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简要)一、立项依据及规划目标1、地理环境背景条件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业发展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草料资源供应以及适宜的环境地理条件。
南京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周边半径50公里区域工商业较为发达,遍布食品加工、酿酒酿醋、食用菌以及中药材加工轻工商业。
溧水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是百里秦淮的源头。
属于茅山山脉突起绵延区,境内以丘陵岗坡为主,山丘个体低矮离散,地势东高西低地理环境特点。
溧水区生态优势明显,拥有丰富多彩的植被、农作物或林果蔬秸秆资源。
其中有林地45万亩,水面25.5万亩,耕地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5%,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不存在任何化工污染,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溧水区产业特色鲜明。
农业上形成了特色经济林果、特色畜禽、特色水产、有机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建有江苏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全国最大的黑莓生产基地、全国首批旅游农业示范点、全省一流的有机农业基地和全市领先的茶叶、草莓、青梅、山栀、獭兔、蜂蜜、特种水产基地,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面积占全区农产品面积的85%以上。
由于人口密集以及工商业迅速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少,牧草资源缺乏,故历史上溧水区畜禽养殖业主要以猪、鸡为主,牛羊等畜禽养殖业发展受到极大地限制,养殖规模小而分散,尚未形成初具规模化的养殖产业。
近年来,畜牧科技的迅速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关键,只要合理地发掘和利用南京溧水区地理环境及其丰富的可替代饲料资源优越条件,发展生态型的规模化草食畜禽养殖业是切实可行的,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以现代畜牧科技,溧水区优越的自然生态、和谐的人文和经济发达的社会基础条件为依托,打造一片生态化、规模化、高效化和创新型的肉羊养殖基地,可有效地促进周边生态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发展进程,为进一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绿色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奠定扎实的基础。
2、市场前景羊肉是国际公认的天然健康畜产品之一,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商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及其植被资源被工业侵占、破坏,食物链短缺,导致肉羊存栏量逐年下降,肉羊养殖产业萎缩。
然而由于国内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羊肉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由于工商业比较发达,外来人口居多,素来就有入冬吃羊肉的习惯,但本地区缺乏肉羊养殖及其产品资源匮乏,羊肉消费基本上依赖外省市地区调济,这为发展肉羊养殖及其消费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省苏南地区商业迅速发展,城镇面积扩大和工商业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土地及其植被资源遭到侵占、破坏,肉羊养殖生态环境日趋不利,食物链短缺,肉羊品种退化,繁殖力下降,肉羊存栏量逐年下降,肉羊养殖产业萎靡不振。
由于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羊肉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羊肉供不应求,价格逐年攀升,使羊肉消费从以前千家万户的必需品渐渐上升为少数高端消费群体的奢侈品。
如此巨大的羊肉消费市场为发展肉羊养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整体规划目标本项目一期建设预期资金投入总额约为300万元人民币,计划于三年内完成。
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后,将形成年存栏种母羊数将达到2500余只,年出栏羔羊达5000余只,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年经营毛利润约为300万元以上,初步建设成为南京市首家集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大型肉羊良种繁育中心,并以此基地为核心向周边乡镇辐射,打造以优质肉羊品种繁殖、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的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周边地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省级肉羊规模化生态养殖为主体的产业区。
二、项目投资规模及分年度预算该项目建设拟制定整体发展规划,采取分阶段实施和边投入边经营的策略进行。
经过初期适度规模的投入进入经营盈利阶段后,再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和产能,最终达到项目一期建设预期计划目标。
(一)、一次性投资预算第一年投资:投资总规模控制在500万元人民币之内。
其中固定资产(场区羊舍、附属用房、道路、基础设备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拟投资90万元,流动资产(种羊群,折合现金投资200万元,流动资金(即第一年运转资金)30万元。
1、固定资产投资约90万元砖混羊舍5栋(约1750平米),总造价预算70万元;附属房舍(办公和生活)120平米、饲料棚100平米、晾晒场400平米,预算造价7.0万元;场内道路排水沟,预算造价6.0万元;基础设备及器械购置,主要包括二手轻卡1辆、打包机1台、给料车3辆、饲料粉碎机1台、饲草切碎机1台以及成套饲养器械(具)等,预算投入费用约为7万元。
2、流动资产投资约80万元主要包括杜湖肉绵羊种母羊群约200只(市价约1500元/只),杜湖种公羊4只(3000元/只),合计约31.2万元;肉用黄淮白山羊或其它优良地方品种(白山羊或波杂羊)种母羊650只(体重≥15kg,市价700元/只),徐淮白山羊等种公羊6只(市价4000元/只),合计约48.0万元;种羊运输费用约为8000元。
总计流动资产(种畜群)预算投资总计约41万元。
3、(第一年度)启动资金投入80万元预留流动资金拟计划作为羊场建成后第一年度羊场经营运转使用,主要用于肉羊商品饲料购买和饲料运输费用(约35万元),饲养员工资(5个饲养员)18万元,羊群繁殖和疾病防治费用12万元(此费用包括常用药品、疫苗以及繁殖用激素等生物试剂,可考虑由其它部门承担),经营业务费(生活及业务招待等等费用)5万元。
土地租赁费预计约10万元(第一年羊场土地使用面积较少,从第二年度开始按照约100亩面积计算,土地租赁合同另行制订,租赁期限不少于20年)。
第二年度投资预算:1、第二年度基建投资预算50万元增建砖混2栋(面积700平米),大棚羊舍3栋(面积约为1000平米)合计投入约47万元;其它基本建设投入预算3万元。
2、第三年度基建投资预算50万元扩建砖混羊舍2栋(700平米)和塑料大棚羊舍3栋(400平米),预算造价约需47万元;其它固定资产投入预算3万元。
三、项目特色及创新之处本项目建设与现有的常规肉羊养殖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健康、经济型饲养技术模式发展肉羊养殖业。
南京周边农区秸秆焚烧一直是影响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项目以周边的农作物秸秆(稻草、麦草和豆秸等)作为维系羊场饲养的基础草料资源,通过“过腹”成为优质有机肥再“还田”,不仅解决秸秆焚烧给南京环境带来的空气污染严重社会问题,同时解决了养羊的经济饲料来源难题。
此外,周边方圆数十公里内遍布食品加工企业,合理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的各种渣料(豆腐渣、醋渣、玉米渣和啤酒渣等)为精饲料取代常规精饲料,并辅之以中药加工业废弃的药渣为添加料,针对不同羊群类型,通过添加益生菌和食品等加工业各种渣料混合调制,在经压缩、发酵等技术调制成生态、经济、健康的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及其饲喂技术模式,即“食品工业渣料+作物秸秆或菌糠+中草药渣”模式。
该套生态高效型饲养技术模式系本单位科技人员近20余年来积淀的系列科技成果,并已在有关示范点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与传统肉羊饲喂模式相比较,采用该模式饲喂的羊群生长发育和抗病抗逆性得到明显改善,该饲料配方及其饲养技术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饲喂成本仅为传统饲料成本一半,养殖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2、采用高效快速扩繁产业化系统技术提高规模化、集约化舍饲肉羊种群生产(繁殖)效率。
采用现代先进的繁殖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新型人工采精与人工授精等(国家发明专利)以及胚胎移植等先进系统技术,可在规模化舍饲肉羊养殖生产过程中大量节省人力和物力,解决高效、快速、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繁殖)生产羔羊的目地,并有效地解决了种公羊基因资源的高效、经济利用和母羊群舍饲环境下繁殖力低下获不育等生产实践问题,达到大规模舍饲条件下母羊群两年三胎,每胎均达到2羔以上高繁殖效率。
特别是新型羊采精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操作简便实用,可满足基层羊场费专业人员在各种简陋条件下成功采精和实施人工授精,母羊受胎率与自然本交没有明显差异。
一整套高效繁殖技术在该项目中推广应用可有效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显著地提高规模化肉羊养殖产能和效益。
3、采用科学合理、经济的羊舍建造设计及其附属设施发展肉羊集约化养殖场建设模式,即经济又高效,基本达到对周围环境的零污染。
本项目采用新型砖混或大棚经济型羊舍建造技术模式,羊舍内采用高架羊床和粪便清除机械系统,不固化和污染环境,可无损失地回收有机肥资源用于养殖业,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的要求。
此外大棚羊舍造价低(总造价降低到170元/平米左右),建造快速简便,不遗留任何建筑垃圾,可随意拆卸、移动和大部分回收反复利用,夏天通风性好,采光性能佳,上述优点明显优于砖石(木)或砖混结构常规羊舍。
该套肉羊养殖基础设施建造模式是根据中国国情和数十年来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范例。
4、应用一整套规范、标准化疫病防控技术体系管理肉羊规模化舍饲养殖场,提高羊群成活率,有效地保障羊群正常生产,避免疫病流行风险。
本项目研发过程中将采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标准化的集约化舍饲羊群疫病预防、驱虫和常见病防治技术模式,可确保羊群健康生长发育,羊群体况保持良好状态,抗病抗逆性得到有效改善,加上日常添加科学合理的中药渣饲料饲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成年羊、妊娠母羊以及哺乳羔羊群的存活率,经历年来规模化肉羊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疫病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同行羊场水平,畜群年存活率高达95%以上,死亡率降至5%以下。
四、肉羊繁育基地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预计第一期建设(四年内完成后)肉羊(绵羊和山羊)总产值约达800余万元,生产总成本约300余万元,毛利润达500余万元,流动资产(即种畜群存货,按市价估算)达4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残值约200万元以上。
具体内容及预算依据如下分述:1、第一年度末羊群存栏规模达4000余只。
其中初产母羊1000余只,种公羊100余只。
繁殖羔羊5000只(3-4月龄羔羊体重20kg左右,市价800元/只左右;4月龄以上青年绵羊体重40kg/只左右,市价1200元/只左右),销售种羊或商品羊4000只(5月龄以上销售,按市价≥1000元/只计算),计约为400万元以上),羊粪销售约200吨,计约4万元,年产值总计约440万元。
扣除直接生产成本约208万元左右(其中饲料成本约100万,人员工资30万元、土地租金约8万元、经营业务支出50万元,其它支出20万元),第一年利润毛利润约为232万元,流动资产市值(存货,即种畜群约1200只)上升至约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