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柯岩酒文化调查报告小组成员:赵洁,单钰婷,陈丽萍,龙磊,金烨君,王佳英小组长:赵洁指导老师:沈水龙第一执笔人:赵洁柯岩中学初一(2)班2013年5月柯岩酒文化的发展历史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绍兴,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其中以中国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
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访谈记录表————请问:现今我国大部分黄酒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是否相同?——酿酒师傅:现今,我国大部分黄酒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一脉传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问:绍兴酒是一种什么样的酒呢?——酿酒师傅:绍兴酒以糯米为原料,经酒药、麦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酿造而成的一种低酒度的发酵原酒。
————请问:那么,师傅,酒药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酿酒师傅:酒药,又称小曲、白药、酒饼,是我国独特的酿酒用糖化发酵剂,也是我国优异的酿酒菌种保藏制剂。
————请问:中国传统酿造黄酒的工艺流程是什么?——酿酒师傅:其工艺流程为:浸米——蒸饭——晾饭——落缸发酵——开耙——装坛发酵——煎酒——包装。
————请问:那么,师傅,浸米的方法是什么呢?——酿酒师傅:大米一般要浸泡15天左右,浸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米质吸水膨胀,使淀粉颗粒之间逐渐疏松起来,并发酵产生一定深度,便于蒸煮糊化,糖化发酵和形成独特的黄酒风格。
————请问:师傅,那么蒸饭又是为了什么呢?——酿酒师傅:蒸饭是为了糯米中的淀粉加热糊化,便于糖化发酵。
————请问:从何时起,我国的黄酒酿造工艺开始走向科学的机制工艺?——酿酒师傅:自本世纪60年代起,绍兴酿酒业面临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对如何拓展规模,扩大产量,减轻劳动强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
几十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指导协作下,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逐步试制和采用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请问:我国的黄酒酿造工艺是如何革新的?——酿酒师傅:最初,是从设备单项革新开始的:如60年代试制成功板框式空气压滤替代繁重的木榨榨酒。
70年代初,试制成功卧式连续蒸饭机代替木桶蒸饭;成品杀菌从产量较小的锡制园盘肠改进成列管式杀菌器,80年代初又革新成薄板式热交换器,既提高了煎酒产量和质量又节约能源;浸米工序用大铁罐代替陶缸;前、后发酵用金属大罐代替陶缸、陶坛等等。
单项革新的成功,为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问:与此同时,在工艺上又有什么改变呢?——酿酒师傅:与此同时,在工艺上也逐步进行了大胆改革,试验选用纯种酵母菌、糖化菌代替自然菌种发酵,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微生物的培养与控制,有利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由于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作业贯穿始终,既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减少了对自然的依赖性,变季节性生产为常年生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有利于对绍兴酒发酵机理的进一步探索和发酵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绍兴酒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有丰富的远古文物的遗存,又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
绍兴古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更以酒文化闻名世界,绍兴黄酒,更是享誉中外。
绍兴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河网交织、湖泊众多,有“江南水乡”之称。
这优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适宜酿酒有益菌种的繁育,给绍兴酒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酿造条件。
特别是绍兴酒的工艺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历经沧桑,代有创造,至宋代品种基本定型,到了明末清初已驰名中外,行于天下,其酿造工艺精益求精,逐渐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次我们恰好进行关于绍兴酒文化的社会实践调查,于是一大早我们便兴匆匆的前往一位酿酒师傅的家,希望多了解更多的有关绍兴酒文化的知识。
酿酒师傅告诉我们:绍兴酒之所以名扬四海,成为酒林珍品,其工艺特点:—是有好水酿酒;二是用料精良;三是有一套独特技艺。
绍兴酒的主要酿造原料为:得天独厚的鉴湖佳水,上等精白糯米和优良黄皮小麦,人们称这三者为“酒之血”、“酒之肉”、“酒之骨”。
绍兴是风景迷人的江南水乡,境内河湖纵横。
绍兴酒的用水,就是古今文人墨士反复吟唱的鉴湖佳水。
鉴湖水来自林木葱郁的会稽山麓,有大小36条溪流,由南向北蜿蜒流入,沿途经沙砾岩石层层过滤净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
水质甘洌,密度大,呈中性,硬度适中,有微量有益于酿酒微生物繁育的矿物质,一到隆冬浮游生物下沉,水质尤为稳定,绍兴酒酿季就选在农历十月至次年三月。
60年代前,每到酿季,绍兴的酒厂用船取水于湖心载回酿酒。
水质具有鲜、嫩、甜的特点,“鉴湖名酒”的盛名即由此而来。
也正因为如此,绍兴水才成为“天成人功”的“福水”,使绍兴酒成为独一无二的真正高质量的中国名牌黄酒。
所以,鉴湖水是绍兴酒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今几十年过去,真是“唯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由此可见绍兴酒与鉴湖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过去如此,今日仍此。
在我国众多的名酒中,绍兴酒的用水条件和水质是最为优越和丰富的。
同时,精白糯米是绍兴酒的主要原料。
酿酒者要求糯米的质量为精白度高,粘性大,颗粒饱满,含杂质、杂米、碎米少,气味良好的上等优质糯米。
“为什么绍兴黄酒要选择精白糯米,并且要求当年产的为好呢?”我们的心中同时出现了这个问题。
“因为精白度高的糯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淀粉含量相对提高,这样可以达到产酒多、香气足、杂味少,在贮藏过程中不易变质等目的。
同时,糯米所含的淀粉中95%以上为支链淀粉,容易蒸煮糊化,粘性大,糖化发酵效果好,酒液清,残糟少;发酵后,在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使酒质醇厚甘润。
”酿酒师傅这样回答我们,“当年产的新糯米,在浸渍工序中繁殖大量乳酸菌产生微酸性环境,在发酵中,可抑制产酸菌的繁殖而防止酸败,俗称“以酸制酸”,而陈糯米因经长期贮存,内部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往往引起脂肪变性,米味变苦,会产生油味而影响酒质。
”因此,绍兴酒的糯米原料,人们归纳为:精、新、糯纯四个字,这是有着充分的科学道理的。
古人经实践知道糯米做酒质量极好。
史载大诗人陶渊明任江西彭泽县令时,为了酿好酒,将县里3/4的公田种糯米,成为我国酒史上有名的故事。
绍兴下方桥的陶里,传说当年陶渊明曾留居过。
又传说他在这里时,也曾种糯米以酿酒,此酒也就是后来的“山阴酒”。
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
麦曲是酿造绍兴酒的辅料,其质量好坏在酿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被形象地比喻为“酒之骨”。
它的主要功用不仅是液化和糖化,而且是形成酒的独特香味和风格的主体之一。
小麦应选用皮黄而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多、粘性好、杂质少、无霉变、无毒麦的当年产优质黄皮小麦,这是绍兴酒酿造无可替代的制曲原料。
其特点:一是营养成分高于稻米,因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应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产生鲜味的来源之一;二是成分复杂,在温度作用下,能生成各种香气成分,赋于酒的浓香;三是小麦麦皮富含纤维质,有较好的透气性,在麦块发酵时因滞留较多的空气供微生物互不干扰地生长繁育,能获得更多各种有益的酶,有利于酿酒发酵的完善。
所以绍兴酒的酒曲选用优质苋皮小麦为原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我们和酿酒师傅请教了许久关于绍兴黄酒的酿酒工艺,时间临近傍晚,我们不得不同酿酒师傅告辞,不过此行我们都收益颇多。
附件一绍兴酿酒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较为普遍。
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经久不衰,并逐步发展成为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绍兴黄酒历来著名,不乏朝廷贡品。
明代,开始远销海外。
时山阴叶万源酒坊所产之酒,以其质特优,专销日本和南洋群岛。
1915年,绍兴酒云集记和谦豫萃、方柏鹿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金牌和银牌奖章,产品远销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等地。
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金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红酒、加饭酒、香雪酒、善酿酒、花雕酒先后获国际金奖7个、国家金奖5个、省部级优秀奖30个。
1988年起,加饭酒、花雕酒被列为国宴专用酒。
近年来,又在黄酒制曲工艺上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并注重品牌。
“女儿红”、“古越龙山”、“会稽山”等绍兴酒品牌都是中国驰名商标。
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
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36年浙赣特产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
1952年、1963年,绍兴加饭酒分别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一,1979年加饭酒又获“国家名酒”称号,由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和奖状。
同时,元红酒、善酿酒双获“国家优质酒”称号,由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
1980年香雪酒也荣获省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1983年加饭、元红双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善酿获银杯奖,香雪获部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