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闿,字敬绪,丹阳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
少孤,有志操。
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
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
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
优命敦逼,遂起视事..。
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
以佐翼勋,赐爵丹阳县侯,迁侍中。
帝践阼..,出补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
帝下诏曰:“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
”闿遵而行之。
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
葛洪为其颂。
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
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帝感悟,乃下诏曰:“丹阳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
”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
疏奏,不许,然后就职。
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毕,迁尚书。
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
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
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阳义军。
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郗鉴。
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
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
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夫。
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
(节选自《晋书·张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B.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C.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D.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解析:选A。
“督察”与“勤功”连用,表明二千石官员的职责,“便国利人”是阐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间断开;断开后,“督察”与“便国利人”连接,语意也不通顺,排除B、C两项,“古人所不取”连接“若声过其实”意思已经完整,若连上“功乎”,语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当于“于”的意义,与“异端”连接,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排除D项。
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指就职治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
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
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
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
解析:选B。
B项“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迁。
张闿被召来担任安东参军,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后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即便是丁忧期间皇帝还以优厚的任命来敦促他就职。
B.张闿勤政爱民,却被免官。
张闿出任晋陵内史期间,所属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他就带领百姓新建水塘来灌溉田地,却因此而被以擅自兴造的罪名免官。
C.张闿有操守,不贪图官位。
张闿被免官后,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为大司农,他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适合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职务。
D.张闿有机谋,平乱建奇功。
苏峻作乱,张闿利用苏峻给他的权力,组织义军、筹备粮食,后与他们一起讨伐苏峻;平定叛乱之后,他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
解析:选C。
C项“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确。
皇帝任命他为大司农的原因是公卿为他进言申辩,皇帝醒悟并认为他有忠节之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
译文:(2)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
(5分)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第一句要注意判断句句式和“进”“贞固”“良器”等词的含义;第二句注意被动句和关键实词“陂”“益”“黜”“复”的含义。
答案:(1)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
(2)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
【参考译文】张闿,字敬绪,是丹阳人,他是吴国辅吴将军张昭的曾孙。
张闿从小丧父,有志向节操。
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
(元帝)就征召他来担任安东参军,对他礼遇有加。
后又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因为服母丧而离开职位。
安葬了母亲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丧而继续任职,张闿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
(元帝)以优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张闿,他只得去赴任。
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闿就被授予给事黄门侍郎职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张闿辅佐有功,还被赐予丹阳县侯的爵位,升任侍中。
皇帝即位后,张闿出任晋陵内史,在郡中很有威望,皇帝下诏书说:“两千石官员的职责,应当勉励自己的德行,安抚整顿自己所管辖的百姓,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厉而不苛刻,尽心尽力于职务督察,利国利民,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现差错和混乱,这是太守的职责。
如果言过其实,这是古人不提倡的。
以异端末事为务,是为政的大害,为政最可贵的在于本。
”张闿遵命执行。
当时所属的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张闿就新建曲阿新丰塘,能灌溉田地800多顷,每年都丰收。
葛洪为他作颂。
虽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工时,却因为擅自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
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
”皇帝感悟,就下诏宣布:“丹阳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
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
”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适合马上就任九卿之职。
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
皇帝去世,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尚书。
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奉守卫。
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
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
陶侃等到来,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阳义军。
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
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
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加授散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
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被解去职务,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
不久后去世,享年64岁。
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
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
顺治十七年,举乡试..。
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
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
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
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
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
治狱,摘发如神。
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
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①通贿。
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
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
”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
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
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
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
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
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
诏允行。
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
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民大称颂。
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
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鹏传》)【注】①磨勘:唐内外文武官员考课,由本司及本州府长官按规定考核其功过行能,分九等写入考状,由吏部与各道观察使复验,任期满后,根据考绩结果升降。
为防止申报不实与升降不当,须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予以复验。
磨勘之名始于此时。
宋置审官院主持官员考课升迁,并确定磨勘名称。
清沿用此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问数万多矣B.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C.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D.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解析:选A。
原文标点: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
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
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悬车”、“乞骸骨”亦有此意。
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
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作“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