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课件1
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
象是( B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
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
B 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班田收授法)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从而 稳固了统治根基。
c.统一赋税。(租庸调制)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 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5、性质: 是一场学习中国唐朝典章制度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3、幕府的特点: (幕府与天皇关系)
①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 的政治、军事权力。
②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但实际上天皇成为一种礼 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 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③形成武士道。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
士 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 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 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 的庄园
(2)武士出现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 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一 庄园主开始蓄养
二
这些打手不再种地, 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 军人,后来就慢慢地 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 中国先进制度的影响(隋唐)
2、改革者: 孝德天皇
3、时间: 从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
Hale Waihona Puke 4、内容: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贵族掌权
中央集权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贵族土地私有 公有
国家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古代日本》课件1
《古代日本》课件1
课堂小结
统一: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背景
古代
人物
日本
大化改新 时间
(社会性质变化)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意义
奴隶——封建
武士集团的形成
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古代日本》课件1
《古代日本》课件1 《古代日本》课件1
《古代日本》课件1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5、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被称为“唐风时 代”,为什么?(请用史实说明)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图
日本的和 服与妇女 的发式都 与唐朝相 似。
日本仕女图
《古代日本》课件1
•
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 的浪漫 或许是 明天的 现实, 当下的 现实也 可能是 昨天的 浪漫。 重要的 是我们 的作品 是否揭 示生命 本质, 精神是 否向真 向善向 上,以 及手上 的“主 义”是 否与我 们的诉 求达成 一致。
•
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 性成果 点亮, 让不同 形式、 不同风 格、不 同创造 性诉求 的佳作 ,在反 复的研 读与辨 析中沉 淀价值 。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2世纪,日本小国林立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 本
大和政权的管理
材料:“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脑,“大王”依 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和统治阶级 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 进行生产。
贵族
田部、海 部 锦织部 锻冶部
……
奴隶制国 家
6、启示:
(1)改革是强国之路,要适时改革,大胆创新。 (2)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大化改新几百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出现幕府统治
三、幕府统治
一
二
1、背景:
(1)庄园的出现
土地私有、兼并
按照不同功劳、职 位、地位等把土地 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三
四
建立庄园(特权)
中央失权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改变 了想法,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3)武士集团形成
小的武士团 追随、服从一个 更强大的首领组 成大的武士团。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 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2、幕府建立——镰仓幕府 (1)建立标志:
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设幕府于镰仓,史称“镰仓幕府”
(2)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
7.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 学批评 的职业 公信力 需要树 立,批 评家需 要贡献 学术良 知。果 真如此 ,对诗 歌和读 者,都 将是福 音。
•
8.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承传 自我, 吸收各 地音乐 ,器乐 发达, 演奏形 式丰富 。金、 石、土 、革、 丝、木 、匏、 竹,皆 可作乐 器。乐 曲类型 已有祭 神乐、 宴乐、 军乐、 节庆乐 等区别 。玄宗 时已有 超百人 的大型 交响乐 团,其 演员按 艺术水 平分为 “坐部 伎”与 “立部 伎”。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知识延伸 大化改新的最大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制度。
唐朝的封建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日 本全面向中国学习实际上是把中国式的封建制度搬到 了日本,使日本逐渐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建立起 崭新的封建制度。
日本的茶道源于……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 上改造出来的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南无阿弥陀佛”
大化改新被称
日本日是本一是个一岛个国岛,国国,土国有土限有,限资,源资匮源 乏 匮,乏但,日但本日现本在现已在是已居是世居界世第界三第经三济经大济 国 大。国学。习学了习古了代古日代本日的本历的史历,史你,有你何有启何 示 启呢示?呢?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C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是(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民族。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
B 折点”主要体现在这次改革(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
C 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幕府统治,又称武家统治,表现为军人以“挟 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下列内容最能说
B 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 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B.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
C.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幕府频繁参与皇室和贵族间的权力斗争。
知识拓展-幕府统治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 幕府统治,又名“武家政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 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幕府的最高统治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 “幕府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1192年- 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 开始的室町幕府统治时代;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 江户幕府时代。
道 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
精
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 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
神 行为是切腹。
武士道的实质:
以最大的勇
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
忠实奴仆。
日本 武士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C 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
《古代日本》课件1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表。[来
经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