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资料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 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 “理”?
格物致知
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通过“格物致知” 的方法把握“理”
理学的方法论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 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 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 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3、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4、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Leabharlann 派别 人物主要观点影响
程 朱 理
程颢 程颐 朱熹
宇宙观 方法论
学
伦理观
地位
宇宙观
陆 陆九渊 王 王守仁 方法论
心
学
伦理观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的道德观是 什么?
材料2: “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天理即“三纲五 常”.应存天理,灭 人欲.
要想体悟到天地之理,
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2: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 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
1.发展概况: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家交融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新发展。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发展特点:
(1)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
(3)儒、佛、道相互影响和融合
陆九渊 王守仁
方法论
外无理内”心反省 致良知;知行合一
学
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
欲”
影响
官方 哲学 流传 海外
地位
朱熹 理学 的集 大成 者
影响 深远
王守 仁心 学的 集大 成者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点 方法论
程朱理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道教在民间传播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 时,在中国土生土长 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 形成。 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 说、阴阳五行之学与 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 杂揉起来,形成了道教。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 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 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 备”,要么是“不明”。
理在何处??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 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王是守行仁;《行王之文明成觉公精全察书处》, 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 知行合一。
4、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派别 人物
主要观点
程 朱 理
程颢 程颐 朱熹
宇宙观 方法论
“理”是宇宙万 物的本原
“格物致知”
学
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
欲” “心”是宇宙万物
宇宙观 的本原,“心即
陆 王 心
理”“心外无物心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1、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2)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动荡不安; 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儒学本身的缺陷) (3)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4)宋代优越的学术环境 (经济科技文化、重文轻武政策)
2、“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三教图》(明·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儒
_______
、__佛__、__道__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
西七探天十取二究经变:本就身是你就向能是菩佛提不教祖能故师从事学。的《孙。西悟孙空悟游却空记是遇道到》教困中出难找身就,向 各到路神“灵三救援教,合这里一面”既的有佛痕教迹的观?音菩萨,又有道
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 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 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 级观念。
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 社会动荡不安 ②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 建了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 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气 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理学的宇宙观是 什么?
材料1:宇宙之间一 理学的宇宙观:
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 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 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理”是宇宙的
本原。其实质是超 越万物,永恒存在 的,先有理后有物。 “三纲五常”就是 “理”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格 物致知)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内心反省)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