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阅读器的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2011/5/10 成员:陈国明王梦琳陈露
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
实验目的
RFID阅读器的性能指标包含:平均响应时间和准确率。
依据的测试参数为:阅读器与产品的距离,阅读器与产品的角度,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标签的次数。
此次实验的目的不仅要测出三个参数不同组合下RFID阅读器的性能,而且要根据以上的测试数据求出三个参数的最优组合。
实验说明
1、测试一台阅读器的性能时,应避免其他阅读器的影响,此时需要将其他阅读器暂时关闭。
2、阅读器与产品的距离:即阅读器的一根天线到产品之间的直线距离。
阅读器与产品的最小距离设定为1m,最
大设定为5m,步长为1m。
由于两根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5m,因此只用一根天线进行测试。
此时为了避免另外一根天线的影响,需要暂时关闭另外一根天线。
3、阅读器与产品的角度:以阅读器的一根天线所在平面为X轴,产品与阅读器所在的直线与X轴之间的夹角。
角度最小为0°,最大为90°,步长为30°。
4、以上两个参数的数据需要使用米尺测量完成。
5、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标签的次数:阅读器在系统中一次性循环读取标签的次数,当次数越多时,准确率越高,
但相应时间越长。
一次性读取标签的次数最小为1次,最大为5次,步长为1次。
此参数需要在系统中设定完成。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通过在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阅读器模块中的测试阅读器的网页操作获得。
在获取标签的页面上可以选择阅读器,填写连续读取标签的次数,循环读取标签的时间间隔。
此次实验的前提条件:
1、循环读取标签的时间间隔设置较长,即不对该时间间隔进行测试,同时保证该时间间隔不影响其他数据的测
试。
2、测试选择的标签个数为5个
3、测试的次数为10次,即每次测试的数据是10次数据求得的平均值。
实验步骤如下:
1、逐步更改阅读器与产品之间的角度,角度依次为0°,30°,60°,90°。
(角度是指标签与天线的连线,与天线所在平面的角度)
2、假定阅读器与产品的角度不变,逐步增加阅读器与产品的距离,距离依次为1m,2m,3m,4m,5m。
3、假定阅读器与产品的距离不变,逐步增加阅读器一次性读取标签的次数,读取标签的次数依次为1次,2次,
3次,4次,5次。
需要记录的数据:
1、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标签次数下RFID阅读器的平均响应时间以及准确率
2、求得认为最优的组合,作为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
(1)距离固定为1米,不同角度与不同读取次数的组合
(2)距离固定为2米,不同角度与不同读取次数的组合
(3)距离固定为3米,不同角度与不同读取次数的组合
(4)距离固定为4米,不同角度与不同读取次数的组合
(5)距离固定为5米,不同角度与不同读取次数的组合
数据分析:
1.将以上五大类(按标签离阅读器的距离来分)情况下的平均准确率数据做成柱状图
注:横轴代表读取的次数,纵轴代表准确率
图表 1 距离为1米
图表 2 距离为2米
图表 3 距离为3米图表 4 距离为4米
图表 5 距离为5米
从以上的柱状图可以大致发现以下几点:
(1)其他条件不变,准确率与角度成正比
在角度为0度,即标签与阅读器所在平面平行时,在距离为1米时,只能保持约20%的准确率,当距离进一步加大(2至5米),阅读器基本无法读到标签
(2)其他条件不表,准确率与距离成反比
明显看出,其他条件一定,距离越近,准确率越高
(3)其他条件不变,准确率与读取次数成正比
值得注意的是,读取两次比读取一次准确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再增加读取的次数(3,4,5次),准确率就不会再有明显的提升
2.将读取次数与读取时间(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做成柱状图
从柱状图图上直观观察,以距离为1米和距离为2米的情况为例(3,4,5米的情况类似),无论是什么角度,读取时间基本只与读取次数有关,约为0.5秒每次。
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以读取次数为1次的所有情况作为样本(4个角度,5种距离,每种情况测试10次,共4*5*10=200个样本),求出均值与标准差
均值=0.476
标准差=0.08318
可以看到标准差非常小,说明不同情况下,读取时间是相当稳定的,和标签与阅读器的距离,角度基本没有联系
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距离1米,读取两次,角度为90°(即标签正对阅读器)为最优组合。
因为(1)距离越近准确率越高;(2)读取两次比读取一次准确率有明显提高,而两次以上就没有明显的提高了,而每次读取大概要0.5秒的时间,读取次数过多需要的响应时间也会响应增加,综合考虑,两次最好;(3)角度越大准确率越高
因此我们小组给出以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