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张祖庆《金钱的魔力》教学实录

名师张祖庆《金钱的魔力》教学实录

名师张祖庆《金钱的魔力》教学实录[日期:2014-06-04] 来源: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作者: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阅读:2967次[字体:大中小]“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金钱的魔力》略读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张祖庆预热:课前聊漫画(课前,教师围绕着漫画,与学生聊天。

依次出示小沈阳、教师本人的漫画,再出示一幅环保漫画,让学生感受人物肖像漫画和讽刺漫画的共同特征——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人物肖像漫画往往夸大人物最醒目的特征,让人过目难忘;而讽刺漫画往往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讽刺或警示人们。

)板块一:漫画入课概览小说师:继续看漫画(出示马克• 吐温站在竹筏上的漫画)。

你认为这幅漫画可能是谁?生:有可能是鲁滨逊。

师:为什么觉得他是鲁滨逊呢?生:因为鲁滨逊在漂流的时候也是站在竹筏上。

师:嗯,这个同学很善于观察与联想。

生:我觉得他是《金钱的魔力》的作者,马克•吐温先生。

师:跟他有同样判断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他就是千真万确如假包换的马克•吐温。

(课件出示马克•吐温照片)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些部位画得非常的神似?生:头发、眉毛、胡子都画得非常的像。

师:有没有发现特别夸张的地方?生:特别夸张的地方就是他的头比原来的头放大很多。

师:嗯!比例失调。

身子在什么地方啊?(生:在竹筏上)为什么要把他的身子画在竹筏上?(猜了三个学生,都猜得不对)师:张老师告诉大家。

马克•吐温曾经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水手。

密西西比河上行船最佳的水深距离是12英尺,所以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马克•吐温——这笔名就是“水深12英尺”的意思。

师:今天学习的《金钱的魔力》是一篇小说。

(板书:小说)读小说一般要关注小说中国有哪些人物。

大家回想一下,小说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生:托德,还有裁缝铺的老板。

师:(板书:托德老板)还有?生:还有,主人公。

师: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生:是亨利.亚当斯。

师:哈,你这是《百万英镑》当中你看来的。

同学们,文中的主人公呀,如果是自传体小说,往往就是作者本人。

但本文不是自传体小说,所以用“我”表示。

(板书:“我”)好,看着板书,“我”和托德、老板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一讲,“我”和托德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说的越简洁越好。

生:“我”到服装店里面去买衣服,由于穿着不是那么华贵,从而被别人认为是个穷光蛋,而遭到别人的冷落和嘲讽。

师:你认为三句话中,保留哪一句就可以了?生:我认为只要保留“受到冷落和嘲讽”就好了。

师:对了,很好。

遭到冷遇。

(板书:冷)“我”跟老板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老板对我很热情。

师:非常好,一个字。

生:热。

师:很好。

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

(板书:热)当然,这个老板与托德之间也可以发生一些事情。

老板怎么样对待托德?生:骂师:骂或者斥责,训。

(板书:训)好,找一位同学,看着这三条线,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很快地讲下来。

字数越少越好。

生:“我”来到服装店,受到托德的冷遇,老板对我十分热情,还训了托德。

师:想一想,顺序好像有一点点……生:我觉得是老板先训托德,然后热情地招呼我。

师:好,这就对了。

这件事中,好像少了很关键的情节。

这可不能丢,丢了,故事就不完整了。

生:“我”先是受到了托德的冷遇,后来拿出了百万英镑,备受老板关注。

师:受到老板的关注和热情的接待。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和主要情节,一下子就理清了故事内容,(板书:人物)把握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这是阅读小说非常重要的一条策略。

板块二:聚焦第一幅漫画——托德的笑师:把握了小说主要写什么事情,同学还要关注作者是怎么样通过故事来刻画人物的。

老师读小说的时候,往往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

比如《金钱的魔力》这篇小说,我就边读边在脑子里画画。

画着画着,突然觉得,《金钱的魔力》这篇小说,就好像一个漫画故事。

你们有没有同感?生:有。

师:好!脑子里快速检索,想一想,如果把这篇小说画作一幅幅漫画,你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最有漫画风格的画面是哪一幅或两幅?生:我脑海里会浮现出托德对我的冷嘲热讽画面。

生:我会联想到老板对我的热情地喋喋不休的话。

生:我会联想到托德接过那张百万英镑后的那个笑容。

师:嗯。

哪些同学也跟这位女同学一样,j觉得托德的笑容仿佛是一幅精彩的漫画?(生纷纷举手)师:好,我们就来关注托德的笑容。

请默读第六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想一想,这个片段当的哪些文字,让你觉得具有漫画的风格。

可以在关键词边写一两句批注,可以用一两个关键词,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默读第六段,圈画,批注)师:哪些同学从文字中读出了漫画的风格?生: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师:你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漫画般的风格呢?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托德本来以为这张钞票能有多大,自己肯定能找的开的。

但是一看到,就吓了一跳,这是一张多么大的钞票啊,是自己没有办法找开来的。

师:一下子表情僵硬了,是不是?同学们,谁知道这张钞票,面值有多大?生:是一百万英镑。

师:一百万英镑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多少人民币?老师告诉大家,相当于今天的一千五百万人民币。

所以,这个小伙计,见到这张超大面额的英镑,他脸上的表情马上扭曲了。

来,读“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学生有感情读)师:(指一位学生的批注)这位同学,我看你的批注非常精彩,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生:这句话写出了托德见钱眼开,满脸狞笑,那么不自然,那么令人厌恶,表现出了托德对金钱的贪婪。

师:尤其是从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马克•吐温和你一样地厌恶?生:我从“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和“褶纹,折纹,螺旋纹”这里看出。

师:这么多纹路为什么让你觉得很讨厌呢?生:因为这么多纹路加起来,感觉有点邪邪的,让人觉得很讨厌(生笑)。

师:邪邪的,一脸坏笑!笑容背后一定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是不是?假如这张笑容在你面前出现的话,你们会有什么反应呢?师:好,闭上眼睛。

我说睁开,你们再睁开哦。

闭上眼睛,睁开眼睛。

(出示维苏威火山图片,好几个学生表情夸张,有些学生做倒抽凉气状)这就是维苏威火山似的笑脸。

你为什么倒抽一口凉气?生:因为这种波状让我感到十分厌恶,感觉就像老人那种有波状又令人厌恶,摸上去....师:你的意思是你看到老人的脸会感到生厌?生:我的意思是这个皱纹看上去真是太令人厌恶了。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一般的老人这样的皱纹你是不会感到厌恶的、大部分老人会让我们感到很慈祥,很亲切。

而这个人的笑容太离谱了,上边有很多蛆虫在爬来爬去。

你看了这张脸,保准三天睡不着觉,五天吃不下饭。

这就是马克•吐温夸张的手法。

我们再来夸张地读一读。

先听老师读,注意有很多“的”,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师示范读)师:谁来读读,夸张地来读,把这种丑陋的脸展现出来?注意“的”前面适当停顿。

(生有感情地读)师:这个句子显然太长了,我感觉你的气不够用。

咱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全班学生齐读)师:同学们,生活当中,你真会见到这样丑陋的脸吗?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马克•吐温要把这张脸写得那么丑?生:这是夸张手法,表现了托德的见钱眼开,对金钱的贪婪。

师:对!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

一张钞票,居然能让这个人的笑容一瞬间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托德的笑,就因为这钱而扭曲、变态。

(板书:扭曲)这就是马克•吐温写作的风格——出示幻灯片:马克吐温幽默、滑稽,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电刺儿。

——读者对马克吐温的评价。

(学生齐读对马克吐温的评价)师:同学们,把故事写得幽默、滑稽、夸张,这是一种本领;但是幽默、滑稽、夸张背后还有“真实”,有时“还带刺”,这就非常难了。

这就是马克•吐温这位大师文字的魔力。

板块三:聚焦第二幅漫画——老板的话(一)体验朗读:像主持人华少一样快速朗读老板的话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另外一个具有漫画风格的场景。

刚才有一位同学说了,是老板说的一段长长的话。

(屏幕呈现课文第11自然段)师:大家看过《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吗?生:看过。

师:听过华少的主持吗?生:听过,语速非常快。

师:想试一试华少说话的风格吗?生:想。

师:起立!(学生全体起立)台词不是嘉多宝广告,是老板说的长长的话。

读完的同学马上坐下,没读完的继续读。

开始!(学生快速朗读,场面十分热烈)师:(来到第一个坐下的学生身边)冠军在这里。

来,你读一个片段,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待。

请大家观察他的嘴巴。

(学生速读,语速非常快。

)师:哇,掌声在哪里呀?(全班热烈鼓掌)师:我想问同学们,读了这段长长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老板热情对待“我”这一段话都是重复说的。

师:嗯,重复说的。

来,你把“重复“两个字写在“扭曲”下面(学生板书:重复)生:我认为老板说的话一定是语无伦次的。

师:嗯。

你把“语无伦次”写在“重复”下面。

(学生板书:语无伦次)还有吗?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认为老板说这段话时,感觉就像一个奴才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奉承这位百万富翁了。

师:奴才的主人是谁?生:皇帝。

(二)体验写话:忙碌的老板应该怎样做生意师:此时此刻,这个百万富翁就是他眼中的皇上。

他就像见到皇上似的讨好顾客,谄媚顾客。

同学们,这段话看上去很长。

实际上,把它拎一拎,大概就是讲老板一边喋喋不休,一边帮顾客换衣服,是不是?我们来找一找,究竟老板给顾客换衣服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

快速浏览这段话,最快地找到换衣服的次序。

把它圈起来,争取一分钟完成。

(学生圈画换衣服的顺序)师:好,几位同学已经找到了。

你说。

生:先换了衬衫,再换了裤子,然后换了背心,最后换了上衣。

师:对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先把衬衫穿上,再把裤子换上,把背心换上,最后穿上衣”。

我们来试着当一回很忙的老板,请根据老板给我换衣服的先后顺序,写一段他边换衣服,边对我说的话,注意把过程写清楚。

有换衣服的过程和对衣服的简单评价,越简洁越好。

写完之后,把字数数出来。

两分钟时间完成。

生2:先生,这托德太傻了,来,这衬衫素净、讲究、雅致、考究,裤子妙不可言,穿上吧,背心……(学生没写完)师:背心来不及穿了。

你来。

生3:先生请先穿上衬衫,好极了;再穿上裤子,帅呆了(众大笑);再穿背心,酷毙了(笑);接着是上衣,真完美!师:(爽快地)我向你买!(众笑)师:我看了下你们的发言稿,有的25个字,有的37个字。

25到40个字肯定能讲清楚,是不是?生:是。

师:可是!这位老板却说了381个字。

同学们,我记得马克•吐温有一次给朋友的一封信当中说“你要使用平常、简单的语言,短小精炼的句子......不要琐碎、花哨的、冗长的句子混进来”。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问向马克•吐温吗?生:马克•吐温先生,您不是说要用短小精炼的句子来表达事情吗?但是您这里却用了381个字来表达一个意思,您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字呢?师:是啊,我们用二三十个字就可以写清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