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论和量子力学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px和py轨道成对构成了E 表示的基。应该注意,在C3v群的特征标表中坐 标x和y被指明按照E表示变换。因而,函数 sinθcosφ和sinθsinφ按照与x和y同样的方式变换, 根据这一理由,具有本征函数sinθcosφ的p轨道 称为px,具有本征函数sinθsinφ的称为py。此外, 也说明了x和y坐标也表明了px和py轨道的变换性 质。
r31 r32 r33
j1
附录 二
两个矩阵的直积:
两个矩阵的直积和两个矩阵的乘积是不一样 的。如一个(2×2)的方阵与一个(3×3)的方阵其矩 阵的乘积是没有意义的,但其直积却是个(6×6) 的方阵。
附录 二
a11b11 a11b12 a11b13 a12b11 a12b12 a12b13
a11 a21
Hˆ ψi1 Eiψi1 Hˆ ψi2 Eiψi2
Hˆ ψik Eiψik
以操作R作用于波动方程,得:
HˆRˆψil Ei Rˆψil l 1,2,,k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但此处Rψil一般可以是ψij的任意线性组合,
即:
k
Rˆ ψil rjlψij j1
对于另一个操作S,类似地有:
jl
j1 l1
第二节 直积
因而若想知道一个表示的特征标(R),这个表 示是其他两个特征标为χ1(R)和χ2(R)的表示的 直积,则对于群的每个操作R,特征标由下式给 出:
χR χ1Rχ2R
下面以C4v群为例来说明:
C4v
Eˆ
A1
1
A2
1
B1
1
B2
1
E
2
A1A2
1
B1E
2
E2
4
第二节 直积
Cˆ 2
k
Sˆψij smjψim m1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因为R和S是群中的元素,必定有一元素T=
SR,它作用于ψil的效果可以表示为:
k
Tˆψil tmlψim
6.1
m1
把前面关于S和R的单独作用式结合起来,得
到:
k
kk
SˆRˆ ψil Sˆ rjlψij
smj rjlψim
假若它是可约的,我们可以把k个本征函数或 它们的k个线性组合分成一些子集合,使对称操作 只能把子集合的一个成员变为该子集合固有成员 的线性组合。于是,一个子集合的波函数本征值 可以不同于另一个子集合的波函数本征值,这与 所有的ψil必须有相同本征值相矛盾。
这样,可得结论:分子的本征函数必为分子 所属点群的不可约表示的基,k重简并的本征函数 形成一个k维不可约表示的基。
第四章 群论和量子力学
4.1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4.2 直积 4.3 直积的使用 4.4 非零矩阵元的检验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1. 波动方程: 对于任意物理体系的波动方程为:
Hˆ ψ Eψ
H是体系的能量算符,决定了体系的总能 量。由于在分子的对称操作下,体系变到其等 价型,体系中的相同粒子虽然发生了变换,但 是却不改变体系的总能量。因而,体系的能量 算符在对称操作下也是不变的。
Eˆ :
Eˆpx px
Eˆpy py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Cˆ 3 : Cˆ 3px Cˆ 3 ψrsinθ1cosφ1 ψrsinθ2cosφ2
ψ
r
s
inθ1
1 2
cosφ1
3 2
sinφ1
1 2
px
3 2
py
Cˆ 3py Cˆ 3 ψrsinθ1sinφ1 ψrsinθ2sinφ2
首先,考察各个对 称操作对θ的影响,我 们 发 现 在 C3v 群 中 每 个 对称操作对θ角没有任 何改变,即:
θ2(作用后)=θ1(作用前)
所以:sinθ2=sinθ1
cosθ2=cosθ1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再来考察各个对称操作对φ的影响:
绕z轴转动120º,则:φ2=φ1+120º
Rˆ ψi1 r11ψi1 r21ψi2 r31ψi3
Rˆ ψi2 r12ψi1 r22ψi2 r32ψi3
Rˆ ψi3 r13ψi1 r23ψi2 r33ψi3
写成矩阵形式为:
r11 r12 r13
Rˆ ψi1
ψi2
ψi3 ψi1
ψi2
ψi3 r21
r22
r23
k
即: Rˆ ψil rjlψij
1
p
y
χσˆv 0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可以看出,这个表示属于C3v群的一个二维不 可约表示:px和py轨道成对形成了一个E表示的基。
对于NH3分子,以px、py和pz为基,得到三维 可约表示:Γ3=A1 ⊕ E
这表明在球对称场中的自由原子N的三重简 并的px、py和pz,到了C3v对称场中时能级发生了 分裂:pz属于A1不可约表示,px和py合在一起属 二维不可约表示E。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3. 考虑属于C3v群的氨中氮原子的2px和2py轨道:
px=ψrsinθcosφ
py=ψrsinθsinφ
此处,ψr与角度无关,只与径向因子r有关。 当考虑对称操作时是常数。
接下来我们来求出以px、py波函数为基的群的 表示矩阵。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2. 一个分子的本征函数是该分子所属点群不可约 表示的基: (1) 非简并时:即一个Ei对应于一个ψi
Hˆ Rˆψi Ei Rˆψi
因此Rψi本身也是一个本征函数。
所以: Rˆψi aψi a为任一常数
设ψi已归一化,则通过Rψi的归一化得: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Rˆ ψi
2
dτ
a2
ψi 2 dτ 1
所以:a=±1
这样: Rˆ ψi ψi
因此,把群中每一个操作作用于属于非兼并 本征值的本征函数ψi,生成了一个群的表示,其 中每个矩阵Γi(R)都等于±1。 因为它是一维的,所以显然是不可约表示。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2) 简并时:即一个Ei对应于k个ψi, k重简并
a12 a22
b11 b21 b31
b12 b22 b32
b13 b23 b33
a11b21 aa1211bb1311 a21b21
a11b22 a11b32 a21b12 a21b22
a11b23 a11b33 a21b13 a21b23
a12b21 a12b31 a22b11 a22b21
R
第三节 直积的使用
由: χAB R χARχB R
得:
a1
1 h
R
χ A Rχ B R
根据广义正交定理的推论得:
a1
1 h
hδAB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只有fA和fB所属不可约
表示相同时,即A=B时,直积表示ΓAB中才能包
含全对称表示。
第三节 直积的使用
举例说明(以D4点群为例):
D4
E
2C4 C2(z) 2C2 2C’2
j1
m1 j1
6.2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比较(6.1)和(6.2)式,得出:
k
tml smj rjl j1
这正是矩阵T的矩阵元的表示式,而T是两个 其他矩阵的乘积SR。因此,描述与k重简并本征 值相对应的一组k个本征函数的变换矩阵,是群的 一个k维表示。而且这个表示是不可约的。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而更为常见的是能量矩阵元: ∫ψiHψj dτ
该矩阵元如果不为零,则根据上节得到的结 果知, ψiψj 的直积表示等于或包含H所属的不可 约表示。而体系的哈密顿算符H属于全对称不可 约表示。
第四节 非零矩阵元的检验
所以,只有ψiψj 的直积表示等于或包含全对 称不可约表示时,积分∫ψiHψj dτ才不为零。而要 满足此条件,只有当ψi和ψj属于分子点群的同一 不可约表示时,才能满足。所以可得如下结论:
当我们说积分因子fAfB对于所有对称操作不变 时,这意味着它组成群的全对称表示的基。
第三节 直积的使用
如果知道由fA和fB分别组成基的不可约表示, 根据其直积,就能够知道其直积表示,然后再约 化其直积表示为不可约表示的直和,只有当全对 称表示出现在这个直和中时,积分才具有非零值。
如何知道全对称表示是否在直积表示中出现 呢?
z ji,lk X jYl
j1 l1
j1 l1
(如何理解)
第二节 直积
因而称为Xi和Yk的直积(直接乘积)的一组 函数XiYk也组成群表示的基。
定理:直积表示的特征标等于单个函数集合 作为基表示的特征标的乘积。
证明:
mn
χz R z jl, jl
x jj yll χ x Rχ y R
a12b22 a12b32 a22b12 a22b22
a12
b23
a12b33 a22b13
a22
b23
பைடு நூலகம்
也即:
a21b31 a21b32 a21b33 a22b31 a22b32 a22b33
A
B
a11 B a 21 B
a12 B a22 B
第四节 非零矩阵元的检验
在量子化学问题中经常出现普遍类型 ∫ψiPψjdτ的积分,常被称之为矩阵元。
第一节 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
这也就意味着任意对称操作R和哈密顿算符可 交换。记为:Hˆ Rˆ Rˆ Hˆ
将分子所属点群的任一对称操作作用波动方
程两边,得: Rˆ Hˆ ψ Rˆ Eψ
算符的对易关系