真想天天都去那儿。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师: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呢?师:这是我们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师: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生1:我知道了每年的参赛队伍??。
师:很有耐心的孩子,一口气说出这么多信息。
生2:我知道了2007年参赛队伍最少,是394支;2012年参赛队伍最多,是519支。
师:能从观察比较中找到最多和最少的,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
请看,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参赛队伍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生1:增加最快。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增加最快。
师:答案不一样了,动笔算算吧。
学生动笔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
师:你就只是把这两年之间的差算了出来,就知道“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增加最快”?生1:我是把每相邻两年的都算出来,发现年到年相差数最多。
生2:不需要把每相邻两年都算出来,年到年是下降的,所以不要算。
师:是的,观察得真仔细。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板书:计算)可以得出是哪相邻两年之间的增加最快。
我有个观点,我们的学习呀,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挑战自我。
现在提出一个要求,我们能不能不(板书: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年到年增加最快呢?生:画成条形统计图。
师: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
(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年份)纵轴表示什么?每年的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师:真是个有心的孩子,把参观人数都找到了。
这样看来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生:是通过那些小圆点来表示的。
师:是的,这种统计图是通过点来表示出数量多少的。
(板书:点:数量多少)师:同学们,目前看来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是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年到年增加最快)师: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