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凝血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婴幼儿凝血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婴幼儿凝血参数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检测本地区患病婴幼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探讨凝血初筛试验的优点。

方法:用凝血初筛试验对163例婴幼儿的凝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同等数目正常体检儿童的测定结果作为对照。

结果:163例pt、tt、fib和aptt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5)。

结论:凝血初筛试验具有敏感性高,与反应被子期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并用血凝仪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准确并易于标准化的优点。

关键词凝血初筛试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42
资料与方法
检测对象:出生不到28天的新生儿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各32例,不到6个月的幼儿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各131例。

检测方法:采静脉血1.8ml,用0.2ml枸橼酸钠(浓度3.13%)抗凝,3000r/分离心10分钟,放入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

数据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行t检验。

结果
新生儿、幼儿血凝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新生儿及幼儿患儿组pt、aptt和fib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sqf、tt和inr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见表1。

讨论
pt是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及维生素k依赖的ⅱ、ⅴ、ⅶ和ⅹ因子缺陷以及存在相关因子抑制物的过筛试验。

20例pt时间延长患儿中,以肝胆疾病为主,如阻塞性黄疸、胆石症的患儿常因维生素k的来源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凝血因子减少。

患儿应尽早给予维生素k治疗。

一般肌注2小时后维生素k依赖因子和活性增强,5~7小时后可增至正常的75%~100%,24~48小时可达正常最高水平。

调查发现11例患儿的pt时间正常,但存在出血症状,或许是缺乏内源性凝血因子。

但具体是哪种因子还是几种因子的联合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aptt是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过筛试验,也可用于相关因子抑制物测定、肝素治疗检测及狼疮抗凝因子的检查。

在23例aptt 延长患儿中,大多为阻塞性黄疸、胆囊囊肿或与肝脏内合成维生素k依赖的ⅱ、ⅸ因子合成减少有关。

此外,恶性肿瘤或一些病理状况可使体内的类肝素样物质增多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fib(g/l)是重要的凝血因子。

新生儿正常值为1.17~2.25g/l,生后1周可达到最高值2.70,以后下降到成人水平。

此次调查发现3例新生儿的fib>10g/l,患病分别为婴肝、新生儿溶血病、肠炎,并且在幼儿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pt和aptt检测作为ⅱ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与反映初筛止血功能的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能够囊括绝大部分出血原因。

加以应用血凝仪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准确并易于标准化的优点,因而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及实验室技术
人员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zipursky a.prevention of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in newborn.br j haematol,1999,104(3):430-437.
2 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委员会.第七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几项诊断参考标准.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3):165-168.
3 王玉红,李强,高明,等.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18(6):415-4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