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6、无标识,用定义判断。 • 荀卿,赵人。 • 刘备天下枭雄。 • 秦,虎狼之国。
7、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予本非文人画士。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
在判断句子是否为判断句时,应 该用定义判断,不能只从形式上 判断。
• 沛公安在? • 彼且奚适也?
3、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 宾语前臵。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不然,籍何以至此? 疑问代词:何、谁、奚、胡、安、 孰、恶、焉
4、“之”或“是”作为标志的宾语 前臵。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 • 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唯:只, 只是,专门,一定)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 三( )而竭。 )而衰, )其不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而改之。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 )谋。 •与( )坐谈,问之客曰
4.省介词 •项王则受璧,臵之( )坐上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句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判断 的句子。
1、……者……也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
3、……者,…… 。 • 兵者凶器。
4、…… , ……也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为、乃、则、是、即、皆”表判断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不知木兰是女郎。/斯是陋室。 • 梁父即楚将项燕。 • 环滁皆山也。
判 断 句
2、用副词 “乃”“则”“即”“皆”“为””是 “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二、被动句:主语是动作 的承受者。
1、“为、为…所…、 … 为 所…” •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用“被”表被动。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于”表被动 • 不拘于时,学于余。
4 、 “见”“见…于…”表被 动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5. “受…于…”表被动。
• 受制于人
6.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 弓藏。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 。
小结:
被动句
①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见 /于/见…于
②
③
为/所/为…所
被 受 受…于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三、宾语前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臵。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秦人不暇自哀。 否定词:不、未、非、否、弗、毋、 无、莫
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宾 语,宾语前臵。
•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也。 • 翻译形式:**是/不是**。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 断 句
2、用副词 “乃”“则”“即”“皆”“为””是“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 表示否定的判断。 4、直接判断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四、定语后臵
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2、中心词+定语+“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群臣侍殿上者 •客有吹洞箫者
3、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中心词+数量词
•金千斤,邑万家。 •军书十二卷 •铸以为金人十二
五、状语后臵
1、动词+“以”+宾语 •具告以事 •申之以孝悌之义
2、动词+“于/乎”+宾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3、形容词+“于/乎”+宾语
•长于臣
六、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渺渺兮予怀!
七、省略句
1、省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