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咸阳将建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

咸阳将建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

咸阳将建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记者在咸阳采访时了解到,以位于五陵塬上的秦咸阳宫遗址为依托,咸阳将在今年下半年申请并启动建设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培育具有世界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据了解,在22平方公里的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区,将规划建设面积约2-3平方公里的秦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园中将模仿秦代建筑风格重建秦咸阳宫等宫殿,并以秦朝迎客、礼乐、娱乐的方式将秦代接待礼节甚至荆轲刺秦王等历史典故再现。

目前遗址公园规划区内尚未进行改造,遗址公园的概念性规划方案邀请招标工作正在进行。

计划未来3年时间里,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再造,建设以秦代高台建筑为主的历史景观区。

建成后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使市民也可参与其中。

据悉,5月中下旬咸阳将举办秦文化发展高层论坛,将对秦历史文化名片和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相关事宜进行推介,并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和策划宣传机构对具体建设方案进行讨论。

来源:陕西日报西安世园会后将建北方最大主题公园5月21日,为期一周的“2010大陆魅力城市”台湾媒体西安采访团体验之旅圆满结束。

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军以茶叙的方式为台湾同胞送行。

今年11月,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将开幕,在其2011年4月26日闭幕后,4月28日,西安世园会也将盛大开幕。

当台湾媒体记者问及西安世园会和台北花博会,会有哪些亮点和差异时,王军表示,台北气候条件适宜,植物多种多样。

和台北不同,西安地处西北,长期以来生态条件脆弱。

10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西安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王军透露,世园会展览结束后,园区的地形地貌主要建筑,如天人长安塔、四大主展馆和少量服务区将保留,但大部分临时性建筑会被拆除。

届时,将会在世园会园区内建成一个北方最大的主题公园。

来源:华商报榆林市区市政基础设施前期项目出炉为了加快榆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坚持“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突出特色”的原则,注重项目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通过对项目的筛选、审查、现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拟定了榆林城区2010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前期项目。

2010年,榆林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和榆林城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分为续建、新建项目和前期项目两部分。

其中,前期项目有保障性住房、空港区基础设施、市政道路桥梁、城市广场、河道整治五大类共20个,概算投资25.33亿元。

榆林市区基础设施前期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1个):计划征地400亩空港区基础设施项目(2个):供水项目,新建园区供水管网,概算投资3000万元;排水项目,新建园区排水管网,概算投资3000万元。

2010年计划完成供水、排水项目的选址、征地工作。

市政道路桥梁项目(15个):实施榆林大道改造、长城路延伸等11条道路和金沙路榆阳河大桥、开光桥、文化南路沙河大桥3座大桥的前期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启动征地拆迁工作。

项目概算投资13.8亿元。

广场建设(2个):启动中心商务区广场和东山广场前期工作,完成施工图设计。

项目概算投资3.5亿元。

河道整治(1个):实施榆阳河综合整治,完成施工图设计,启动征地拆迁工作。

项目概算投资7.404亿元。

主要前期项目长城南路延伸段——贯穿新老区的十里通衢长城南路延伸段属城市主干道,主要以交通功能为主。

北起与富康路交叉处,南接榆林经济开发区榆溪大道,全段长2790米。

道路线形为从富康路交叉处向南至开光路,下穿开光桥,并与开发区沙河路连接,道路红线56米;开光路至榆溪大道道路红线40米。

排水设计采用雨污分流,雨水分别排入富康路雨水管及沙河中,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

工程估算投资1.4亿元。

长城南路延伸段是打通老城区与开发区的一条快速城市主干道,建成后,长城路将形成贯穿榆林新老区的一条十里通衢,将大大提升老城区通往开发区的交通能力,给市民创造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榆林大道——对现有210国道过境公路的改造,双向10车道榆林大道南起三岔湾原种场,向北经榆林经济开发区、西沙,止于榆神高速横跨210国道处,红线宽100米,全长约35公里。

道路采用城市主干道II级标准,基本沿现有榆林过境公路中心向两侧拓宽,规划中心线与现有210国道过境公路中线基本重合。

该工程估算投资2.15亿元,横断面设计采用双向10车道,总宽度100米。

榆林大道是城市中部南北向的主轴线,更是市政府为改善南北向交通条件,打造榆林市门户形象,沟通榆林火车站、商务中心等城市重要节点而规划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

东山大道及排水工程——加强老城区与南郊、西沙及开发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该工程位于城市最东端,为榆林市规划区的东边界。

道路基本呈南北走向,南起现有的榆佳公路,向北分别与现有的永济路、怀德路、校场路、现状延寿路及榆阳东路延伸段相交,终点处与现状金沙南路相接。

道路红线宽40米,全长3482米,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

排水管道按雨污分流制设计,雨水工程全长2830米,设污水工程全长为2739米。

其中榆阳河大桥桥梁全长422.9米,桥梁断面同道路断面形式采用双幅桥形式。

工程概算投资2.54亿元。

该工程是加强老城区与南郊、西沙及开发区交通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它作为榆林市环线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承载过境交通及带动沿线周边地区土地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

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榆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效促进榆林的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升。

开光路及开光桥——连接南郊与开发区的又一东西干道开光路东起南郊德静路与上郡路交叉处,西接沙河路,全长1142米,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道路估算投资2065万元。

开光桥桥梁采用变截面连续钢结构型,桥长257.8米,桥梁概算投资3850万元。

开光路及开光桥是我市连接南郊与榆林经济开发区一条新的贯穿东西的城市主干道,对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南路南延伸段沙河大桥——连接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干道文化路沙河大桥北起文化南路与富康路交叉口,南至沙河路,全长780米,红线宽60米(其中沙河大桥桥长300米,宽55米)。

道路工程造价约3700万元。

桥梁方案正在论证之中,估算投资1.7亿至2.8亿元。

文化南路南延伸段是连接榆林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干道。

工程的实施是我市加快构建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倾力打造沙河新型生态景观工程,推进榆林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来源:榆林日报未来十年宝鸡市区将再新建十座公园日前,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 2008至 2020《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市区将再新建 10座公园,届时视野不超过500米的范围内就会有一处公园或街头绿地等新景观。

规划里点明新建的公园有:陈仓公园、凤凰山公园、蟠龙山公园、垂钓公园、北坡公园、代马公园、金陵公园、千渭公园、清姜公园、文化公园等10座公园。

着力塑造以“山、水、塬、林、桥、城”为特色的城市景观,构建“一脉、双带、多廊”网络状的绿化空间格局。

新建和原有的城市公园担负起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赏景怡情、感受自然、陶冶情趣等社会功能。

居住区500米内赏美景十几年后,假如你是一个宝鸡市民,你会发现宝鸡的“身躯”越长越大,体格越来越美丽;假如你刚好居住在宝鸡市区,你会突然发现,视野不超过500米的范围内就会有一处公园或街头绿地等新景观。

清晨,当你准备呼吸新鲜空气时,身边的公园就会向你招手,你可以尽情地舒展腰肢,享受熹微的晨光。

虽处都市,你却会感觉到真正生活在一幅优美醉人的田园画中。

这不是记者的谵语,而是日前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 2008至2020《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晨练场所而专门绘制的崭新蓝图。

规划提出,到 2020年,将在市区新建 10座公园,届时宝鸡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 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未来市民居住区公园设置以 500至 1000米为服务半径,每个公园面积不小于 2公顷;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服务半径不超过 500米,每处面积为 0.5至 2公顷。

加上原有的 6座公园,未来宝鸡城区将会崛起 16座公园,成为市民品味高品质生活的新景观、新亮点和新乐园。

新理念山水廊桥显特色近年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殊荣后,日前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2008至 2020《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我们描绘了宝鸡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振奋人心的规划里,为了更好地彰显绿色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宜居宝鸡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宝鸡市的建设策略是采取绿地与自然山水环境相结合的办法,使城市绿地成为山塬和水系在城市中的延伸;绿地布局与城市公共中心相结合,提升城市中心区环境与景观质量,大力改善小气候。

将分两个层次建设城市绿地和生态绿地,重点是加强城市绿地和生态绿地的有机联系,着力塑造以“山、水、塬、林、桥、城”为特色的城市景观,构建“一脉、双带、多廊”网络状的绿化空间格局。

“一脉”指渭河景观绿化带,结合渭河两岸的城市组团功能,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绿色敞亮空间;“双带”是指依托南部秦岭北麓山地和北部台塬坡地形成的两条城市生态绿化带,构建宝鸡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背景;“多廊”是指结合城市水系、道路、铁路走廊等布局的绿化带,形成城市绿地与外围生态绿地的重要联系廊道。

新公园可赏可学可娱乐如今,公园在都市人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公园除了具有游览观赏这一基本功能外,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居民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审美情趣的日益提高,已不再满足于城市公园简单的游览观赏功能,迫切要求城市公园凸显休闲娱乐功能。

因此,城市公园不再是静止的,而被赋予了肩负一个城市最佳观赏点的功能,在游人与公园的互动之中,城市公园开始朝多功能、人文化方向发展。

作为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在未来大城市规划中,宝鸡市始终坚持城市发展以环境建设为先的人本理念,注重使新建和原有的城市公园担负起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赏景怡情、感受自然、陶冶情趣等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宝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宝鸡市原有的人民公园、石鼓山公园、炎帝园、金台森林公园、宝鸡植物园、炎帝陵因各具特色,主题鲜明,在市民观赏宝鸡美景、感知城市魅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市民游览这些公园,既可领略周文化的深厚积淀,触摸中华文明的脉络,又可弥补石鼓文化欠缺之憾;既可登塬远眺,饱览市区美景,又可亲近自然,沉醉在田园风光之中;既可增加不少植物知识,又能充分享受生态文明的成果,已成为市民郊游怡性、放松心情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乐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