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B.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C.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D.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
C.“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D.“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
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
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
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
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②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晚次鄂州①卢纶②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
②《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
B. 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
C. 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
D. 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
6.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说明了宋荣子能够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影响的原因。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引用太阳神的神话传说突出蜀道高峻的山峰和回旋的急流。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____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____,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____。
墨,松烟的精灵,( )。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____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散文选刊》,原标题为《虹关何处落徽墨》)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五花八门耳鬓厮磨无人问津言之凿凿B.光怪陆离形影不离不了了之信而有征C.五花八门形影不离无人问津信而有征D.光怪陆离耳鬓厮磨不了了之言之凿凿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被束之高阁B.墨块被束之高阁,书写更是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C.书写也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D.书写不仅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B.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
C.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氤氲香气里得到传承,它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
D.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与西方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典艺术更重神贵虚。
他们不赞成简单呈现现实,①。
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②,而在于物象内在的理趣,如中国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意蕴流动,③等。
12.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为保障冬季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维护将于2019年10月20日7时至20日19时施工。
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
请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2019年10月15日忻府区电力公司参考答案1.D (解析:句子的主语都是邓艾,且“都尉学士”“稻田守丛草”均是专有名词,不可断开,排除A、B、C三项。
)2.B (解析:“是官府中的长官”错误。
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3.B (解析:“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错误,据原文“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即可知。
)4.①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规他们应当渡河过来而不会架桥。
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撤回的计策。
②各位幸亏好遇上我,所以才有今天。
如果遇上吴汉之类的人,已经全被杀了。
解析:翻译时须结合相关语境,重点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采分点:“卒”,通“猝”,突然;“法”,名次作状语,按常规;“持”,牵制;判断句;句意1分;②采分点:“赖”,幸亏,幸而;“遭”,遇到,遇上;“徒”,类;“殄灭”,灭绝,杀光;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邓艾字士载,小时候就成了孤儿,给农民放养牛犊。
读到已故的太丘长官陈寔的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于是自己改名为范,字士则。
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过来叫艾。
他作了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做主管文书的官吏。
后来任稻田守的丛草吏。
每当他看到高山大泽,总是规划指点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有很多人笑话他。
后来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见太尉司马宣王。
司马宣王觉得他不同寻常,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军姜维。
姜维撤退,郭淮要乘机向西攻打羌人。
邓艾说:“蜀国贼敌离去还不远,或许还会返回来,应该分出兵力留下以防备意外。
”于是留下邓艾驻扎在白水北面。
三天后,姜维派遣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安下营寨。
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规他们应当渡河过来而不会架桥。
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撤回的计策。
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
”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的驻地六十里。
邓艾在当夜秘密行军直接赶到洮城,姜维果然前来渡河,可是邓艾抢先到达占据了洮城,才得以没有战败。
朝廷赐给邓艾关内侯的爵位,加授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下诏命令各军征伐蜀国。
冬十月,邓艾从阴平取道经过七百多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凿开山岭打通道路,架设桥梁栈道。
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加上运送的粮食将要耗尽,已到了危亡的边缘。
邓艾用毛毡把自己包裹起来,从山上滚下去。
将士们都攀着树木顺着山崖,一个紧接一个地前进。
首先登上江由城,蜀国守将马邈投降。
蜀国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回到绵竹,摆开阵势迎战邓艾。
邓艾派儿子邓忠等人从右面出击,司马师纂等人从左面出击。
邓忠、师纂交战失利,都败退下来,说:“贼敌不可以攻击。
”邓艾发怒说:“胜败存亡的分晓,就在于这一仗,有什么不可以的?”要把他们斩首。
邓忠、师纂快马赶回去继续作战,把蜀军打得大败。
邓艾到达成都,刘禅带领群臣反绑双手用车拉着棺材来到邓艾的军营门前,邓艾手执符节解开了他们的绑缚,烧掉了棺材,接受他们的投降并宽恕了他们。
邓艾检查约束自己的将士,没有发生抢掠财物的事情,他接纳安抚投降归顺的人员,让他们重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他。
派人到绵竹筑起高台作为京观,用来表彰战功。
魏军战死的士兵,都和蜀兵一同埋葬。
邓艾居功自傲极力夸耀自己,对蜀国的士大夫说:“各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天。
如果遇上吴汉之类的人,已经全被杀了。
”又说:“姜维本是当代的英雄男儿,只是遇上了我,所以才走投无路。
”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
5.B 【解析】“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错,应该是衬托诗人内心的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
6.“归心”二字,是全篇诗眼。
(2分)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
(1分)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的心情,衬托归心之急。
(1分)颈联将归心的愁绪与秋色的凄凉融合在一起,“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分)尾联点明归心如此急切的原因是战争,深化了主题。
(1分)7.(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结合语境,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1)辩(3)勒8.A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此处指书写工具花样多,故应选“五花八门”。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此处指墨与砚台亲密相处,故应选“耳鬓厮磨”。
无人问津:没有人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遭冷落,无人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