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国_人权外交_的历史演变_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美国_人权外交_的历史演变_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收稿日期:201 0- 1 1 - 1 2 作者简介:杨帆(1 983-),男,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ZhengZhiYanJiu
☆政治研究☆
义”的倾向。
上发表声明“:我们必须承担对人权的绝对责任。……由于
三、二战时期的“人权外交”
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能漠视其地方的自由的命运,我
本质仍然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仍然是其推行全 区的外来力量将被认为是对美国切身利益的侵犯”,美国
球霸权的一种表现。
“将不得不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这篇咨文
四、冷战初期的“人权外交”
后来被称为“卡特主义”,它表明,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政策
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阵营的战时同盟逐渐瓦 虽然不放弃缓和,但同时也开始走向更加倚重军事实力来
美国的安全”,美国将“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少数武装分子 权外交”自卡特政府之后被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已经成
和外来压力的政府”,并大肆吹捧“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 为干涉他国内政外交的一种惯用手段。
自由选举、对个人自由之保障”等。然而由于冷战的全面展
开与深入,现实主义外交在美国外交中逐渐占据主导地 参考文献:
Theory Researc h
学 ★★ 理 ★★ 论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 ——从 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杨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 要: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
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 977 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
但“人权外交”在实践中并没有收到原来预期的效果,
张国际化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扬弃了威尔逊的国际人权 尤其是在卡特执政后期,美国在第三世界失去了不少战略
主张中的理想化和空洞化色彩,完善了美国的国际人权理 要地:伊朗巴列维国王被推翻;苏联和古巴在非洲的影响
论,使人权迎合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潮流,真正地成为了国 逐渐扩大;1979 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2]刘杰.美国与国际人权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6. [3]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M].北
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 4 ] 周琪.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周琪.美国人权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6]梅孜.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M].北京:时事出版社,1 994. [7]杨生茂张友伦.美国历史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一、美国建国初期的“人权外交”
奠基人的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之所以
从美国建国初期起,美国外交就呈现出“现实主义”与 能够提出所谓的“理想主义”人权外交,究其根本原因是从
“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特征。前者是一种毫无掩饰的侵略 当时美国所处的国家战略地位的考量出发的。威尔逊时代
扩张,而后者则是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吹嘘,以意识形 的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并开始步入世界
我们从美国“人权外交”的提出及其发展起伏的过程
了人权的因素。
可以看出,它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美国战略目标的转
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 移而不断调整的。实际上是美国用来争夺世界霸权、实现
会议上发表咨文,公开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 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强权政治的表现。美国的“人
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总统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权国际化运
卡特在当时打出“人权外交”的旗号,主要意图在以下
动的开展。1914 年 1 月 6 日,在请求国会通过的《租借法 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对苏缓和路线的继续,在外交政策上
案》的咨文中,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的主张:即 辅以“人权”这样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成分,可以扭转
家中的人权和正义起见,完全战胜敌国,实为必要。”该宣 移的义务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问题。……世人必须
言不仅体现了美国对人权理想的期望,也体现了国际社会 知道,支持人权是美国的坚定立场。”由此可以看出卡特政
对人权的普遍追求。
府已经将“人权外交”作为其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依据。
正如中国学者刘杰所说的:“罗斯福作为美国人权主
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罗斯福 卡特总统本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1980 年 2 月 24 日他
的以“四大自由”为核心的人权主张顺应了人类社会对人 在致国会的咨文中猛烈抨击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侵略以
权理想的追求,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但是究其 及在海湾地区的军事扩张,宣称“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
为第一位将人权概念引入外交领域的美国政治家,其“理
美国建国初期几届政府对人权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 想主义”人权外交的思维方式对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
涉及,但都是简单化的,没有形成固定的思想和体系。正式 决策都构成了深远的影响。20 世纪 40 年代,富兰克林·罗
56
将人权概念推向国际化的,则是被视为美国人权外交思想 斯福总统的一些外交政策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理想主
态的渗透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是一种内敛的手段。美国 政治舞台。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
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正是属于后者。
难以和欧洲列强一争高下。于是,威尔逊就利用美国的经
最早产生将人权的理念推向国际化的应属美国第三 济优势,提出“理想主义”人权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
任总统杰佛逊。他在建国初期就曾说过:“整个世界迟早会
宣言”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指出:“美洲大陆由于其自由和 交基石,也是对“理想主义”议事日程最全面的概括和威尔
主权地位,从现在起不应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 逊主义的终极体现。但是“十四点计划”根本意图是要利用
对象,……我们不干预任何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也不想 美国的经济优势,打破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传统势力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威尔逊以和平主
从我们所主张的人权问题上获得好处。”同时他还认为美 义者的身份出现,利用美国的地缘优势,宣布美国保持中
国将通过纯洁和完善的范例和成为不幸者与受压迫者的 立。当两个交战国阵营彼此厮杀了两年多后,美国又于
避难所而最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这里就包含着他所认为 1917 年 4 月宣布参战。威尔逊在宣战书上宣称美国将“为
言论和意见、宗教信仰、免于恐怖、免于匮乏的自由。他规 美国的国际形象。其次,利用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普遍关
定凡是接受美国军援的国家,都必须实行“四大自由”政 注的人权问题来争取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和国际舆论的支
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当时的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 持。第三,用人权作为反苏的武器,以此来弥补军事力量的
的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白人人种的优越性,同时也暗含着美 民主而战”,但实际上目的是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
国是世界“民主”、“自由”、“人权”的维护者。
益,争夺世界霸权。1918 年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第一次提
1823 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后来被称为“门罗 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它成为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
五、卡特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
57
1976 年卡特出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说
(责任编辑 / 王丽君)
干涉欧洲的殖民地。我们也不能坐视欧洲国家对我们南方 范围和关税壁垒,夺取世界殖民地,以此来建立美国领导
各兄弟国家的干涉。”从这里可以看出,“门罗宣言”虽然没 的国际世界新秩序。它实际上是一个用和平词句掩盖起来
有直接提及人权的概念,但却以美洲国家“保护者”的身份 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扩张纲领,充分暴露了威尔逊“理想主
出现。同时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其本质 义”人权外交的虚伪性。
是要将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是美国大陆扩张、干涉
威尔逊正是在这种“民主、自由、道义、人权”的口号掩
美洲国家事务的体现,也是其推行地区霸权的一次尝试。 饰下,把美国的对外扩张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他作
二、威尔逊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
位。人权外交的举措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也连年下 [1 ]张宏毅.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3.
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从杜鲁门政府后期起美国国会中 出现了一只强大的政治保守主义势力,人权和政治自由也 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股反对派势力的压力下, 1953 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改变了其支持参与国际 人权运动的立场,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与苏联的政治和军事 对抗上。至此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运动的立场最终转向消 极抵制,同时也确立了现实主义在美国外交中的主导地位。
早在 1933 年 5 月,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出了: 们的道德感指引我们偏爱那些尊重个人人权的社会。”同
“社会状况的改善、个人人权的保障、社会正义的伸张,都 时他还宣称,美国政府将以一种新的决心和新的精神来实
依赖于他们的政府将来要作出的决定。”1939 年第二次世 现美国人民传统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人权”。
渴望。1942 年 1 月 1 日,中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 不足,改变“苏攻美守”的态势。1978 年卡特在国会两院发
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言中指出:“为了保卫 表国情咨文指出: “我们是一个可信任的国家。我们已恢复
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为保全他们本国和其他国 了我们外交政策的道德基础。我们对人权所承担的坚定不
解,1946 年 3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反苏、反共的铁幕 扭转颓势,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至此卡特政府的对
演说,冷战的序幕正式拉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 外政策开始从强调道义的“人权外交”转变为强调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