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集宁至通辽线扩能改造工程JTZQ-2标编号:桥梁支座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四局集团集通复线工程指挥部一分部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内业技术准备 (1)2.2外业技术准备 (2)3、技术要求 (2)3.1支座代号 (2)3.2支座技术性能 (3)3.2.1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分为 (3)3.2.2设计水平力(主力) (3)3.2.3设计位移 (3)3.2.4支座适用的温度范围 (3)3.3支座布置形式 (4)3.4支座的选用 (4)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5、施工要求 (9)6、劳动组织 (11)7、材料要求 (11)8、质量控制检验 (11)9、安全措施 (13)3桥梁支座安装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改建铁路集宁至通辽线扩能改造工程大板至林东段和林东至查布嘎段站前工程JTZQ-2标段,自大板K600+000至查布嘎段K762+200地段铺架工程桥梁支座安装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组织人员熟悉设计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图纸会审工作。
2.1.2编制桥梁支座安装作业技术交底资料和操作规程,认真组织技术交底。
2.1.3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2.2外业技术准备2.2.1建立完善的检修、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重要部件进行探伤检查。
2.2.2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如支座尺寸大小。
2.2.3了解沿线交通、电力线、通讯线及影响走行的障碍物情况。
3、技术要求3.1支座代号2见下图本例表示客货共线铁路常用跨度简支T梁支座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g≤0.15g地区用设计竖向承载力3000KN,纵向活动,顺桥向位移±30mm,常温型,支座顶板坡度8‰的支座。
3.2支座技术性能3.2.1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分为1500,2000,2500,3000KN。
3.2.2设计水平力(主力)固定支座、纵向活动支座横桥向、横向活动支座顺桥向的设计水平力为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的:15%--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g≤0.1g地区;20%--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Ag≤0.15g地区;330%--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Ag≤0.2g地区;40%--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Ag≤0.3g地区;多向活动支座各向、纵向活动支座顺桥向及横向活动支座横桥向为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的5%。
3.2.3设计位移多向活动支座、纵向活动支座顺桥向位移:±30mm;多向活动支座、横向活动支座横桥向位移:±10mm。
3.2.4支座适用的温度范围常温型-25℃~+60℃;耐寒型-40℃~+60℃3.2.5支座适用线路坡度0~20‰预制架设简支T梁桥采用改变上支座板顶面坡度的方式以适应梁体的坡度要求:坡度为0‰≤i≤4‰时,不设坡度,代号为i0;坡度为4‰<i≤12‰时,预设8‰坡度,代号为i8;坡度为12‰<i≤20‰时,预设16‰坡度,代号为i16。
当线路坡度大于20‰时,支座上座板顶面不设坡度,采用梁底调整。
3.2.6采用本支座时,支承垫石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40。
3.3支座布置形式3.3.1用于双线简支T梁时,支座宜按下图布置:23用于单线简支梁时,支座宜按下图布置:3.4支座的选用根据设计图纸选择每个支座的具体型号,应综合考虑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支座是否为耐寒型、梁体坡度、支座位移量、桥梁所处地区的地震动峰值等。
下表为各种梁跨的支座竖向设计承载力:3.5固定支座和纵向、横向及多向活动支座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带坡度的支座坡度端与现场一致。
3.6支座安装方法应先将支座安装在梁体上,然后随梁吊装纵向活动支座多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横向活动支座纵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对位安装到支承垫石上,支座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支座的临时连接。
3.7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应按铁道部现行有关规定实施,保证每个支座反力与四个支座反力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于±5%。
支座与梁底及支承垫石接触面应密贴无空隙。
3.8同一孔梁的四个支座对位允许偏差经检查确认符合标准后,应同步平稳落梁,使四个支座均匀受力。
3.9 支座防尘罩应及时安装,并应做到严密、牢固、栓钉齐全。
防尘罩开启不应与防落梁装置或梁端限位装置相抵触。
3.10支座上、下座板应水平安装,采用改变上支座板顶面坡度的方式适应梁体坡度要求。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清除梁底钢板上的水泥浆等污物在安装支座前须清除梁底钢板面附着的水泥浆块等污物后再安装支座,避免支座与梁底钢板因水泥浆等污物而不密贴。
同时要保证支座上、下板之间没有污物。
4.2先将支座安装在预制T梁的底部,上支座板与梁底预埋钢板应安装5mm厚石棉板,石棉板尺寸不得小于上支座板,尺寸偏小的石板板禁止使用。
上支座板、石棉板、梁底三者之间应密贴,不得留有空隙,梁底螺栓及垫圈上齐上紧。
4.3 支座中心线应与梁体支承中心线重合,偏差交角不得大于5′。
24.4 当支座设计有坡度时,支座放转置时其坡度方向应与设计图纸要求一致。
4.5 逐次拧紧支座上下支座板螺栓,拧紧螺栓时应首先在螺纹上涂抹润滑油脂(黄油),然后施加不小于150kg.m的扭矩,各个螺栓要受力均匀平稳,直至螺栓旋紧。
4.6 支座同端、同侧布置4.6.1 双线桥梁每孔梁安装四个支座,分别为固定(GD)、横向活动(HX)、纵向活动(ZX)和多向活动(DX)支座各一个。
固定支座与横向活动支座为同一端,纵向活动支座与多向活动支座为同一端;位于T梁中心线左侧的支座为固定支座、纵向活动支座,位于T梁中心线右侧为横向活动支座、多向活动支座。
4.6.2 单线桥梁每孔梁安装4个支座,分别为固定(GD)和纵向活动(ZX)支座各2个,固定支座安装在支座固定端、纵向活动支座安装在支座活动端。
带坡度支座在安装时,上顶板较厚端设于上坡方向,且与上顶板面所标箭头(→)一致。
4.7 凿毛垫石表面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
落梁前检查支座锚固螺栓及螺帽、垫圈数量是否齐全。
34.8 吊装T梁(带支座)到位4.8.1 落梁前,先在支承垫石顶面铺一层厚20-30mm的M50的干硬性无收缩砂浆,砂浆面铺成中间略高于四周的形状,调整标高和水平,T梁落梁就位。
待梁体两端均就位落梁后,用临时支架挡住梁体两侧,防止梁体侧倾。
4.8.2 支座锚栓孔灌注完成后将支座和支承垫石表面清理干净,梁的纵向误差应在±15mm以内,并把误差向两端均分,保证梁缝均匀,外观圆顺平直。
4.8.3 梁落到距支承垫石面1.5m后慢慢落下,接近支承垫石顶面时,先将套筒与锚栓相连,再将地脚螺栓穿过支座底板与套筒相连,落梁就位。
4.9 支座处理支座在锚栓孔灌注前需对其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将各项偏差调整至规范允许范围内,问题处理完成后再进行锚栓孔灌注。
其允许偏差见表34.10 支座锚栓孔灌注4.10.1灌注材料:支座就位后,采用C55补偿无收缩混凝土(混凝土材料性能要求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锚栓孔灌注。
4.10.2灌注数量:灌注前,应初步计算所需的混凝土体积,灌注实用浆体数量不应与计算值产生过大误差,应防止中间缺浆。
24.10.3配合比要求:配合比按照《混凝土、砂浆配料单》施工。
表35、施工要求5.1 支座在装卸、运输、吊装过程中严禁磕碰、摔伤。
5.2 支座进场后道先应查看支座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型号标记,核对支座的规格、型号和制造厂的成品合格证,还应检查其外观尺寸,孔眼位置大小是否合适、坡度型支座的厚端是否与上顶板所标箭头相符、支座表面平整度、防锈油漆质量、支座位移指针是否对准零位、支座上下支座槐树是否发生扭转等,对3于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支座,不得使用。
验收后用油漆标出规格,分类堆放。
5.3 支座存放时应排放整齐,不得排放太高,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雨雪浸淋,并保持清洁。
不应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影响支座质量的物质接触。
5.4测量桥墩中心的距离,据以调整和测放支座中心线,调整后的支座中线与桥墩支座设计中线的偏差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有关规定。
5.5复测支承垫石高程,其偏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有关规定,支承垫石锚栓孔位置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关技术要求见下表2。
25.6安装前、应首先在支座就位处(梁底、墩台顶)划出中心线,以便安装时与支座顶、底板上标注的中心线对中找正,然后凿毛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清除预留锚栓孔中的杂物,并用水将支承垫石表面浸湿。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人员应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7、材料要求桥梁支座安装作业所用材料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使用。
3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8、质量控制检验8.1 桥梁支座安装前,应将支承垫石和锚栓孔清理干净,做到无泥土、无浮砂、无积水、无冰雪及油污,并对支承垫石进行凿毛处理。
8.2 施工前,凿除支座就位部位的支承垫石表面,支承垫石表面用清水进行浸湿;8.3 支座处理完毕后需及时进行锚栓孔灌注,每孔梁支座灌注时需检查每个支座状态是否在上述允许偏差范围内。
如未及时灌注,灌注前需再次进行检查。
8.4 桥梁支座安装时,固定支座和纵向、横向及多向活动支座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支座上、下座板与梁底及支承垫石之间和支座各层部件之间应密贴无缝隙,整孔桥梁的支座应均匀受力无“三条腿”现象,支座配件应齐全无损伤,螺栓螺母应拧紧无松动。
8.5桥梁支座安装发生梁端及梁间缝偏小时,应在保持梁体竖直和桥梁顶面中心线与墩台纵向中心线相一致条件下按《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执行。
8.6支座在储存和搬运时,应避免日晒、雨雪浸淋和撞击,严禁与酸、碱、油类及有机溶剂等接触,并应保持清洁和距热源1m以上。
8.7混凝土搅拌需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每盘混凝土搅2拌时间不得小于90秒且搅拌均匀。
8.8混凝土灌注时每个孔分三次灌料进行捣实,并且保证支座下底板与支承垫石间无空隙,确保孔内无空鼓现象。
8.9每孔梁锚栓孔灌注完后次日将支座四周整固,用1:3的干硬性砂浆将支座下板与支承垫石之间的空隙填实,并用1:1.5的水泥砂浆抹反水护坡,护坡高度不得高于支座下底板底面高度。
8.10支座安装过程中的高程控制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0~-10mm每片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3mm支承垫石顶面四角高差:2mm支座板四角高差:≤1mm同一梁端两支座高差:≤1mm8.11 锚栓孔灌注完成后墩台清理干净,支座污染混凝土或油污应擦拭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