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pt
乳腺癌围手术 期护理
主讲人:丁玲
外一科
乳腺癌
•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 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占全身各 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每年全 球发病例高达100 万以上,占女性 全部恶性肿瘤的
发病的20.0﹪左
右。
病因与发病机制
• • • • • • 激素作用 家族史 月经婚育史 乳腺良性疾病 饮食与营养 环境与生活方式
转移途径
• 局部浸润:癌细胞沿 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 继而侵及Cooper韧带 和皮肤。
血行转移
• 癌细胞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 侵入血循环而致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远处 转移依次为肺、骨、肝。有些早期乳腺癌 已有血行转移。
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
• 早期: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多 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 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 晚期:可出现①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 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②卫星结节、铠甲胸 ③皮肤破溃。
乳房定期检查
• 定期的乳房自我检查有助 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因 此2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 是高危人群应每月进行1 次乳房自我检查。术后病 人也应每月自查1次,以 便早期发现复发现象。检 查时间最好选在月经周期 的第7~10日,或月经结束 后2~3日,已经绝经的女 性应选择每个月固定的1 日检查。40岁以上女性或 乳腺癌术后病人每年还应 行钼靶X线检查。
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护理时注意几点
• 4.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由于手术切除了胸部肌 肉、筋膜和皮肤,使患侧肩关节活动明显 受限制。术后加强肩关节活动可增强肌肉 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程度地恢复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减少和避免术后残 疾,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 功能锻炼。
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方法
• 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和腕部,可作伸 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 术后1~3日: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利用 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可用健 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 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 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 15°)。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
• • 术后4~7日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 做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术后1~2周:术后一周皮瓣基本愈合后,开始做肩关节 活动,以肩部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日左右皮瓣与 胸壁黏附已较牢固,循序渐进地抬高患侧上肢(将患侧 肘关节伸屈、手掌置于对侧肩部,直到患侧肘关节与肩 平)、手指爬墙(每日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到 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梳头(以患侧手越过头顶梳对 侧头发、扪对侧耳朵)等锻炼。指导病人做患肢功能锻 炼时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 每次20~30分钟为宜;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功能锻炼的 内容。术后7日内不上举,10日内不外展肩关节;不要 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以防皮瓣移动而影响愈合。
护理诊断
• 常见护理诊断 :1)自我形象紊乱 2)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知识缺乏
终止妊娠或哺乳
• 妊娠期及哺乳期发生乳腺癌的病人应立即停止妊 娠或哺乳,以减轻激素的作用
术前护理
• 1.心理护理 • 病人面对恶性肿瘤对生命的威胁、不确定的疾病预后、乳 房缺失导致外形受损、各种复杂而痛苦的治疗(手术、放 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婚姻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等问 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 鼓励病人表达对疾病和手术的顾虑与担心,有针对性地进 行心理护理。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请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痊愈者现身说法,帮助病人度过心 理调试期。告诉病人行乳房重建的可能,鼓励其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对已婚病人,应同时对其丈夫进行心理辅导, 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取得丈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并能接受妻子手术后身体形象的改变。
健康教育
• 活动:近期避免患侧上肢搬动或提拉过重物品, 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 避孕: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 坚持放疗、化疗:放疗期间应注意保护皮肤,出 现放射性皮炎时及时就诊。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肝、 肾功能,每次化疗前1日或当日查血白细胞计数, 化疗后5~7日复查,若白细胞计数﹤3×10∕L,需 及时就诊。放疗、化疗期间因抵抗力低,因少到 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营养,多食高 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以增 强机体抵抗力。
术后护理
• 伤口护理: • 1.有效包扎: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 胸壁,防止积液积气。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维持 正常血运、不影响呼吸为宜。绷带加压包扎一般维持7~10 日,包扎期间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松解绷带,瘙痒时不能将 手指伸入敷料下搔抓。若绷带松脱,应及时重新加压包扎。 • 2.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注意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正 常皮瓣的温度较健侧略低,颜色红润,并与胸壁紧贴;若 皮瓣颜色暗红,提示血液循环欠佳,有可能坏死,应报告 医师及时处理。 • 3.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若手指发麻、皮肤发绀 (干)、皮温下降、动脉搏动不能扪(门)及,提示腋窝 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X线:常用方法是钼靶X线摄片。 • B超:能清晰显示乳房各层次软组织结构及肿块 的形态和质地。 • 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 • 疑为乳腺癌者,可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 切除,做快速病理检查。
处理原则
•
• •
• •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 生物等治疗原则 化学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 的肿瘤之一 内分泌治疗:肿瘤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高者, 称激素依赖性肿瘤,此病例对内分泌治疗有效 放射治疗 生物治疗
乳房自我检查方法
• 视诊:站在镜前取各种姿势(双臂放松垂 于身体两侧、向前弯腰或双手上举置于头 后),观察双侧乳房大小和外形是否对称; 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 有无乳头回缩或抬高等。
乳房自我检查方法
• 触诊:乳房较小者平卧, 乳房较大者侧卧,肩下垫 软薄枕或将手臂置于头下 进行触诊。一侧手的食指、 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用指 腹在对侧乳房上进行环形 触摸,要有一定的压力。 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检查, 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下、 内上象限,然后检查乳头、 乳晕,最后检查腋窝有无 肿块,乳头有无溢液,若 发现肿块和乳头溢液,应 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引流管护理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接负 压引流,以便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的积液、 积血,并使皮肤紧贴胸壁,从而有利于皮瓣愈合。 护理时注意以下几点: • ⑴保持有效负压吸引 • ⑵妥善固定引流管 • ⑶保持引流通畅 • ⑷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 ⑸拔管
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 系患侧腋窝淋巴结切除、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 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因素导致上肢淋巴回流 不畅、静脉回流障碍所致。 护理应注意几点: ① 避免损伤 ② 保护患侧上肢 ③ 促进肿胀消退 ④ 患侧上肢训练
乳房外形改变 • 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 至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 • 乳头内陷:临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 之缩短,可将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使乳头扁 平、回缩、凹陷 • 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 回流障碍,可出 现真皮水肿,乳 房皮肤呈“橘皮 样”改变。
术前护理
• 2.术前准备 • 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对手术范围大、需要 植皮的病人,除常规备皮外,同时做好供皮区 (如腹部或同侧大腿区)的皮肤准备。乳房皮肤 溃疡者,术前每日换药至创面好转。乳房凹陷者 应清洁局部。
术后护理
• 体位: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 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 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并予以记录。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有损伤胸膜可能,病人 若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医师, 以便早期发现和协助处理肺部并发症,如 气胸等。
转移征象
• 淋巴转移:多见于患侧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 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 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 • 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 相应症状。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出 现局部骨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
特殊类型乳腺癌
• 炎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轻女性多见 •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少见。
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护理时注意几点
• 1.避免损伤: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做静 脉或皮下注射等,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和外伤。 • 2.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 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 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或健侧手 将患肢抬高于胸前,需要他人扶持时只能扶健侧, 以防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避免患肢下垂过 久。 • 3.促进肿胀消退:按摩患侧上肢或握拳、屈、伸 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肢体肿胀严重者,可 弹力绷带包扎或带弹力袖以促进淋巴回流;局部 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病理与生理
• 非浸润性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 早期浸润性癌: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 浸润性特殊癌: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 浸润性非特殊癌:约占乳腺癌类型80﹪。此型一 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 • 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
淋巴转移
• 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淋巴管→同侧腋窝淋 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 导管(左)或右淋巴管→静脉→远处转移 • 癌细胞沿内侧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锁 骨上淋巴结→静脉→远处转移。 • 以前一条途径更为多见,腋窝淋巴结转移 最多。
手术治疗
对病灶仍局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病人。目前应用的5种 手术治疗方式均属治疗性手术,非姑息性手术。 1. 乳腺癌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 及锁骨下淋巴结。 2.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基础上行胸廓内动、 静脉及其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清除术 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种术式: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 小肌;二是保留胸大、小肌,目前已成为常用的手术方 式。 4. 全乳房切除术: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 膜。 5.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完整切除肿块及其周围1㎝ 的组织,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