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急性心衰
心脏各部分的功能协调障碍
心肌代谢改变
血流动力学变化第2课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治疗。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心脏及肺充血
诊断: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监测:有助于诊断、有利于病情观察、能追踪治疗效果
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
2.控制心力衰竭
a、减轻心脏负荷;
b、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
c、维持心肌供氧与耗氧的平衡
教师姓名
皋源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教研室
外科
教学时数
2
授课题目
急性心衰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授课地点
床上影响心室功能的因素,了解Frank-Starling定律和Laplace定律;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吗啡在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价值。
急性左心衰的治疗
常用药物药理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和病因;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肌代谢改变,氧疗、Beta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例如:疾病的名称、定义、基本概念、疾病原因、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及其意义,诊断的基本方法,各种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应用指针。常用治疗手段、方法。手术名称,手术指针等等)
本次课复习思考题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教学考虑:通过两节课的教学,要使同学们掌握急性心衰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衰发作急,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以采取加强见习、病例讨论及观看典型患者录像等方法加深对急性心衰的理解,熟练对其治疗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危重病医学第13次课
第1课时:急性心衰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
第2课时: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本课的重点、要点、难点:
1、教学重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2、教学难点: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治疗。
课内应用的辅助教具:(板书、幻灯、动画、挂图、多媒体)
多媒体
本次课小结要点
小结:急性心衰是临床中的危急重症,发病快,病情重,处理不当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急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其发作。
第1课时:急性心衰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
急性心衰的病因与分类:分类
急性与慢性心衰
低排性与高排性
左心、右心衰和全心衰
病因
心脏性病因
非心脏性病因病理生理和发病机理:阐述Frank-Starling定律和Laplace定律
影响心室功能的因素: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脏负荷增加
心律和心率的影响
心室顺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