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识别(RFID)技术,研究RFID的核心电路部分。
2、结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同学硬件动手能力。
3、学会一些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掌握丙类高功放的工作特点及调试方法
【实验原理】
1.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即 RFID (Radio Frequency l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IC卡等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
(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本次实验主要做阅读器发射13.56MHz的高频电磁波,通过线圈耦合传给电子标签,要求电子标签的输出功率较大,以便于驱动应用软件系统,负载用电阻和二极管代替,不涉及软件,仅研究RFID的核心电路部分。
【实验感想】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比如电烙铁、吸锡器,知道了焊电路板时,尤其要在焊接高频板的注意事项,电路的连线布局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觉得焊板子比以前的插板子难多了,一旦发现连错了,拆比焊更麻烦。
我得到的教训是在做任何事情前,一定要先想好再动手。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问题,我们不断地回归课本,并且与高频课的老师讨论。
这次实验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种子班“干中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