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训练十一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父亲是个兵邓一光1945年,东北的战争态势捉摸不定,苏军冲入关东军将大和民族的骄子碾成肉酱,大部分大中城市落入苏军之手,少部分为抗日联军占领,楚汉两界开始频繁易主,新的军事势力迅速地渗透东北。
东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最大的产粮区和军事工业所在地。
1945年11月,冀东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火力接触,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11月7日,我的父亲揣着十九旅代旅长兼山海关卫戍司令的委任状,带着几名参谋警卫星夜赶往山海关。
在他们身后,相隔一天时间,父亲的老四十八团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山海关。
同时,国民党13军石觉的部队在美式道奇十轮卡车的运载下,已抵近山海关。
裆里磨得皮开肉绽,半伏在马背上不断地摊开军用地图看,途中与国民党开展遭遇战,丢掉通讯参谋和警卫员,自己的左腿被子弹击中……如果仅仅是上述这些小麻烦,父亲无论如何不会犯下他此生最大的一次错误。
就在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的军事局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方山海关守军仅八千,面对全美式装备的三万国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守军请求避免正面作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部队在11月14日开始不顾一切地往下撤。
所有这一切父亲都不知道。
父亲碰到第一支大逃亡的部队时简直惊呆了。
父亲问:你们是哪支部队?营长喘着气抹一把汗说:十九旅四十六团×营的。
父亲说:谁让你们撤下来的?营长说:还能是谁,当官的呗。
父亲说:现在我命令你停止撤退,原地待命!营长说:你是谁?你凭什么命令我?营长说完,跳上马背,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快步去追自己的队伍。
父亲怒气冲天,钢发乍立,一把拽出警卫员胯下的盒子枪,对准营长的坐骑就是一枪。
马应声倒下,把马背上的营长摔了个老王抢瓜,父亲吼道:让你的人立刻停下来!再走一步,我打烂你的头!父亲就这样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走出了最致命的一步,在山海关战役后被指认为建制独立思想,受到行政撤职的处理,从此一蹶不振。
实际上,父亲不久就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严酷局势,并且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他完全可以要参谋长通知部队按原撤退方案进行,然后调转马头,轻轻磕一下马肚子,轻松地离开那个造成他人生误区的是非之地。
从我日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来看,就父亲个人的军人生涯而言,他所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他属于那种素质和运气都不差的军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父亲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做出了坚守山海关的决定?11月15日上午,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总指挥是名将杜聿明。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
13军以整团的兵力实施强攻,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那架势,极似一群去赴宴的饿鬼。
守军则苦多了。
没有太多的重武器,装备落后。
战斗一开始就用上了全部兵力,八千男儿,各据一隅,顽强抵抗。
美丽宁静的山海关被飞机炸弹、120毫米榴弹炮和82毫米坦克炮弹整整翻了一个个。
入夜时,进攻停止了。
父亲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清点伤亡人数、清理弹药和抢修工事。
父亲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抱有一线幻想,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下山去袭击13军的一个野炮阵地,企图扰乱敌方的阵脚。
父亲没有等回那个派出去的连队,山脚下密集的枪声疏落之后,父亲知道,再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了。
16日凌晨,旅指挥所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父亲带着那个脸无血色的宣传员来往奔跑于各个阵地,父亲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父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战斗员。
事过半个世纪后,我已经知道了,就在父亲和他的八千兄弟顽强坚守山海关时,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绥中守军已经开始撤退,绥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
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死死守住他自己的阵地,用他军人的荣誉、信念和十九旅八千兄弟的血肉之躯。
父亲拖着他那条肿亮的伤腿在战壕里移动。
在每一个战死或战伤的战士面前停下来,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们。
父亲浑身浸透了鲜血,阵地上,到处都是十九旅士兵安静的尸体。
撤退的命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送到父亲手中。
四边的枪声此刻已稀落了,远处的山头用力支撑着一大片令人心怵的铁青色积雨云,天空是那种摇摇欲坠的样子,部队这个时候正在抓紧空隙补充弹药、掩埋尸体。
父亲从电文纸上抬起目光,看了看面前被打废了的山海关,良久,才沙哑着喉咙对身后的参谋长吐出两个字:“执行!”17日凌晨1时,山海关守军留下两千余具遗体,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撤离阵地。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11月7日”……“17日凌晨1时”,这些具体时间,突显战事的紧迫性,集中表现了父亲从接受任命到撤退的紧张过程。
B.小说草蛇灰线,匠心深藏,如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其实早在开篇对东北重要性的介绍以及东北战争态势的描写中已作了充分交代。
C.父亲在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仍决定坚守,以卵击石终遭惨败,可见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父亲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D.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味道,阴暗、压抑的景象既呼应了故事凄惨的结局,也是对父亲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2.作品题目为“父亲是个兵”,父亲这个“兵”身上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3.小说采用了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5题。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
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
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5.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 , ”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论语》中的“ , ”,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年关将至,不少快递公司的快递员陆续返乡,引发了“快递业用工荒”问题的大讨论,大家各持己见,____。
目前来看,对“快递业用工荒”问题至少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忽视春节这个特殊时点,夸大“用工荒”问题的严重程度;二是单独将矛头对准“四通一达”的一些业内人士,他们将“用工荒”问题升级到这种商业模式“加盟制”的质疑。
这两种误解,本质上都是对相关新闻、传闻的过度解读,尚自认为是____。
城市里的快递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春节前提早返乡、春节后延迟到岗的现象____,而春节放假期间恰恰又积压了相当一部分快递服务需求。
此外,快递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和其他一些服务行业一样,通常是比较大的,不排除一部分快递员春节后重新择业的可能。
以上情况都导向一个结果,即节后短期内,快递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和客户的快递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而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春节之后,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回暖,()。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其他也存在“用工荒”问题的行业,快递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区别看待,不可____。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闻一知二数见不鲜混为一谈B.见仁见智挂一漏万司空见惯混为一谈C.见仁见智挂一漏万司空见惯一概而论D.莫衷一是闻一知二数见不鲜一概而论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二是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单独对准“四通一达”,将“用工荒”问题升级到“加盟制”这种商业模式的质疑。
B.二是单独将矛头对准“四通一达”的一些业内人士,将“用工荒”问题升级到“加盟制”这种商业模式的质疑。
C.二是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单独对准“四通一达”,将“用工荒”问题升级到对“加盟制”这种商业模式的质疑。
D.二是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单独对准“四通一达”,将“用工荒”问题升级到对“加盟制”商业模式的这种质疑。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将会有效缓解快递以及其他行业都存在的“用工荒”问题B.快递以及其他行业都存在的“用工荒”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缓解C.快递以及其他行业都存在的“用工荒”问题将会迎刃而解D.所谓的快递以及其他行业都存在的“用工荒”问题就不再会惹人关注了10.仿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5分)材料:眼力足笔力足脑力足深入浅出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武装头脑宣传政策体察民情聚民心抓本质长见识出成果下功夫筑同心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某中学“科普体验半日营”的活动路线示意图,请把这个路线安排的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参考答案(上下滑动即可查看完整答案)1.B(解析父亲走出致命一步的动机复杂,开篇有关内容只是动机之一,并未充分交代。
)2.①军人的勇猛、血性:接受任命后,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即使麻烦不断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面对强大异常的敌军,只要有一丝希望也意志坚定、勇敢向前。
②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守卫疆土是每个军人的责任,作为东北的关口,山海关的得失对于八路军至关重要,作为守军卫戍司令,父亲殊死守卫,不甘放弃。
③武断、冒进:在碰到大逃亡的部队时没有问清情况就开始愤怒,强行制止对方撤退;在收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决定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最终惨败。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分析作品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可以结合与父亲相关的情节进行概括。
如父亲接受任命后,星夜赶往山海关,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仍一往无前;面对兵力悬殊的情况,仍然意志坚定,拒绝后退。
这些情节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勇猛和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血性。
在强敌压境、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父亲死守山海关这一重要阵地,不甘放弃。
这一情节表现了他作为军人的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父亲在遇到大逃亡部队时,还未了解情况就贸然制止对方撤退;在拿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没有服从上级指挥,仍然继续前进。
这些情节表现了他的武断和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