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苏科版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对角线相等D .四个角都是直角2.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4BD =,7DE =,则线段EC 的长为( )A .3B .4C .3.5D .2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2AB =,45BA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A .1B .2C .2D .64.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5,2.5,3B .13 2C .6,8,10D .3,4,5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3,2B .()2,3-C .()3,2-D .()3,2--7.已知:如图,∠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的平方根是3 B.16=±4C.1的平方根是1 D.4的算术平方根是29.在下列黑体大写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10.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12B.0.5C.5D.12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43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y轴上的点(不与点B重合),若将△ABM沿直线AM翻折,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则点M的坐标为()A.(0,﹣4 )B.(0,﹣5 )C.(0,﹣6 )D.(0,﹣7 )12.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A.πB.C.D.13.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画一条线段AB,将右侧部分纸片四边形ABCD沿线段AB 翻折至四边形ABC'D',若∠ABC=58°,则∠1=()A.60°B.64°C.42°D.52°14.如图,在R △ABC 中,∠ACB =90°,AC =6,BC =8,E 为AC 上一点,且AE =85,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P 是AD 上的动点,则PC +PE 的最小值等于( )A .185B .245C .4D .265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3的绝对值是2﹣3B .2﹣3的相反数是3﹣2C .64的立方根是2D .﹣3的倒数是﹣13二、填空题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 =k 1x +b 1与y =k 2x +b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y的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________.17.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6cm ,AC =8cm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C ′处,那么CD =_____.18.在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19.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AD ⊥BC 于点D ,则∠BAD= °.20.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21.点()2,3A 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22.如图,点E ,F 在AC 上,AD=BC ,DF=BE ,要使△ADF ≌△CBE ,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添加一个即可)23.已知x =a 时,多项式x 2+6x+k 2的值为﹣9,则x =﹣a 时,该多项式的值为_____.24.一次函数y =2x -4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若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6.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BC 与A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27.建立模型:如图1,已知△ABC ,AC =BC ,∠C =90°,顶点C 在直线l 上.(1)操作:过点A 作AD ⊥l 于点D ,过点B 作BE ⊥l 于点E .求证:△CAD ≌△BCE .(2)模型应用:①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33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将直线l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5°得到直线m .求直线m 的函数表达式.②如图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 (4,3),作BA ⊥y 轴于点A ,作BC ⊥x 轴于点C ,P 是直线BC 上的一个动点,点Q (a ,5a ﹣2)位于第一象限内.问点A 、P 、Q 能否构成以点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a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8.如图,在ABC ∆中, AD BC ⊥,且AD BD =,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E AC =,连接BE.(1)求证:ACD BED ∆∆≌(2)若78C ∠=︒,求ABE ∠的度数.29.(1)如图①,小明同学作出ABC ∆两条角平分线AD ,BE 得到交点I ,就指出若连接CI ,则CI 平分ACB ∠,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2)如图②,Rt ABC ∆中,5AC =,12BC =,13AB =,ABC ∆的角平分线CD 上有一点I ,设点I 到边AB 的距离为d .(d 为正实数)小季、小何同学经过探究,有以下发现:小季发现:d 的最大值为6013. 小何发现:当2d =时,连接AI ,则AI 平分BAC ∠.请分别判断小季、小何的发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0.某列车平均提速v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150km ,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用含v 的式子表示)31.如图,函数 483y x =-+的图像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 A 、 B 两点,点 C 在 y 轴上, AC 平分 OAB ∠.(1) 求点 A 、 B 的坐标;(2) 求ABC的面积;(3) 点 P在坐标平面内,且以A、 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DBF=∠FBC,∠ECF=∠BCF,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证出∠DFB=∠DBF,∠CFE=∠BCF,即BD=DF,FE=CE,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出线段CE的长.【详解】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DBF=∠FBC,∠ECF=∠BCF,∵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DFB=∠DBF,∠CFE=∠BCF,∴BD=DF=4,FE=CE,∴CE=DE-DF=7-4=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找到相等的量.3.B解析:B【解析】【分析】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详解】解:如图,在AC上截取AE=AN,连接BE,∵∠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AM=∠NAM,在△AME与△AMN中,===AE ANEAM NAMAM AM∴△AME≌△AMN(SAS),∴ME=MN.∴BM+MN=BM+ME≥BE,当BE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时,BE⊥AC,此时BM+MN有最小值,∵2AB ,∠BAC=45°,此时△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即BE2,∴BM+MN2.故选:B.【点睛】本题考察了最值问题,能够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BM+MN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据此进行选择即可.【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图形A 、C 、D 中不是轴对称图形,而B 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辨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A 、2221.5 2.5=8.53+≠,故A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22212+=,故B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22268=10+,故C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22234=5+,故D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6.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3,2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轴对称.熟记①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A不符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B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C不符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A、(﹣3)2的平方根是±3,故该项错误;B4,故该项错误;C、1的平方根是±1,故该项错误;D、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该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个大写字母判断即可得解.【详解】A.“E”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M”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N”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H”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10.C解析:C【解析】A. 12=22,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B. 0.5=12,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52,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正确;D. 12= 23,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1.C解析:C【解析】【分析】设沿直线AM将△ABM折叠,点B正好落在x轴上的C点,则有AB=AC,而AB的长度根据已知可以求出,所以C点的坐标由此求出;又由于折叠得到CM=BM,在直角△CMO中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OM,也就求出M的坐标.【详解】设沿直线AM将△ABM折叠,点B正好落在x轴上的C点,∵直线y=﹣43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A(3,0),B(0,4),∴AB=223+4=5,设OM=m,由折叠知,AC=AB=5,CM=BM=OB+OM=4+m,∴OC=8,CM=4+m,根据勾股定理得,64+m2=(4+m)2,解得:m=6,∴M(0,﹣6),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图形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解析】【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A. π是无理数;B. =2,是有理数;C. 是有理数;D. =2,是有理数.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13.B解析:B【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2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AD=∠BAD'=122°,即可求解.【详解】∵AD∥BC,∴∠ABC+∠BAD=180°,且∠ABC=58°,∴∠BAD=122°,∵将右侧部分纸片四边形ABCD沿线段AB翻折至四边形ABC'D',∴∠BAD=∠BAD'=122°,∴∠1=122°-58°=64°,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行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借助等量关系进行转换.14.D解析:D【解析】【分析】如图,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D于P′,连接EP′,此时EP′+CP′的值最小,作CH⊥AB于H.求出CE′即可.【详解】如图,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D于P′,连接EP′,此时EP′+CP′的值最小,作CH⊥AB于H.∵∠ACB=90°,AC=6,BC=8,∴AB22AC BC+2268+,∴CH=AC BCAB⋅=245,∴AH22AC CH-=222465⎛⎫- ⎪⎝⎭185,∴AE=AE′=85,∴E′H=AH-AE′=2,∴P′C+P′E=CP′+P′E′=CE22CH E H'+222425⎛⎫+⎪⎝⎭=26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利用对称性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做好辅助线,转换等量关系. 15.A解析:A【解析】【分析】分别根据实数绝对值的意义、相反数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和倒数的定义逐项解答即可.【详解】解:A2323,故A选项不正确,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B2332,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648642,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3的倒数是﹣13,正确,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立方根和倒数的定义,属于基础知识题型,熟练掌握实数的基本知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6..【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求解.【详解】∵一次函数y =k1x+b1与y =k2x+b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1),∴关于x ,y 的方程组的解是.解析:21x y =⎧⎨=⎩. 【解析】【分析】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求解.【详解】∵一次函数y =k 1x +b 1与y =k 2x +b 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1),∴关于x ,y 的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21x y =⎧⎨=⎩. 故答案为21x y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17.3cm .【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 ,C′D=CD ,然后求出AC′,设CD =x ,表示出C′D、AD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析:3cm .【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 ′=BC ,C ′D =CD ,然后求出AC ′,设CD =x ,表示出C ′D 、AD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 =90°,BC =6cm ,AC =8cm ,∴AB 10cm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 ′=BC =6cm ,C ′D =CD ,∴AC ′=AB ﹣BC ′=10﹣6=4cm ,设CD =x ,则C ′D =x ,AD =8﹣x ,在Rt △AC ′D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C ′D 2=AD 2,即42+x 2=(8﹣x )2,解得x =3,即CD =3cm .故答案为:3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解析:1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0k ->,∴1k >;故答案为:1k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19.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解析:30【解析】【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 的度数.【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D⊥BC,∴∠BAD=12∠BAC=30°,故答案为30°.20.4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80°-100°)=40°故答案为:40°.【点睛解析:4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2(180°-100°)=40°故答案为:40°.【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1.(−2,3)【解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关于y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解:点(2,3)关于y轴对解析:(−2,3)【解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关于y 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解:点(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2.∠D=∠B【解析】【分析】要判定△ADF≌△CBE,已经有AD=BC,DF=BE,还缺少第三组对应边相等或这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详解】∵AD=BC, D解析:∠D=∠B【解析】【分析】要判定△ADF≌△CBE,已经有AD=BC,DF=BE,还缺少第三组对应边相等或这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详解】∵AD=BC, DF=BE,∴只要添加∠D=∠B,根据“SAS”即可证明△ADF≌△CBE.故答案为∠D=∠B.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是解答的关键,应该多加练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边边边(SSS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23.27【解析】【分析】把代入多项式,得到的式子进行移项整理,得,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把和求出,再代入求多项式的值.【详解】解:将代入,得:移项得:,,即,时,故答案为:27【点睛解析:27【解析】【分析】把x a =代入多项式,得到的式子进行移项整理,得22(3)a k +=-,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把a 和k 求出,再代入求多项式的值.【详解】解:将x a =代入2269x x k ++=-,得:2269a a k ++=-移项得:2269a a k ++=-22(3)a k ∴+=-2(3)0a +,20k -30a ∴+=,即3a =-,0k =x a ∴=-时,222636327x x k ++=+⨯=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平方的非负性.把a 代入多项式后进行移项整理是解题关键.24.(2,0)【分析】把y=0代入y=2x+4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把y=0代入y=2x -4得:0=2x -4,x=2,即一次函数y=2x -4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2,0)解析:(2,0)【解析】【分析】把y=0代入y=2x+4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把y=0代入y=2x -4得:0=2x -4,x=2,即一次函数y=2x -4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2,0).故答案是:(2,0).【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注意: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0.25.【解析】【分析】由直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解析:443k ≤≤ 【解析】【分析】由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令y=4时, 解得:4x k= , ∵直线y=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1≤4k≤3, 解得:443k ≤≤. 故答案为:443k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2AB BC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到CD BD AD ==,再根据60B ∠=︒得到DBC ∆为等边三角形,故可求解.【详解】2AB BC =因为90AC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所以CD BD AD ==.因为60B ∠=︒,所以D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 BD =.所以CB BD AD ==,即2AB B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7.(1)详见解析;(2)132y x =+;(3)32a =或14a =. 【解析】【分析】(1)根据AAS 即可证明△DAC ≌△ECB ;(2)过点B 作BC ⊥BA ,交直线l 2于点C ,过点C 作CD ⊥x 轴于点D .根据33y x =+得到AO =3,OB =1,根据△DCB ≌△OBA 可得点C 的坐标为(-4,1),再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分别作图即可求解.【详解】(1)∵∠ACB =90°,∴∠ACD +∠BCE =90°∵AD ⊥l ,BE ⊥l ,∴∠ADC =∠CEB =90°,∴∠ACD +∠DAC =90° ,∴∠DAC =∠ECB∵在△DAC 和△ECB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DAC ≌△ECB (AAS )(2)过点B 作BC ⊥BA ,交直线l 2于点C ,过点C 作CD ⊥x 轴于点D .由直线l :33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可求点A 坐标为(0,3),点B 坐标为(-1,0),∴AO =3,OB =1.由△DCB ≌△OBA 可得,DC =OB =1,DB =OA =3,∴点C 的坐标为(-4,1)设直线m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0,3),(-4,1)代入,求得132y x =+ .(3)如图3,由△AEQ ≌△QFP 可得AE =QF ,3-(5a -2)=4-a ,求得14a = . 如备用图,由△AEQ ≌△QFP 可得AE =QF ,(5a -2)-3=4-a , 求得32a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待定系数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需要考虑的多种情况,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28.(1) 见详解 ; (2) 33°【解析】【分析】(1) 根据题意可得Rt ACD ≌ Rt BED (HL );(2) 根据Rt ABD △中 AD BD =得到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45ABD BAD ∠=∠=,根据Rt ACD ≌ Rt BED 得到12DBE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 ∵ AD BC ⊥∴ ADC BDE ∠=∠=90°∵ 在Rt ACD 和Rt BED 中AD BD BE AC =⎧⎨=⎩∴Rt ACD ≌ Rt BED (HL )(2)∵Rt ABD △中 AD BD =∴45ABD BAD ∠=∠=∵Rt ACD ≌ Rt BED∴C BED ∠=∠∵78C ∠=︒Rt BED 中,90DBE BED ∠+∠=∴12DBE ∠=∵45ABD ABE DBE ∠=∠+∠=∴ABE ∠=3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三角形内角度数的计算,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9.(1)有道理,理由详见解析;(2)小季和小何都正确,理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过I 点分别作IM ,IN ,IK 垂直于AB ,BC ,AC 于点M ,N ,K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等积法的相关方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如下图,过I 点分别作IM ,IN ,IK 垂直于AB ,BC ,AC 于点M ,N ,K ,连接IC∵AI 平分∠BAC ,IM ⊥AB ,IK ⊥AC∴IM =IK ,同理IM =IN∴IK =IN又∵IK ⊥AC ,IN ⊥BC∴CI 平分∠BCA ;(2)如下图,过C 点作CE ⊥AB 于点E ,则d 的最大值为CE 长∵5AC =,12BC =∴115123022ABC S AC BC ∆=⋅=⨯⨯= 又∵11133022ABC S AB CE CE ∆=⋅=⨯⨯= ∴6013CE = ∴d 的最大值为6013 ∴小季正确;假设此时AI 平分BAC ∠,如下图,连接AI ,BI ,过I 点作IG ,IH ,IF 分别垂直于AC ,BC ,AB 于点G ,H ,F∵AI 平分BAC ∠,CD 平分∠ACB∴BI 平分∠CBA∵IG ⊥AC ,IH ⊥BC ,ID ⊥AB∴IG=IH=IF=d∵ACB AIC BIC ABI S S S S ∆∆∆∆=++∴11112222AC BC AC IG BC IH AB IF ⋅=⋅+⋅+⋅ ∴1111512512132222d d d ⨯⨯=⨯⨯+⨯⨯+⨯⨯ ∴2d =∴假设成立,当2d =时,连接AI ,则AI 平分BAC ∠∴小何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积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积法的运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0.3vkm/h【解析】【分析】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 h ,则依题意可得等量关系:提速前行驶150千米所用的时间=提速后行驶(15050)+千米所用的时间,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 h ,则依题意列方程得15015050x x v +=+, 解得:3x v =,经检验,3x v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vkm h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1.(1)A (6,0),B (0,8);(2)15;(3)使△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P 点坐标为(14,6)或(-2,-6)或(8,14)或(-8,2)或(-1,1)或(7,7).【解析】【分析】(1)在函数解析式中分别令y=0和x=0,解相应方程,可求得A 、B 的坐标;(2)过C 作CD ⊥AB 于点D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CD ,再根据S △AOB =S △AOC +S △ABC ,可求得CO ,则可求得△ABC 的面积;(3)可设P (x ,y ),则可分别表示出AP 2、BP 2,分∠PAB=90°、∠PBA=90°和∠APB=90°三种情况,分别可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可求得P 点坐标.【详解】解:(1)在483y x =-+中, 令y=0可得0=-43x+8,解得x=6, 令x=0,解得y=8,∴A (6,0),B (0,8);(2)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AC 平分∠OAB ,∴CD=OC ,由(1)可知OA=6,OB=8,∴AB=10,∵S △AOB =S △AOC +S △ABC ,∴12×6×8=12×6×OC+12×10×OC,解得OC=3,∴S△ABC=12×10×3=15;(3)设P(x,y),则AP2=(x-6)2+y2,BP2=x2+(y-8)2,且AB2=100,∵△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PAB=90°、∠PBA=90°和∠APB=90°三种情况,①当∠PAB=90°时,则有PA2=AB2且PA2+AB2=BP2,即222222(6)100(6)100(8)x yx y x y⎧-+=⎨-++=+-⎩,解得146xy=⎧⎨=⎩或26xy=-⎧⎨=-⎩,此时P点坐标为(14,6)或(-2,-6);②∠PBA=90°时,有PB2=AB2且PB2+AB2=PA2,即222222(8)100(8)100(6)x yx y x y⎧+-=⎨+-+=-+⎩,解得814xy=⎧⎨=⎩或82xy=-⎧⎨=⎩,此时P点坐标为(8,14)或(-8,2);③∠APB=90°时,则有PA2=PB2且PA2+PB2=AB2,即22222222(6)(8)(6)(8)100x y x yx y x y⎧-+=+-⎨-+++-=⎩,解得11xy=-⎧⎨=⎩或77xy=⎧⎨=⎩,此时P点坐标为(-1,1)或(7,7);综上可知使△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P点坐标为(14,6)或(-2,-6)或(8,14)或(-8,2)或(-1,1)或(7,7).【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在(2)中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积法求得O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用P点坐标分别表示出PA、PB的长,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关于P点坐标的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计算较大,难度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