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大连理工大学
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考核量化方法
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的量化以该年度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为依据,采用以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工作量五项之和的方法计算,即
W = 5
i 1W i =∑
式中W 为考核量化总值,式中W i (i=1,2,3,4,5)为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管理对应的工作考核量化值。
教学、科研人员年度工作量化值考核合格的标准为1680.
1.教学工作量的量化
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量化值的计算方法是:
W 1 = 8
11j j Q =∑
式中W 1为教学工作量量化值;Q 1j (j=1,2,……,8)为本年度完成的有关教学工作量;P 1为教学质量系数。
1.1讲课工作量
一个授课班的工作量Q 11的计算方法是:
Q 11= 计划学时×L ×K ×P 1
式中L 为工作量系数,见表1.
K 为班数系数,和授课班人数有关。
记授课班人数为n ,则当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时,k 的取值见(1)式
70,60100200,60100200
12003,1001000
n
n n k n n
n +⎧≤⎪⎪
+⎪=<≤⎨⎪+⎪<⎪⎩
(1)
当授课对象为统分统招研究生时,k 的取值见(2)式
45,52050110,20401006303,40500n
n n k n n
n +⎧≤≤⎪⎪
+⎪=<≤⎨⎪
+⎪<⎪⎩
(2)
注:k 取两位小数。
当授课对象为计划内MBA 、工程硕士时,k 取值为1。
L 取值与统招研究生相同。
对于成人教育学院、留学生等课程,须经各院(系)批准同意讲授方能计算工作量。
K 取值与本科生相同。
P 1为教学工作质量系数,取值见表2.
研究生教学工作质量由研究生院负责认定。
1.2指导研究生教学工作量Q 12
指导一年级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50小时。
指导二年级以上研究生的教师,一名学生一年工作量为:硕士生100小时, 博士生150小时。
1.3体育课教学工作量 体育课的教学工作量为
Q 13= Q 131+ Q 132+ Q 133
一个授课班的教学工作量为
Q 131=计划学时⨯3
辅导校级运动队的工作量为
Q 132=实际辅导时数⨯1.5
辅导群体活动的工作量为
Q 133=实际辅导时数⨯1
注:若上课多于一个授课班,应将所有授课班的工作量累加作为Q 131的值
1.4实验课工作量
一门实验课工作量Q 14的计算方法是:
Q 14= 计划学时×3×20
n
式中n 为学生数。
1.5上机工作量
一门课的上机工作量Q 15的计算方法是:
15 2.5Q k =⨯⨯计划上机学时
式中k 为班数系数,算法同公式(1).
1.6课程设计工作量
课程设计工作量Q 16的计算方法是:
16n Q = 5015α
⨯⨯
计划周数 式中n 为指导的学生数,α为同组老师总数。
1.7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工作量
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工作量Q 17的计算方法是: 17(7)815n Q α
=+⨯⨯
实习天数
式中n 为指导的学生数,α为同组老师总数。
1.8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量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量Q 18的计算方法是:
Q 18= 计划周数×6 ×学生人数。
1.9 青年教师助课工作量的计算:
一个助课班的工作量Q 11的计算方法是:
Q 19= 计划学时×L ×K
式中L 为工作量系数,见下表:
k 的取值见下式:
70,60100200,60100200
12003,1001000
n
n n k n n
n +⎧≤⎪⎪
+⎪=<≤⎨⎪+⎪<⎪⎩
2、科研工作量的量化
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科研工作量量化值的计算方法是:
W 2 = P 2Q 2
式中W 2为科研工作量量化值;Q 2 为本年度完成的科研工作量;P 2为科研工作质量系数。
2.1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Q
2
=1680M / G
式中M为教师本年度完成的科研经费(万元);G为科研编制系数(每个编制应完成的经费数,万元),G的取值如下表3.
2.2科研工作质量
科研工作质量 p
2
取值均为1.
2.3对于不承担教学任务、无实验技术岗位、无课题组的人员,G值取为35万元。
该类人员由各院(系)认定并向人事处提供名单。
2.4教学、科研人员本年度完成的科研经费以科技处预分的经费为准。
科研经费在折算工作量时,需扣除外协费、中介费和未在学校进行资产登记的设备费后余额经费方能折算工作量;
对于进入校内企业帐户的科研经费,在折算工作量时,未上交学校大财务的科研经费不能折算工作量。
3.教学、科研成果工作量的量化
教学,科研成果工作量的量化方法是:
W 3 =
3
3j
j=1
W
式中W
3为教学,科研成果工作量的量化值。
W
31
,W
32
, W
33
分别为论文﹑著作与
专利成果的工作量量化值。
3、1论文工作量的量化值
教学、科研人员发表一篇论文的工作量量化的计算方法是
W 31 = P
31
Q
31
α
式中W
31为论文工作量量化值;Q
31
为本年度发表论文的工作量;P
31
为论文质量系数;
α为作者排序。
每篇论文的工作量Q
31
=100小时(不论教学科研还是发表级别等,都是此值),作者排序系数α见表4.
论文工作质量系数P 31的取值见表5.
3.2著作(教材)工作量量化值
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著作(教材)工作量量化的计算方法是:
W 32 = P 32Q 32
式中Q 32为教师完成著作(教材)工作量,P 32为相应的工作质量。
Q 32的取值见表 6,P 32的取值见表 7.
3. 3专利成果工作量的量化
专利成果工作量的量化值计算方法是:
W 33 = P 33Q 33α
式中Q 33为一项专利工作量,P 33为专利等级系数,α为作者排序.
发明专利工作量Q 33=100.专利等级系数P 33得取值见表8. 作者排序系数α见表4.
4.奖励
教学、科研人员获得的奖励工作量量化的计算方法是:
W
4= P
4
Q
4
α
式中W
4为奖励工作量量化值;Q
4
为本年度获得奖励的工作量;P
4
为奖励质量系数;
α为获奖排序,α的取值同表4 ,Q4的取值见表9,P4的取值见表10.
5、学术兼职、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量的量化
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学术兼职、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量量化的计算办法是:
W 5 =W
51
+ W
52
式中W
5
为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学术兼职、学生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相应的工作量
量化积分值;W
51为学术兼职量化值,W
52
为管理工作量化值。
5.1学术兼职工作量量化值
学术兼职工作的量化值计算方法是:
W 51= P
51
Q
51
式中P
51为兼职等级系数,Q
51
为兼职工作量。
取Q
51 =100小时,P
51
的取值见表11.
5.2学生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量的量化学生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的量化方法是:
W 52= P
52
Q
52
式中P
52为行政级别系数,Q
52
为相应工作量。
取Q
52 =100小时,P
52
的取值见表12.
6.其他
本量化办法未包含的工作,可由院(系)统一报人事处审核。
大连理工大学
二OO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