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一、日本早期历史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世纪的日本:
3世纪:
5世纪:
教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解释,对此期间的中日交往情况进行补充。
倭奴国朝见东汉光武帝的故事。
大和国使臣小野妹子朝见隋炀帝的故事。
二、师从隋唐——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带领学生进行材料研习
资料1: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僧侣、留学生和工艺、艺术等人才。
听讲述
产生疑问
用中日中学生掌握的汉字要求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
过程
日本概括:
民族:大和民族 国花:樱花 国旗:太阳旗国徽: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国服:和服;国名:倭国、东瀛、东洋;国土:四大岛。
出示地图:
问题:1.用地理语言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2.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岛国,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课题:《古 代 日 本》
课型: 新 授
课时: 1课时
课标: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古代日本社会。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古代发展的基本过程,知道大和统一日本并以隋唐为师进行了大化改新。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信息,知道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认识到古代唐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了解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大话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方法:
图片法;史料研习:对比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
导入
出示图片
讲述:
你们现在掌握多少汉字?今天日本对中学生汉字检测的要求规定,初中在学程度为1322个汉字,初中毕业掌握1607个汉字。走在东京的街头,恍惚在中国香港。日本的动漫里同学们经常能看到汉字。为什么在日本的文字里,有大量的汉字呢?这节课我们进入古代的日本,看看在古代日本是什么样的,他和中国又有什么渊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看书,了解日本早期历史。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通过列表格对比,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观察解释相关图片,了解日本师从隋唐的具体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隋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进一步体会大唐的繁荣进步和开放胸襟。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理性认识日本民族的特点,学习其好学、善学的民族精神。增强紧迫感和民族责任感。
阅读资料2、3,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预习,解释图片
归纳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
对比两国的政治制度,得出结论
对比两国的经济制度,得出结论
找出“新“在哪里,说明大化改新带来的变化,认识改革的意义。
举例说明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观察图片,加强印象
看时间轴,理解什么是唐风时代
讨论:
学习什么?
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
通过预习,自学了解日本早期历程
材料3: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历史教学参考》
问题:
1..7世纪的日本属于什么社会类型?天皇的权力如何?哪些人的势力大?简单概括7世纪时的日本社会总体状况。
听故事,了解中日的交往
通过了解大唐繁荣先进对日本的吸引力和大唐博大开放的胸襟,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情景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概况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来加强对历史现象理解的学习方法
从材料中分析问题,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图片观察对比解释,增加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日本民族特点,学习其好学、善学的民族精神,增强紧迫感和民族责任感。
本课总结
学生填写
培养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线索的能力
课堂练习
略
做题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历史教学参考》
问题:根据史料回答,日本为什么派出大量人员到中国?中国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2: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氏姓贵族“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结果出现“老者啃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的惨状,不堪忍受痛苦的人民起来反抗。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朝廷内部天皇势微,外戚权贵苏我氏权倾朝野,政局十分混乱。——<一口气读懂日本史》
三、唐风时代
大化改新大都以唐制为蓝本,中国唐文化深深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你能举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例子吗?
教师演示一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并解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出示资料4: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银瓮储新酒,金刀囗锦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日本使节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
2.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谴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过渡:出示图片 问:这是什么场景?
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进行描述:
小结:你能概括出大化改新的背景吗?
2.大化改新的内容
3.大化改新的意义
【探究活动】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下列表格,说说大化改新“新在哪?
大化改新后,日本改国名为日本。
日本以长安为模型,先后在京都、奈良建立了新国都,但十分明显,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自己的特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日本没有学习中国的宦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问题: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
2.日本民族的善学
3.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
看地图,回答
展示预习成果
阅读资料1
回答问题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全面深入长久,从国家制度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深入日本骨血,已经成为日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
结合诗歌解释什么是唐风时代,并用时间轴演示。
【课堂探究】日本民族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的卫生习惯,敬业精神。结合本课内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1.日本民族的好学精神
资料5: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